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 | 青年师说·薪火相传(一)

汽车   2024-12-15 16:46   广东  



SONG YUAN


青年教师圆桌沙龙




【开篇寄语】

12月的广州气温已降,但万小青年老师的学习热情丝毫不减。为庆祝万松园小学建校 60 周年,秉承万小优秀教师优良传统,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文化,我校举办“青年师说·薪火相传”青年教师圆桌沙龙,旨在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爱读书、读好书,使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新时代优秀教师。12月10日,万松园小学60周年校庆活动的第四篇章——“青年师说·薪火相传”青年教师圆桌沙龙(一)在东校区阶梯室如约举行,活动由区泳欣老师主持。




第一环节

从万小优秀前辈和杰出校友的

经验分享中获得的启示

区泳欣老师表达了对曾红太老师的教育事迹的敬佩。区老师谈到,曾老师亲自把缺乏家庭关怀的学生带回家照顾,温暖了学生的心,也曾让一位厌学的学生重新爱上学习。做到这些的关键,就是对学生的那份无私的爱心。看着曾老师讲起与学生们的点滴往事,她感受到了老一辈万小教师的热忱和关怀,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职责。她将一如既往,专注投入,为孩子们的成长点亮明灯。

黄婉莎老师分享了对冯洁莲老师光辉的教育生涯的体悟。黄老师表示,冯老师面对每次改革,都将其视为自我提升的契机,真正实现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的境界,我们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用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挑战。




梁炘老师分享了对冯洁莲老师的教育精神的体会。梁老师表示,只有孜孜不倦、勤学乐思,不断更新教学体系,常常反思和总结,才可以在课堂各个层面向下扎根。

何颖怡老师分享了对冯洁莲老师、李崑老师教育事迹的感受。何老师表示,只有广博的积累,才能切实提高实效,教师是课堂实践的主导者和反思者,课堂不能跟着课件走,而是跟着老师严谨的思维走。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位智慧型的老师。




郭品玉老师分享了她拜访黄慧芬校长的经历。她表示,黄校长通过分享万小如何评上省一级学校的工作经验,展示出万小人专业技术过硬、精神品质高尚的特征,而且这种万小文化,通过一代代的万小人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在万小,老师能教,学生能学,我们老师也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争取为万小创造新的辉煌。

骆嘉慧老师在听了万小几位优秀前辈和杰出校友的分享后,表示收获良多。骆老师表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心中要有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中,我们才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感受,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明事理。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实效,给学生高质量的课堂学习。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骆老师认为,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题目怎么理解、怎么分析,这些知识是和学生日常生活接轨的,慢慢就会内化成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用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詹汇彤老师分享了她对曾红太老师耐心关爱学生事迹的感悟。她表示,因为曾红太老师的无私大爱,自闭症学生的成绩从30分提升到90分,实现了教育奇迹。教师是学生的心灵雕刻师,雕刻的过程就是与学生用心对话的过程,我们要用宽容的心静待花开。

张伟诚老师分享了对李崑老师职业生涯的感悟。李崑老师从万松园小学走向海珠区少年宫,在少年宫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增强大家对科技的认知。他的努力不仅让孩子们进步,也教会他们用科技改善生活。李崑老师还强调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家长的支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他积极与家长交流,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家校合作的理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张老师表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李崑老师为榜样,不断学习、进步,为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青少年贡献力量。




宋秀霞老师分享了对李鹊鸣老师教育事业的感受。宋老师表示,李鹊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上想对自己说的话,可以链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反思自己上课的状态,进而调整心态,调整课堂,促进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与学生相处中,都要花心思,想方法,用巧劲;也要有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不断提升自己,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心态上,都要不断学习。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忘初心,做一名有特色的,有自己教学风格的老师。

王佳琳老师表示,观看了万小前辈们的采访视频和讲座,她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万小人而自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要之务是忠诚于教育事业,不断精进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今后,王老师会继续坚持学习,积极进步,同时将这份指导化为动力,一往无前。




李华玲老师表示,学习了万小的优秀前辈的事迹让她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他们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种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让她深感敬佩。前辈们都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总是一丝不苟地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林淑媛老师分享了对曾红太老师教育生涯的感受。林老师表示,曾老师给青年教师们提出了三颗心:爱心、耐心、责任心。这一点启发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用心经营,在严慈之间把握好度。青年老师有时候难免会遇到方法用尽,却收效甚微的窘况,但曾老师勉励大家,接到任何一个班级,都应以班级为荣。遇到问题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讲究艺术,要与家长形成联手,慢慢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爱与接纳,定能融化心墙的坚冰。




曾伟副主任分享了他亲自拜访黄慧芬校长和曾红太老师的难忘体验。在与他们深入交谈之后,曾老师对万松园小学的历史和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从优秀的万小老校长、老班主任的分享中提炼出的关键词和共同点是“爱与奉献”。万小的领导关爱老师和职工,老师用爱教导学生,师生也共同热爱着这所学校。这种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就是雷锋精神在万小的生动体现。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万小精神,为学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智权老师在与退休的李老师交谈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要关注课堂,用好40分钟,讲好知识。二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关注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三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四要加强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寻找合适的情境,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五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六要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教案、习题等,方便教学和复习使用。




方树生老师分享了他与已退休的林书记详谈后的感悟。林书记送给青年教师一个关键词:乐学。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才能对学生倾注热情,创造奇迹。只有乐于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曾俊锋老师分享了他与退休老教师林书记促膝长谈后的收获。尤其是对林老师提出的“习惯”在教育中的深刻意义,让曾老师感触良多。当时,林老师回想起以前教书的时候,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有好习惯。每天早读时间到,学生们大声读书的声音,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眼睛盯着黑板,脑子不停地转,这就是好习惯带来的好处,能让他们把那些难题都解开。林书记很感慨地说,学生这些好习惯,刚开始看着没什么,但是时间长了,就像小水流汇聚成大河一样,能让他们在学习的天地里自由地飞。对于老师来说,习惯也是很重要的。林书记深有感触地说,老师要是有耐心,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慢慢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会特别好,就像春天的风一样舒服。老师好好备课,创新教学方法,课堂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学生们都爱待在里面。和林书记聊完,曾老师感慨地表示,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老师和学生要一起重视习惯的力量。




第二环节

圆桌讨论

青年教师们面对以下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1.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2.面对教育挑战时,有哪些新的应对策略?

3.在自我教育生涯规划中,有哪些具体步骤或计划?



谈到如何将所学用到教学中,郭品玉老师表示,一要在班级教育中融入雷锋精神,二要注重师生中的情感交流,给学生“温暖如春”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谈到面对具体某一方面教育挑战的应对策略,林淑媛老师表示作为老师要多听课、多学习、多读书,有更多的知识能帮助打开解决问题的思维格局,另外还有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宋秀霞老师表示,面对问题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和耐心,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以及情绪上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行为准则,公平公正,赏罚分明,与家长的沟通讲究艺术、换位思考。



谈到自我教育生涯规划,郭智权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些具体步骤:1、明确初心与愿景,回顾自己为何选择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2、持续投入专业发展,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与同行建立联系;3、提升教学技巧,提高课堂质量;4、提升课堂管理能力,良好的课堂纪律,提高参与度,做好教学反思,做好记录;5、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

总结发言

活动最后,谭丽霞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这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也激发了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思考。青年教师们从万小优秀前辈和校友的分享中学习到了宝贵经验,汲取到了精神力量,为今后的发展确立了方向。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举办,更是团队精神的体现,相信青年教师们会继续保持热情,以专业服人,以热情动心,共同书写万小更美好的新篇章。

—END—

撰稿:吴嘉莹

拍摄:杨瀚森、刘伟栋

编辑:林福高

校对:潘慧铮

初审:王佳琳

复审:谭丽霞

终审:陈志坚


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
广州市万松园小学座落在广州市海珠区万松路35号,建立于1964年9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