是迎合?是期待?还是“观察者效应”的影响【思维模型】36

文摘   生活   2024-09-07 20:51   广东  
"如果你只是记住一些孤立的事实,试图把它们硬生生地拼凑起来,那你就是什么也不知道。如果这些事实不能在一个理论框架中彼此联系起来,你就没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 查理·芒格

在这片思维的森林里,每一棵树代表的不是一个孤立的事实,而是一个模型,一个理论框架。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智慧的生态系统。愿与你一起探索那些隐藏在日常决策背后的思维模式,解锁认知的新维度。每一期,深入一个模型,剖析其奥秘,构建起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助你成为更睿智的思考者。

今天的模型是:“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是指当人们知道他们正在被观察或测量时,他们的行为或系统的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意味着,同样的事物或行为,由于观察方式的不同,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某物带来的影响取决于你的观察方式,甚至取决于观察者本身。也就是说,物品它原本就是那个物品,而当你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用的方式去观察它,它显现出来的形态就不一样.例如,在美术馆欣赏一幅画作时,如果我们站在作品的正面,可能会感受到它的美感;而如果我们转到它的背面,则可能觉得它并不那么吸引人。

此外,观察者自身的预期也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如果我们对某个对象已经有了预先设定的看法,那么即使这个对象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或装饰,我们也可能仍然认为它平凡无奇。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难以客观地评估事物的真实价值。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观察者效应同样显著。当上级领导来公司视察的时候,员工们往往会更加注意自己的仪表和工作效率,力求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样地,孩子在知道父母即将回来的时候,就刻意表现得乖巧、认真。这表明,在被观察的情境下,人们倾向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部期待。

由此看来,这种行为模式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是否只有在被特别关注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状态?如果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测试,是否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对于组织而言,过度依赖监督可能会导致一种扭曲的思维模式,即只有在被密切关注时,员工才能发挥出正常的甚至是超常的工作效率。




更多思维模型


1.让自己多一些主动摄取,而不是被动输入“过滤汽泡”
2.你在刻意回避些什么呢?是不是“不证实偏差”
3.以“参照系”为指南:理清思路,改善人际关
4.不是非黑即白,而还有各种可能-”灰度思考“
5.框架效应:为何同样的信息会导致不同的决策 
6.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 “外部性”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一个习惯性思考的人,总不会过得太差。

好的思维工具能极大地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在面对复杂抽象的问题时,思维工具能让知识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事半功倍。

走路失心
人成长的最终目的,是成为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