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机场一家人”频繁上热搜,也由此引入了一个年度热词:松弛感。简单来说,就是博主在机场遇到一家人,他们本来兴致勃勃要一起去旅行,结果其中一个孩子证件过期了,妈妈只好带着他回家了;而剩下的家人们并没有受影响,准备继续登机旅行;谁知行李因为挂在妈妈名下,全部被退回了,机上一家人等于空手去旅行……谁知全家人不慌不乱,没有人抱怨,没有人生气,就连打电话给妈妈,都是轻松地说来拉回行李;飞机上他们和睦开心地聊着到目的地应该先买些什么用品……01
何为松弛感?关键优势是什么?
我反复琢磨,这里的松弛感,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它有很多特点,例如临危不乱
宽容变化
接纳意外
和谐轻松……
但仔细再想想,之所以能有这种松弛感,我觉得背后是因为这个家庭有极高的“容错率”。从学术上讲,容错率是指某个整体允许错误出现的范围和概率,容错率越高,出错导致的后果对整体的影响就越小;相反,容错率越低,那么后果对整体的影响就越大。我从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原来我们的生活状态,也需要容错率。同样是一家人高高兴兴去旅行,但是许多家庭,遇到有一个孩子证件过期,妈妈还要带着他回家,估计就崩溃了;因为容错率很低,一点小的意外就会影响整个系统崩溃,包括情绪崩溃、思路崩溃、行动力崩溃……但他们家不会,哪怕行李都被拉回去了,空手去旅行,也不会对他们的整体造成影响,该干嘛干嘛,大不了就去目的地买呗,现在有了手机,啥买不了。透过机场这个简单的场景,我们可以来想象一下,他们日常的生活氛围可能是这样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打碎了东西,妈妈不是破口大骂,而是笑着叉腰说:“小家伙,你学扫地的时间到了”爸爸晋升失败了,回到家抱起孩子亲亲老婆:“Daddy以后可以早点下班陪你们啦”“太好啦”孩子升学考试考砸了,回来摊摊手说:“错过了跟班花上一个学校的机会,看来我可以放弃追她了,好好学习吧”02
毫无疑问,这个家庭最大的功劳是家长,如果没有这两位淡定的家长,这个家的氛围不可能如此。我也好希望我的家庭能拥有这种氛围啊,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感恩。先来说说养娃,很多跟我们相处的朋友,都会说我和锐丹治好了他们的“恐育症”,因为我们太糙了。出门要单独准备餐具和食物吗?不用了,我们能吃的他也能吃;
买衣服?不用不用,我们都是穿哥哥姐姐穿过的,也很帅;
爬栏杆摔了碰了,没事没事,勇敢爬起来,继续上;
中午睡不睡觉,几点睡?都行,如果出门玩太嗨了可能就不睡了;
将来上什么学校,要不要考虑学区房?啊真没想过,随便吧。
……
倒不是说我们这么做就对,我想说的是,对错不重要,对待“对与错”的态度更重要。我见过很多非常焦虑的家长,他们生怕养孩子出一点错。比如说1岁以前孩子不能吃盐,而有时出门吃饭,不小心让孩子吃了有盐的东西,家长就紧张到不行,开始抱怨身边的家人;这种高敏感就是一直在降低着容错率。你想一直在无菌环境里的生物,容错率最低,一点点细菌就能将它杀死,人类也是一样啊。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生活到了一起,本来生活习惯就有千差万别,牙膏从哪里挤、西红柿炒蛋是先下蛋还是先下西红柿……这些都能成为日常吵架的导火索。而夫妻之间如果能够包容着些差异,少抱怨“你怎么这样”,而是说“原来可以这样”,孩子就会看到,原来爸爸可以这样做,妈妈可以那样做,并没有谁多谁错,他们很相爱就好;孩子也会觉得,原来人跟人相处,没有那么多需要吵吵闹闹的地方,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当然,话说回来,容错率高不代表着容忍所有错误,有些是原则性的大错误,对生命有害的、对心理健康有害的,是要避免的。你不能说孩子明明沉迷电脑游戏了,还讲究容错率,这个不行,这个错误只要一个就足以让他毁灭;我们要真正包容的错误,是那些容易影响我们的小情绪,但实际上却不影响生命的错误。一个家庭的容错,也体现在父母对重大事情的“信心”上。我看过身边一些父母经常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人生错一步,步步错。上个早教班,都怕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都要上重点的,这种家庭,何来松弛感呢?以前一个朋友,上学的时候她很想去自己喜欢的那个学校读,但是父母坚决不让,要花高价让她进重点中学;父母会告诉她,如果没上好的高中,就意味着高考没戏了;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很多父母也是极度控制孩子,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着某种标准找专业,否则以后就惨了。我想起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经打趣说:“咱们学院老师的孩子,成绩都比不过别人,因为学教育心理的父母,心都大,不想让孩子上补习班。”因为真正好的教育,真不是为了成绩,不是为了进名校,而是培养身心灵健康的孩子。人生不设限,任何一条路都能看到有光,才能走得更松弛。你相不相信,任何糟糕透顶的事,都有值得感恩的一面。这飞机场的一家子,没有行李,没有妈妈,但依旧在飞机上开心地讨论着去目的地的计划,他们感恩的是什么呢?或许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感恩我们有手机可以支付,有高科技。刚刚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碰巧在做红烧鸡翅。我满心盼望给家人做一道美味,谁知道我写文章太投入,全忘了;整个锅底烧了一层黑黑的,太可怕了。过了一会,他走过来看着我的鸡翅,眼里欣喜地说:“还有,还有。”想起我正在写的文章,不就是告诉我要提高容错率嘛!我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习题啊。鸡翅烧焦就烧焦呗,有什么了不起,我把皮剥了,重新煮了一下,撒了芝麻上去,又能饱餐一顿了。谁也看不出来它曾经烧焦过。有一个乖巧的好儿子,教我凡事感恩;
有一个不粘锅,烧成这样一冲就干净了,完全不粘;
有一个爱我的老公,一回家就安慰我没事的。
想想如果我老公一回来就抱怨: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都能忘!我听过一位朋友分享,他们家如何操练凡事感恩。他们在家门口放一个盒子,旁边是便利贴,每天回家,父母和孩子们都要在便利贴上写一个今天感恩的事情,放到盒子里;周末的时候,就拿出来,全家一起看看这周的感恩事项。想想孩子本来在学校跟同学闹别扭了,正伤心郁闷回家,却要在家门口酝酿一件感恩的事:今晚可以吃到妈妈做的红烧肉。而一想到一家人永远彼此相爱,遇到什么困难父母也不会抛弃自己,就觉得足够幸福,足够抵挡一切的意外和错误来临了。可能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些道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可能我们已经生在一个充满抱怨的家庭里,从小耳读目染,如今让我们再重新去建构一个习惯,谈何容易?确实,感恩、不抱怨、宽容、不控制……这些都不是短期间内就能够获得的品质。想起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算是我自己公众号阅读量最高的一篇了),讲的是我的3个内在资源:安全感、自主感和胜任感。我想,那三个资源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让自己的内在资源丰富起来,内心的容量也会自然变大,当我们内心容量变大时,才有可能去培养这些优秀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