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年的艺术品如何在当代“发声”?来自卢浮宫的第一人称叙事

文化   2024-11-28 19:44   上海  



被誉为“人类艺术的百科全书”与“文化的灯塔”,卢浮宫(The Louvre)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计的观众。这一世界艺术瑰宝的殿堂在数字时代依旧魅力不减,不仅因为其馆藏见证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与变迁,更因为它作为时代镜像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的力量。

从2024年11月12日,卢浮宫在欧莱雅集团的支持下推出名为“致美”(De toutes beautés!)的文化项目,通过精心挑选的108件馆藏作品,以及用第一人称与当代视角讲述的全新作品阐释,构成了卢浮宫有史以来首个关于“美”的导览路径,邀请观众参与一场从史前到未来、关于“美”的探索之旅。这一主题强调“美”作为人类文明永恒议题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它与数字时代社会和其中每一个人的相关性亦不言而喻:在社交媒体、虚拟身份与图像传播侵入现实的今天,美已经成为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重要议题,涉及文化身份认同、社会规范与个体自由、技术发展与伦理等不同层面的讨论。

本次合作首次通过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覆盖全馆的导览,该应用程序还支持远程访问,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之外继续这段探索之旅(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此次合作特别聚焦青年一代,除博物馆内的体验之外,卢浮宫与欧莱雅还将于2025 年初联合推出一套系列短片。观众将跟随一群青年参观者的视角,共同探索这次策展路径中的部分经典作品。

“致美”从美的仪式与实践、美的规范与理想、社会变迁中的美这三个角度出发,阐释“美”在人类历史和当代文化中的多元面向,提出问题与思考,通过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相互映衬,在艺术与文化史中追寻那些将我们带回这个时代、引向流行文化的线索,同时也让参观者在当下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关于“美”的形式与图像历史。

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导览音频,结合当代经验与社会议题,为观众解读古典艺术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视角。

蒂齐亚诺·韦切利奥,简称提香

皮耶韦-迪卡多雷(贝卢诺), 1488/1490 – 威尼斯, 1576

《镜中女人》

16世纪前25年

布面油画

绘画馆,INV 755

© 2024 Grand Palais RMN (卢浮宫博物馆)

在提香(Tiziano Vecellio)的《照镜子的女人》(La Femme au miroir)中,画中女性对镜子里自我形象的凝视,引发我们关于女性主体性的深层思考:是谁在定义“美”?女性是否有权自主塑造自己的形象?而镜子的隐喻提醒观众,人类借助广泛的科技工具更加依赖自我影像,却也加剧了对自身形象的批评与构建。正如导览词中所述:“威尼斯的玻璃大师在提升镜子精度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令人不安的物件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如此核心的位置,引发一场巨大的转变。每天都从对镜子的凝视开始,也就是说,从凝视自己的映像开始。而每天,你就像一个在战役中的将军,必须制定全新的策略。你被召唤行动。美丽已经变成了一项工作,而你是自己最苛刻的批评者。”

玛丽-吉耶曼·伯努瓦

《黑人妇女肖像画》

1800年

布面油画

高 81 cm ; 宽 65 cm

绘画馆,INV 2508

© 2021 Grand Palais RMN (卢浮宫博物馆)

在《黑人妇女画像》(Portrait d’une femme noire)中,法国女性画家玛丽-吉耶曼·伯努瓦(Marie-Guillemine Benoist)突破了19世纪以白人为中心的审美标准,将一名黑人女性黑人置于资产阶级与贵族女性惯用的高贵姿势中——这一选择本身即颠覆了传统以白人男性为中心的艺术规范。在导览中,这名女性形象娓娓道来自己姓名更替的故事:“在2000年,他们将我的画作改名为《一位黑人女性的肖像》(Portrait of a Black Woman)。后来,他们以为找到了我的身份,就称我为‘玛德琳’(Madeleine)。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有姓氏,但在此之前,我站在这里,作为高贵黑人之美的化身。”在新的叙事中,这件直视观众的画像不仅质问殖民主义的贪婪和奴隶制度的残酷,亦展示了历史中的女性艺术家如何在题材选择和社会意义上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从而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力量。

在《沉睡的赫尔玛弗洛狄忒》中,观众可以“听到”希腊神话中神祗后代的“自白”,这位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特质的存在,缓缓讲述着一个关于性别流动性与多样性的故事:“我并不是天生如此。在我的身体被展示为如今这般柔软而富有曲线之前,我曾是一个拥有无与伦比美貌的青年。我的美丽如此惊人,以至于有一天,一位水泽仙女看到我在湖中裸身沐浴时,忽然疯狂地爱上了我,并用暴力将我拥入怀中。她恳求诸神将我们永远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如今躺在你们面前的由来——既完全是男性,又完美地是女性。我是谁?人们如何划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界限?这样的划分真的存在吗?我的身体将这个亘古的问题呈现给了全人类。”

上图:《沉睡的赫马佛洛狄忒斯》

约公元100-150年

大理石

长度 173.5 cm

希腊、伊特鲁利亚和罗马文物部,Ma 231

© 2011 卢浮宫博物馆


下图:让-巴蒂斯特·皮加勒

《伏尔泰裸像》

1776年

大理石

高150 cm 

雕塑馆,ENT 1962.01

© 2021 卢浮宫博物馆

伏尔泰裸像(Voltaire nude)则慷慨激昂地向观众表示他对雕塑家皮加勒(Monsieur Pigalle)创作的赞同:“我们难道不都拥有一具身体,并且知道它是会腐朽的吗?它注定要被遗忘。不可否认,当他让我摆出半身像的姿势时,我没想到会被放在一个老人的身上。毕竟,在描绘精英时,模仿古代雕像中耀眼的青春是一种时尚。但我难道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嘲弄吗?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很高兴雕塑家大胆地决定真实地表现我的老年,我的脸上布满皱纹和憔悴。”在社交媒体让美的标准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这件雕像对传统审美规范的挑战,及其强调的“伏尔泰式”的精神——不羁、自由与思想的力量,提醒观众美不仅局限于身体,而是蕴含在思想的深度与对自由的追求中。

通过将当代视角引入“美”的叙事,“De toutes beautés!” 超越了时间与文化的界限,创造出历史与当代的互动。在这些为自己“发声”的艺术经典之中,“美”不再是被凝固的历史印记,而是不断流动的文化符号,持续激励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件件作品都在向人们表达,这一前所未有的合作,通过鼓励跨文化、跨文明、跨时代的包容与宽容,正逐渐为美的多样性引入新的视角——这种多元化的理念正是欧莱雅与卢浮宫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第一座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自 1793 年以来,卢浮宫一直是灵感与知识分享的场所,将艺术家、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与更广泛的公众相连结,让历史探索与当代处境产生真切的共鸣。而自成立至今的 115 年来,欧莱雅集团始终致力于探索美的一切形式,并以包容性、个性化和可持续的方式致力于美的普及。

“这一独特旅程源自与欧莱雅团队富有成效的对话,邀请参观者以全新视角体验卢浮宫的馆藏。我们共同设计了这段旅程,它突显了跨越不同时代与文化的多元之美。通过这种有趣且易懂的艺术解读方式,卢浮宫也明确了我们的角色——一个欣赏、学习艺术的场所,同时也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以更广泛、更慷慨的方式与大众分享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兼总裁劳伦斯·德·卡尔(Laurence des Cars)表示。

形为拿着鸭子的游泳者化妆勺

约公元前1390-1352年

木,象牙

© 2002 卢浮宫博物馆

“‘创造美,让世界为之所动’是我们的企业使命,它的核心是希望让所有人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以及讲述自文明诞生以来美的包罗万象与亘古悠长,这驱使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会与角度。卢浮宫以其丰富多样的馆藏和对当代问题的深刻洞察能力,成为此次合作的不二之选。”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Nicolas Hieronimus)表示。

此次与卢浮宫共创的文化合作方式是欧莱雅的首次尝试,但欧莱雅集团自创始之初便与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聚焦和分享美的多元化、强调美化自身的的深层次意义、外表的变化与自身、他人和世界的关系这一过程中,艺术一直占据重要地位。1910年,插画家Raoul Vion为欧莱雅设计了第一款彗星造型海报,标志着品牌早期的传播创新,也预示了其在艺术与文化领域长期深耕的愿景。几十年来,欧莱雅亦持续通过赞助艺术展览和支持艺术家创作,积极参与文化艺术领域。2009年,作为欧莱雅集团为庆祝成立100周年而策划的文化项目之一,由伽俐玛出版社(Gallimard)出版的《十万年的美》(10,000 Years of Beauty)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共同参与,对“美”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欧莱雅第一款彗星造型海报,插画家Raoul Vion,1910年

自1997年欧莱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欧莱雅也持续贡献东西方文化交流,包括1998年独家赞助“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2002年支持苏州古城修复、2010年赞助世博会法国馆立体花园、2019年成为“西岸美术馆-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在美妆领域的独家战略赞助商等。2024年,时值法建交60周年和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的重要节点,欧莱雅集团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呈现“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此外,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法国馆,欧莱雅委托徐冰全新创作《英文方块字:BEAUTÉ》。

第七届进博会法国馆欧莱雅展台

徐冰

《英文方块字书法:BEAUTÉ》

2024

宣纸、墨

62 X 62cm

致谢艺术家徐冰

在这一系列实践中,欧莱雅不断通过艺术与文化传递美的力量。正如此次与卢浮宫合作项目的愿景,欧莱雅希望通过开放与共创的方式,让更多人接触到文化的力量和美的多样性。无论是历史传承还是当代创新,欧莱雅致力于将艺术与美的跨界影响力延展至更广阔的领域,让美变得触手可及,让艺术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拥有美”的愿景,也是艺术文化交流中持续前行的动力所在。


撰文 何佩莲



* 如无特殊标注,

图片来自卢浮宫博物馆、欧莱雅


艺术新闻中文版
创刊于2013年,属于超媒体集团艺术媒体群。每月随《周末画报》发行,数字版通过网站及APP“艺术新闻”更新。《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观察分析,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的必读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