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空气不流通,是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面对流感流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的病人病情往往发病急,症状严重,尤其是全身症状多,会发热,可能在发病一两天内体温就会上升到39度、40度,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而流感症状重,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肺炎,且传染性一般更强。
而感冒是因受凉或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不强,症状较轻,呈自限性,基本不合并肺炎,没有明显发热,体力、食欲都没有明显影响,一般也没有明显的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
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鼻塞、干咳、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肺炎。
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一般在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只要一年内没有接种相应亚型的流感疫苗,那么人群普遍易感。
以下人群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及重症病例: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各种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
肥胖者(BMI>30);
孕妇。
如果发现有流感症状,那么推荐尽快去当地发热门诊就诊。就诊过程中应佩戴好口罩,可以进行血常规、流感核酸或者抗原检测。如果有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还需要查肺CT等检测。
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易于消化、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治疗重点是缓解如发烧、咳嗽等的流感样症状,应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导致重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甲型流感常用奥司他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治疗,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人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1、每年秋季注射流感疫苗。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每日进行必要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室内表面、衣物及被褥的清洁。
3、注意必要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降低免疫力。可适当运动、多饮水、多吃蔬菜、膳食均衡,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依据气候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4、少去人群聚集地方,佩戴口罩。
5、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6、避免接触病人,若家中有病人,需注意患者隔离和自我防护。如果没有接种疫苗,家人感染流感后,高危人群可以再医生指导下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预防,以上两种药属于处方药物,务必不要自己随意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是临时预防措施,不能代替疫苗。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因此,晾晒跟酒精消毒是很有效的消毒措施。
通风也能有效降低病原体浓度,减少感染风险。
供稿:感染性疾病二科 李承博
图片源自网络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