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侵蚀或破裂引起,导致血栓形成并部分或完全阻塞冠状动脉,进而阻断心脏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细胞坏死,随着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进展,尤其是胸痛中心的建立、急诊溶栓治疗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广泛应用,急性期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心力衰竭(HF)作为AMI后常见的并发症,仍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心肌梗死后48小时内,心室重构等病理过程的发生会增加HF的风险。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的早期预测、风险分层及治疗指导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其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两项关键指标。两者结合使用虽然能够识别高危患者,但在早期阶段准确预测心力衰竭的能力上仍存在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参数的综合评估模型,通过构建和验证一个列线图模型,为早期识别和准确预测AMI后心力衰竭风险提供新的临床工具。
02
方法
03
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心力衰竭(HF)组与非心力衰竭(NHF)组的基线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ST段抬高或溶栓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然而,在实验室和超声相关指标方面,HF组的心率(H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冠状动脉病变评分(CALDS)、D-二聚体(D-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NT-proBN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NHF组。此外,HF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则显著低于NHF组(P<0.001)。
为了筛选出与心力衰竭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研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确认HR、CRP、CALDS、NLR、Lp-PLA2和NT-proBNP均为独立的HF预测因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接下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这些独立预测因素的效能,结果显示HR、CRP、CALDS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超过0.7,NLR、Lp-PLA2和NT-proBNP的AUC分别为0.806、0.849和0.780,表明这些指标对心力衰竭的预测效能较高。
04
结论
基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参数的Nomogram模型能够有效识别AMI后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有价值的预测工具,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改善长期预后。但研究也指出,仍需通过更大规模的样本进行外部验证,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广泛适用性。此外,对每个预测因素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这些生物标志物如何影响心脏重构、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这些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开发更精准的临床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
文献出处:
Predictive value of initial Lp-PLA2, NT-proBNP, and peripheral blood-related ratios for heart failure after early onset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Xinfeng Li1 , Ting Zhang2 , Wen Xing,Am J Transl Res 2024;16(7):2940-2952
内容整理:利德曼市场拓展中心
图文设计:三度医学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三度医学”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医学 - iCardioOncology”。
会议 | 专栏 | 科研 | 医学会 | 数据 | 平台
Conference | Topic | Scientific | Society | Big-Data |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