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与“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揭晓,集美·阿尔勒摄影季继续打破边界的相遇

文化   2024-12-05 19:08   上海  



撰文 何佩莲

编辑 叶滢

12月2日,2024年度(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开幕之际,揭晓了今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影像策展人奖”奖项得主。由策展人王泡泡提名的艺术家贾煜以其展览《陌生人》摘得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得由首席发现官小红书摄影支持的十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将受邀在2025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举办展览。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得主贾煜《陌生人》展览现场


“作为评审团,我们很荣幸能够表彰一个因为它的诚恳简单得以脱颖而出的项目。在图像的未来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这样的作品提醒着人们摄影的核心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评审团成员之一、马格南图片社主席克里斯蒂娜·德·梅德(Cristina De Middel)在颁奖现场致辞时表示,“这个项目反映了摄影师对其拍摄对象的责任心,以谦逊正直的态度对待这种关系。它强调了摄影师在呈现他人时关心和体贴的重要性,提供了一种既必要又及时适用于当下的视角。”

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得主杨佳馨(右),获奖方案“金属游历”参展艺术家刘清华(左)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评委团特别提名获得者陈泉池(左)与谭欣然(右)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林以宁与杨佳馨以其方案“金属游历”夺得2024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该策展方案将于2025年春季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实施。在项目支持下,获奖策展人林以宁与杨佳馨还将全面参与“影像策展人奖”培育计划,包括学术研究、国际交流活动及人民币十万元的现金奖励,以支持其在策展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深耕。

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方案“金属游历”(策展团队:林以宁、杨佳馨)展览现场


“‘金属游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来自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双重视角。这个方案源于对疾病与家庭关系的深刻的私密体验,卓越地运用并整合了医疗文件、个人注释和影像,将其转化为具有观念性的表达。两位艺术家和两位策展人之间的共同敏感性,以及他们通过影印、摄影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将个人挑战转化为美学体验的能力,令人赞叹。我们期待看到这一方案进一步深化拓展,并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落地呈现。” 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集美·阿尔勒联合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Christoph Wiesner)代表评委团评价道。

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评委团特别提名方案“幽灵舞”(策展团队:陈泉池、谭欣然)展览现场

此外,陈泉池与谭欣然以其方案“幽灵舞”获得评委团特别提名。“两位00后的年轻策展人陈泉池和谭欣然的展览方案‘幽灵舞’为我们指出了多个链接生命的当下、记忆、情感与历史的叙事路径,面对离散、历史存档这个充满野心和庞杂的议题,她们在艺术家作品的选择和展览结构的构思上都做得非常出色。” 评委曹丹代表评委团表示,“在当代社会离散的处境不仅指那些离开故国去往异国的移民,也包含了离开‘故乡’和传统,尤其是现代社交媒体、网络世界和虚拟及时不断地让原本单数的‘我’或集合的‘我们’面对破碎、分解和离散的处境之时,展览启发我们每个人展开新的思考。”


2024“集美·阿尔勒发现奖”

贾煜在“陌生人”中讲述人与人的对话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成立,旨在发掘和向国际舞台推广华人影像创作者。本届奖项由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再度携手“小红书摄影”联合发起,4位策展人受邀提名共8位华人摄影师入围并举办个展。2024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入围艺术家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等地,包括:由策展人甘莹莹和周一辰提名的艺术家王凝慧(展览《地球朝太阳坠落却擦肩而过》)和艺术家程晓敏(展览《向水之洞》);由策展人郭鹤天提名的艺术家郑安东(展览《如何(未)命名一棵树》)和艺术家阚辛(展览《新天使》);由策展人万丰提名的艺术家罗玉梅(展览《客途秋恨第二现场》)和艺术家马琼珠(展览《形状之鸟》);由策展人王泡泡提名的艺术家徐喆(展览《寻金记》)和艺术家贾煜(展览《陌生人》)。

《陌生人》展览现场


本届“发现奖”得主贾煜出生于青海玉树的牧区,出于对儿时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对当地牧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他自2003年开始往返于玉树与工作地西宁两地,用相机拍摄大量康巴藏族的家庭合影以及他们的生活照。2020年,作为某种情感回馈,他决心要把这些照片还给那些被拍摄的牧民,并在征得同意后再次用相机录下了这一时刻。为感谢这位“陌生人”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月替自己留下的珍贵图像记忆,牧民们回赠以糌粑、酥油、牦牛绳、药材等作为礼物……

他在此次展览“陌生人”中呈现了一系列于2007年8月至2012年去往玉树的旅途中,分别于鄂陵湖湖边、巴颜喀拉山沿途、玉树与西藏接壤的山村里,拍摄的康巴藏族家庭合照,以及他们的生活照。这些照片根据拍摄地点与对象,分组展示于展厅墙面。展厅中央,象征着藏族牧区黑牛毛帐篷的几何结构装置中,放映着贾煜从2020年秋至2021年秋天寻找照片主人的影像纪录。“贾煜这些照片和照片的故事说的,如果说了,是人对人的话,羞涩但热情的话,骄傲和感激的话……”策展人王泡泡在展览前言中写道。而当地牧民回赠贾煜的藏区特产,在展厅中见证着这段因为影像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跨越十余年的真切联结。

(上)贾煜,《陌生人》(视频静帧),牧民更桑昂毛和她的哥哥 ,2021年拍摄于扎陵湖玛拉查锥牧场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下)贾煜,《陌生人》(视频静帧),牧民扎西卓玛和她的家人 ,2021年拍摄于巴颜喀拉山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评审团对这一项目如此评价道:“这个作品回到了摄影的本质: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是谁、并保留我们曾经是谁的记忆。它重申了摄影作为联结和反思工具的作用,鼓励我们超越审美维度的考量,去思考其更深层次的影响。我们选择贾煜作为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获得者,是因为他作品的诚实、质朴、无华,以及对摄影之未来的持续对话做出的有意义贡献。”

2024年“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评委团成员包括: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克里斯托弗·维斯纳;马格南图片社主席克里斯蒂娜·德梅德;艺术家、当代艺术策展人李振华;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委员会成员、复旦大学教授顾铮;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发起人及联合总监荣荣。


2024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林以宁x杨佳馨:“金属游历”中的生命创伤与记忆


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香奈儿于2021年共同创立,旨在扶持具有潜力的中国青年策展人和研究者,助力其在影像艺术领域的成长与发展。自奖项设立以来,该项目共收到196份策展方案投稿。这些方案展现了青年策展人对社会与文化议题的敏锐洞察及创造性思考。

本届“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呈现的策展方案包括:“幽灵舞”(策展团队:陈泉池、谭欣然),”在此,我们短暂美丽”(策展团队:黄⽻婷、高哲君),“金属游历”(策展团队:林以宁、杨佳馨),“油上啖汤”(策展团队:孙辽、刘芳菲),“亲密断章”(策展人:邹捷蕾)。

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方案“金属游历”(策展团队:林以宁、杨佳馨)展览现场

获奖策展方案“金属游历”以“金属”象征病患与医疗器械,探讨生命中的创伤与记忆。展览通过行李箱的旅行意象与病患的生命经历,展现两位艺术家与家人在病历中的互动:杨佳馨利用母亲手写病历笔记与日常影像,通过母女对话探索照护关系与身体记忆;刘清华则通过动态影像,描绘父亲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盲场”经验。展览反思病患的痊愈旅程,借由文件形式呈现,象征艰难且富有勇气的奥德赛之旅,邀请观众通过私人相册探索病历中的金属光泽与艺术的深刻交织。

本届“影像策展人奖”评委团由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策展人及行业专家组成,包括: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纪录片导演曹丹;艺术家、策展人、第八届横滨三年展联合艺术总监刘鼎;荷兰艺术家、策展人鲁小本(Ruben Lundgren);香港M+博物館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Silke Schmickl);策展人、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总监王乃一;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总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及艺术委员会成员克里斯托弗·维斯纳;策展人、研究者和影像艺术家于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及联合总监、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及艺术委员会成员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执行馆长、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委会成员齐燕。

影像策展创作营结营典礼

今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在既有奖项评选及“影像策展大师班”线上课程的基础上,在摄影季开幕前推出了“影像策展创作营”交流研学项目。此次创作营由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卢迎华担任导师,并特别邀请15位来自策展、影像领域以及本地文化研究的专家作为客座嘉宾,与学员分享专业见解与实践经验,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影像策展领域人才的培养。


第十届2024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继续创造“因为摄影的相遇”


自2015年创立以来,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以开放、多元的姿态汇聚全球优秀影像作品,不断带来最新的国际视野,并且大力支持华人影像艺术的创作、研究和策展,推动其在公众视野中的广泛传播与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到今年已是第十载。

(从上至下)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亲密断章”(策展人:邹捷蕾)展览现场,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油上啖汤”(策展团队:孙辽、刘芳菲)展览现场,2024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在此,我们短暂美丽”(策展团队:黄⽻婷、高哲君)展览现场

“在过去的十年里,集美·阿尔勒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摄影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它是艺术家、策展人、媒体和摄影爱好者之间相遇、分享和对话的场所;正如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自56年前以来在法国所扮演的角色一样。这里是一个展示影像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空间。这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理念高度契合,我们始终倡导将摄影作为一种普世语言,一种思考与开放的工具。”克里斯托弗·维斯纳表示。

“从最初的设想,到今天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平台,我们在厦门集美拥有了一个思想与灵魂碰撞之地,一个用影像讲述世界的窗口。也因为集美·阿尔勒的存在,我们得以多次走向另一片大陆,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开幕周上,见证中国摄影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姿态。”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联合总监、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荣荣在开幕式上表示,“在这十年里,我们见证了无数创作者通过镜头表达自我、探讨世界议题、打破边界的尝试。”

在“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和“影像策展人奖”之外,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还包括“年度阿尔勒”、“亚洲影汇”、“摄影季特典”、“中国律动”、“无界影像”等单元版块,共展出25场展览。

其中,每年的“年度阿尔勒”单元精选自同年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旨在于向中国观众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今年7月,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以“表面之下”为主题进行,其中5场展览在此次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呈现,涵盖了移民与地缘政治、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景观、自然灾害与生态问题、农业技术与虚构历史的多元议题。

克里斯蒂娜·德·梅德,《行程中的阻碍》,《地心游记》系列,2021年。图片由克里斯蒂娜·德·梅德/玛格南图片社提供

布鲁斯·伊斯利,《1952年,精选的土豆品种划分为16个品类》,《新农夫》系列, 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拉杰什·沃拉,《道拉特普尔村》,旁遮普邦纳万斯哈赫尔区,2015年。图片由艺术家/PHOTOINK画廊提供

克里斯蒂娜·德·梅德的“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将中美洲移民穿越墨西哥的路线描绘成一段英勇冒险,而非单纯的逃亡之旅,试图弥补媒体和官方报告对移民这一复杂现象所呈现的简单化视角;布鲁斯·伊斯利(Bruce Eesly)的“新农夫”(New Farmer)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伪装成一组20世纪60年代的纪实照片,试图重述绿色革命的成功故事,该项目探讨了历史如何通过图像被建构和感知,同时质疑了绿色革命的主流叙事;拉杰什·沃拉(Rajesh Vora)的“日常巴洛克(2014-2019)”(Everyday Baroque (2014-2019))记录了印度旁遮普邦内陆农村房屋屋顶上的日常雕塑装饰,用一种近类型学的方式描绘了与移民历史相关的独特乡村景观。

科琳·朱尔丹,《拉斯图尔》,《扬起尘土》系列,2023年。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弗朗索瓦·贝拉巴斯,《MOTORSTUDIES_DTB》,2016年。图片由艺术家/巴黎 ADAPG提供

科琳·朱尔丹(Coline Jourdan)的“扬起尘土”(Raising the Dust)记录了位于法国奥德省奥比耶尔山谷的前金矿和砷矿区的复杂现实和潜在灾难,弗朗索瓦·贝拉巴斯(François Bellabas)的“电子遗产”(An Electronic Legacy)延续了艺术家从谱系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的长期研究,这两场展览均来自由奥德丽·伊卢兹(Audrey Illouz)策展的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发现奖”单元。

“通过这些展览,我们希望为观众开启新的窗口或新的路径,而不只是展示那些观众已经熟悉的、与自身文化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深入探索的兴趣。”克里斯托弗·维斯纳对《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表示,每年“年度阿尔勒”单元的展览由集美·阿尔勒团队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共同选择,“除了考虑作品运输、展览制作等技术问题,选出的这些展览应该能够反映阿尔勒摄影节的面貌,并具有整体的连贯性。”

深濑昌久,选自“乌鸦:梦游飞行”系列,1980。© 深濑昌久档案馆

今年的“亚洲影汇”单元再度将目光投向日本,聚焦曾活跃于20世纪日本摄影黄金年代的摄影家深濑昌久曲折起伏的艺术生涯;“摄影季特典”特别呈现中国民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人物骆伯年;“中国律动”单元聚焦青年艺术家的摄影与影像创作实践;“无界影像”单元呈现多元文化和视角的碰撞,分别以三个展览呈现摄影家高原、罗冬和黎晓亮的作品。本届摄影季也携手vivo影像加摄影大赛、小红书摄影和FUJIFILM,呈现来自全球影像创作者的作品,鼓励贴近日常生活的影像创作。通过“平行展”及“群岛计划”,第十届集美·阿尔勒亦致力于探索摄影艺术与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结,持续关注与本地文化的深度融合。

联系我们

https://www.theartjournal.cn/

Email: theartjournal@modernmedia.com.cn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5号楼5211室

邮编:20025

艺术新闻中文版
创刊于2013年,属于超媒体集团艺术媒体群。每月随《周末画报》发行,数字版通过网站及APP“艺术新闻”更新。《艺术新闻》(The Art Journal)对艺术界的专业报道与观察分析,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了解艺术趋势的必读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