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2025?三星电子、中铁快运、建龙集团、融辉、三志、聚盟、瑞云冷链、纵腾集团……这样解答

文摘   2025-01-10 18:30   河北  

点击上方名片立即关注 共赴电动物流新商业浪潮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




2024年,物流行业各细分领域的竞争都逃不开一个“卷”字。但是,2024年,也是孕育机会的一年。


无论是货主端的供应链变革,还是物流细分市场的主动求变,都代表着一种探索破“卷”之道。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我们看到大量“国家队”跑步入场,举起“开放”大旗;跨境电商物流做重做实;零担物流再掀起网潮;跨境TIR公路运输站上风口……


某种意义上来讲,靠吃行业红利赚钱的模式一去不返,这个时候企业如何活下去、活得好?


降本增效,正在各个细分市场的创新实践中形成方法论。那么,哪些新机遇将在2025年快速放大?

2025年1月9日,“运联年会:2025(第十二届)趋势与预测大会”在北京闭幕,该会议由运联智库主办。大会当天,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带来当前最新行业政策解读和趋势解析,三星电子、中铁快运、建龙集团、中国邮政、融辉物流、三志物流、聚盟、瑞云冷链、纵腾集团、德速电商物流等企业嘉宾代表登台参与分享。

从这些分享内容中,我们或许能够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寻找确定性
看到不变的逻辑


降本增效与物流企业,不是矛盾的对立方。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降本增效这个物流人熟悉的老词汇有了新内涵。


在运联智库CEO杨瑞看来:“创新、突破、求变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耐心越多,焦虑越少。当对未来有准确的判断时,就不会焦虑。提高判断力的方法是掌握事物的规律。”


(运联智库CEO 杨瑞)


这种创新能力,需要具体落实到物流各个细分市场。如何做,隐山资本合伙人董中浪认为,寻找确定性的方法论就是:“看远处,看到10年后,看到不变的逻辑。”这当中的核心在于,去感知行业的趋势,把势能捕捉到,并将其转换为自身的优势。


(隐山资本合伙人 董中浪)

那么,在新的节点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降本增效的新内涵?


三星电子、中铁快运、建龙集团、中国邮政、融辉、三志、聚盟、瑞云冷链、纵腾集团、德速电商物流等企业高频提到了几个关键词。


1)协同。


类似三星电子、建龙集团这样的货主端企业,按理说他们是物流行业“内卷”下最直接的受益者,但今天他们开始主动“反卷”。


其核心推动因素在于,货主企业意识到,短期价格因素主导下的供应链,与长期价值因素主导下的供应链,会将企业的发展带到不同的极端。


因此,越是靠近货主端的企业越能感受到,这几年客户越来越注重供应链的协同。


据建龙集团物流部副部长陈国富判断,2025年钢铁行业大概率要经历一轮大的淘汰赛,大宗供应链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式还是围绕协同。


(建龙集团物流部副部长 陈国富)

2)重建。


货主端对供应链的理解,会通过供应链上的生态企业进行传导。


一个信号就是过去的央国企正在开放地拥抱市场,“铁老大”开始向“铁小二”转型。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国际部)部长孙德强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强调合作,既要同业合作,也要跨界合作。”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多式联运部(国际部)部长 孙德强)

3)技术。


如果将降本增效放大到整个供应链条上,就意味着“全链贯通”必然是其中的关键动作,而技术创新便成了企业的必选题。


在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部革新&物流高级总监刘辉看来:“我对物流的理解就是长期主义。技术对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超乎我们的想象。借助技术创新找到新出路,通过改变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是两条可以借鉴的路径。”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部革新&物流高级总监 刘辉)

4)价值。


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都是一个目的:引领物流行业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正如聚盟共建副总裁杨化高所说的:无论市场如何“卷”,企业的核心都是做好自己的经营和服务价值创造。越是有挑战,就越是整合关键资源的最好契机。


(聚盟共建副总裁 杨化高)

整体来看,供应链正在朝着柔性、韧性的方向发展,而这也越来越成为业内人的共识,即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刘大成将这种“竞争”定义为,供应链正在从生产和流程驱动的供应链1.0,升级到消费和数据驱动的供应链4.0。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刘大成)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降本增效的新内涵。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艺指出,降本增效,不是单纯降低运费、减少物流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而是要通过提质实现结构性降本。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高艺)


拆分机会
巅峰下的冷思考

当然,除了供应链本身正进行系统性的变革之外,物流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在2025年也将进入“分化之年”。


创业者最容易赚钱的阶段是行业红利期,而当前各个细分市场的红利期越来越短,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构建无法逾越的壁垒,领跑的玩家需要在“狂热”的市场中进行“冷思考”,拆分机会。


1)跨境电商物流进入拉锯战


商流与物流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组合,也就是说,电商的竞争是生态圈的竞争,电商平台迭代就是供应链的迭代。


在德速电商物流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林霞看来,跨境物流行业即将进入调整期,市场内卷尚未结束,需要从多维度充分竞争。这个调整过程中,一方面,新一轮效率革命即将来临,数字化是应对路径;另一方面,跟随中国制造业出海,物流服务出海势在必行。


德速电商物流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 林霞

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快速释放行业红利,无论是跨境电商平台,还是跨境电商物流市场,都诞生了一批翻倍式增长的企业。中国电商行业的成熟度,正在推动着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从“跑马圈地”时代的粗放模式,快速进入“精耕细作”模式。


根据纵腾集团副总裁李聪的判断:2025年,跨境物流市场会进入一个分水岭。过去的红利期,全段是漂亮的产品,但从长的周期来看,分段才是扎实的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


(纵腾集团副总裁 李聪)

2)重塑大零担


大票零担市场在2024年又热了起来,融辉物流、大集同运、中通快运、德铁信可等纷纷进行大票零担业务的布局。


谈及融辉的起网逻辑,融辉物流董事长祝建辉认为:“大零担市场远比快递快运市场大得多,机会也非常大。通过打通收转运等各个环节,用快运的模式来做,大零担成本下降空间是很优的。融辉不希望和专线形成竞争,而是真正成为‘合伙人关系’。


融辉物流董事长 祝建辉)

同时,三志物流、聚盟等老玩家也开始重新“理解”大零担市场,在融辉物流、中通快运这样拥有网络基因的企业的“搅局”下,他们做出了一个关键动作:布局末端。


在三志物流董事长助理罗军看来,三志物流布局末端的逻辑,是推动专线快运化、产品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志物流不是在和专线竞争,而是跟市场竞争、跟未来竞争。专线能不能留下来,怎么留下来,抱团取暖是大势所趋。


(三志物流董事长助理 罗军)

3)冷链物流穿越周期


冷链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整合,而整合动作的进行,一端连着客户,另一端则连着众多中小冷链企业。


通过过去几年在市场上加速整合,瑞云冷链联合创始人、COO尹金宝总结道:“冷链食品全球流通化背景下,跨境冷链成为中国冷链行业新的增长机会。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客户对于降本和服务的诉求不会变。找到差异化机会、创新模式、提高产品护城河,我们才有机会穿越经济周期变化,成功上岸。”


(瑞云冷链联合创始人、COO 尹金宝)

4)TIR进入规模化元年


2024年还有一大爆火的赛道,是跨境TIR公路运输。


可以说,跨境TIR公路运输在2024年的单月作业量,超过过去几年的总和。如今,排队申请TIR证资质的企业也在爆发式增长,2025年,TIR将进入规模化元年。


据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总经理王泓久透露,作为国内率先开展跨境TIR公路运输的一批企业,目前公司已经运营了70多台车,并在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后便实现了盈利。


青岛西海岸利达物流总经理 王泓久)

新疆袋鼠速递副总经理叶尔兰·萨吐表示,袋鼠速递也是第一批进行跨境TIR公路运输的企业,从2019年开展业务以来,目前已经运营54台车。


新疆袋鼠速递副总经理 叶尔兰·萨吐)

可以看到,TIR的规模正在快速放大,主机厂也在看到这个市场的红利。2024年8月份,运联智库联合一汽解放进行了中俄跨境TIR公路运输线路的长测,“物流企业+主机厂+场景”的组合,正在让TIR的规模化运输具备想象力。


(一汽解放营销总部常务副总经理 范国强)

而面对接下来的市场走向,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董事长方红明提到:市场的爆发不一定是好事情,2024年下半年也看到好多TIR承运人企业主动放弃,所以想要规模化地上运力,首先要考虑的是你能否有适配TIR的运营能力。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董事长 方红明)

聊城鑫诚物流总经理王金鑫认为,“一定要冷静,TIR能够赚钱,至于谁能够赚这个钱还是未知,要尽量把手里的资源运用好。”


(聊城鑫诚物流总经理 王金鑫)

整体看下来,过去几年的内卷环境里大家都在讨论精细化运营,但是现在来看,细分市场重新出现机遇,大家又开始讨论新增长的机会。


从2019年的“50强”到现在的“100强”,运联研究院已经连续7年发布中国供应链及合同物流排行榜。从榜单变化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确实获得了增长。

(运联智库研究总监 黄晨)

2025年,我们需要重新拾起抢抓机遇的敏锐性,新周期开始了。



电动物流世界
ALL IN 物流电动化,为建设绿色物流网络贡献力量。物流及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创新媒体与服务整合平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深度行业内容、前沿洞察以及供应链服务,助力企业迈向新能源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