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德国半年,我顿悟了什么?

文摘   2024-08-31 16:18   德国  
如果我直接说答案,恐怕大家不懂得我的觉悟和其中的深刻。于是,我决定先说说来龙去脉。
01
先说说德国的“慢”带给我大脑的冲击
人生的头30年,我生活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中国,且不说30年了,十年的变化就让人恍如隔世。中国速度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半年前我在国内时,基本都是买“次日达”,甚至很多时候都是“2小时内达”,过了两小时我都嫌对方磨叽了。
于是我的大脑形成了某种思维,类似于更快、更高、更强……
这种速度也不是一天内就达到的,社会的发展分散到每一天之后,变化就微不足道了。于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直到我到了德国。
大脑开始卡壳了。
一个习惯了“2小时达”的大脑,怎么能忍受“不知道何时能达”,也不知道“哪里能找到”呢?
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忍受缺乏的过程,比如我想要一个浴室的置物架,在国内我就是当下买当下就能拿到了,可是来这里,我可能要为此等待半个月、一个月,并且要在没有它的这段时间里学会接受和期待。

(德累斯顿 光雨庭院)
除了物流慢,还有很多不便的“慢”因素,比如:
出门只能坐公交,没有滴滴这种东西。如果要打车,请提前打电话给出租车公司预约时间地点……
在网上买个东西,几天能到都是随机的,写的可能是明天,但明天可能就改成后天,后天可能就改成大后天,最后你坐不住了出门,他们可能就来了……而派件的时候你如果不在家,可能就给你退回去了,你又得再战一轮。
那么去线下买好了。但,这里的超市每一个距离都很远,我们没有车,我每天拖着两个娃出门,一天只能选择去一个地方。比如我选择今天去A超市买菜和水果,那就只能明天再去B超市买肉了。
从中国带过来的大脑告诉我:“这怎么行,我今天需要的东西就得在两个地方才能买!”
而德国规则告诉我的大脑:“没事,你今天只有一样也照常能生活的,你需要提前规划。”

02
我的大脑决定做一番挣扎,提高效率

但毕竟还是从中国常年锻炼来的大脑,真是受不了了。天塌不下来,我的情绪却随时要塌了。
要不买辆车!但是需要考德国驾照,我和锐丹都表示头疼,德语英语都不行,关键驾校周末不开门,只能工作日请假去学车……
那么就买一辆电助力自行车吧,这同样是德国家庭必备,我每天看着路上的人骑着车飞驰,后面拖着两个娃,我就羡慕啊。
我就跟锐丹说,我要买电助力。
结果为了这事我俩闹了好久的矛盾。
这里不得不提锐丹的大脑,明明也在中国待了30年,怎么感觉是德国的出厂设置,他就对德国非常适应,他觉得这样非常好。
用他的话说,要学会规划,提前列清单避免遗漏,并且分清紧急和非紧急物品,紧急的先买,这样就不会慌乱了。他本来就没有任何购物欲望,来到这觉得简直太爽,不用被我拉着逛街了,每天只买当天必须的物品,非常美好。
至于等公交,他也觉得没问题,只要提前规划好时间出门,就算晚点也就是多等一会,不会有多大事。
总之,在他看来这都不是事,可我的大脑就是无法适应啊。不行,我就要买一辆车,我不想要分清什么轻重缓急,想买的东西一天就能买到,这多好。
他的大脑却发出了警告,提醒我:“有了车以后,你可能会更累,你要做的事更多。”
我偏偏不信,在我看来,高效能让我用更短的时间做好更多的事,肯定会让我更轻松,怎么可能会更累??

(图片故事:这是布拉格的著名雕塑“吊着的人”,我们旅行时就住在他隔壁)
锐丹最后同意了,因为他觉得将来要接送孩子上学,有车还是方便,于是开始熬夜帮我选车。

03
车买了,我悟了
买车的过程有多曲折我就不多说了,足以再写一篇文章。总之就是麻烦到你想都不敢想,我从来不知道买一辆电助力自行车有这么多门道和程序,我这不到一米六的小人儿(德国的车我基本都上不去),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总算取到了我的宝车,能上路了。这套设备足足花了2000欧(16000元),而且还是二手的,不得不说德国东西真贵,但质量也是真好啊。

终于买到了全副设备,带娃上路了
我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日子吗?没错,我一天干了我过去三天才能干的活。
比如锐丹生日的那天,早上十点半才吃完早餐的我,竟然带着他们去了图书馆,再去了游乐场,再去了超市A,买了一堆东西,两个娃在我车上睡着了。要知道这在没有车的日子里是不可能的,十点半吃完早饭就意味着哪也去不了了,况且这么热的天,没有车我就得走路,得热化了。
在逛完超市A之后,回来的路上,我发现还漏买了奶油(今天是锐丹生日,我要给他做个蛋糕,在德国蛋糕是要自己做的),于是我又骑车顺道去了超市B,买齐了东西,再回家。宝宝继续在我的车上睡着。
当我骑着电助力从大坡上飞奔而下,风吹着我,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突然,一辆车从半道上出来,其实他开的很慢,并且他一定会让着我,但是我的本能却让我来不及反应,我来了一个急刹车,然后大脑一片空白,我摔出去了。
路上的车全都停下来问我:“Alles gut?”(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大家都这么问)
我站了起来,还好没大碍。
此时一看,后面两个娃还在拖车里完好无恙,皮米还睡得香呢,不得不说这就是拖车的厉害之处,不会被前面的车“拖累”。
我用一条还在抖着的腿,把车骑回家了。

回家路上
回到家,时候尚早,我还能做个蛋糕,准备一下晚餐,顺带写一封信给老公。
就在晚上洗澡时,我看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腿,突然意识到什么。我跟锐丹说:“原来,有了车真的更累了,因为我今天做了平常好几天的活啊。”
他说:“你发现啦?”
对哦,他老早就告诉我了,可是我之前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啊。
我试着做了一番反思分析,如果今天没有车,会怎么样?
没有车,我起那么晚,早上肯定出不了远门了,那就在楼下玩玩吧。
没有车,我只能去一个超市买东西,出来的时候发现漏了奶油,那也没办法回去买了。那就等锐丹下班再顺路去买个奶油呗,其实也来得及。
没有车,纳米就没办法在车上睡觉了,下了公交他就只能被我叫醒,但又怎样呢,他会哭哭啼啼,但晚上能更早睡也挺好。
……
没有车,我的生活很受限,但是,似乎我会轻松很多,因为做不到的就不做好了。
做不到的就不做好了
因为不方便,我每天其实少做了好多事啊
原来这就是德国人松弛感的秘诀啊

(图片故事:出去旅行时,锐丹每天的期待就是睡觉前喝上一杯啤酒,不得不说欧洲的啤酒太好喝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这一个星期我亲身体会,我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些的。我一直都觉得,高科技带来的高效,可以让我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只会更轻松,怎么可能会更累呢?
但我忘了,一天24小时,我们总是习惯了填满的,当做一件事的时间缩短时,我们不会把剩余的时间留下来休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剩余的时间用来做更多的事,越是便利,我们越会觉得“做得到就做吧”,所以,就不知不觉多干了好多活。

04
德国这么不方便的生活,他们是更轻松还是更累?
我想大家应该跟我一样都有自己的答案了。
首先是消费者的角度
今天在图书馆遇到一个中国妈妈,聊了一番后主动要了联系方式,但她竟然没有微信,她很少看手机。
我跟她说起德国买东西很不方便,她说她习惯了就还好,买鞋子只去那家店,买衣服只去那家店,没什么好选择的,所以省去了好多时间刷网页和比较。
我想起我刚来德国的时候,去了一趟宜家,那里有一个快捷通道,是用手机APP就能直接支付的,不需要人工收银员一件件扫码。但是那里几乎没人,大家都在排队人工收银。
一个中国小伙子在那里工作,告诉我们可以走快捷通道,我很惊讶为什么德国人不走,他打趣地说:“德国人就是这样,不太接受新鲜事物。”
后来我才懂,看似他们放弃了便捷的APP,多花了很多时间排队,但其实下载了APP,每天被优惠券诱惑着去刷商品的时间,远远比他们排队的时间多得多。而我们看似省下了排队时间,其实把省下来的时间都贡献给刷APP去了,到头来花了更多的时间。
我们不得不承认,德国人的生活比起中国人来说,轻松太多了,因为他们没办法高效完成,一天可能就做一件事,自然而然就少做了好多事。

布拉格广场
再者是服务者的角度
刚来德国时,我们办银行卡花了一个月时间才下来,因为办一个卡,德国的银行要给你寄好几封信,一封信是一个密码,一封信是一张卡,一封信是另一个什么激活码,总之,你要集齐好几封信,才能成功开一张银行卡。他们认为纸张是最安全的东西,不同时寄是怕万一丢了其中一封,也不会有大碍。
我笑死了,这东西在中国的银行柜台,半个小时就给你全搞定了,犯得着这么麻烦吗?
我跟中国在银行工作的同学吐槽了一番。结果他跟我说:“我们每天做到要死,时效是我们最高的要求,真的是太累了。”
我才意识到,每一个快节奏和便利的背后,是无数个无法慢下来的人生,被卷入其中,痛苦不堪。
我每一次要求的2小时内达,是多少人拼命的飞奔、没日没夜的工作呢?
我们一直以来的思维习惯是,如果我慢了,我会耽误多少人的生活。
但德国人的生活却是:“我首先要过我自己的生活,才考虑会不会耽误别人的生活,而我耽误的那些,其实也不会咋滴。”
想想也是,这半年来,我们被耽误的事可太多了,但似乎生活也继续进行着,那些曾经我的大脑认为“耽误不得”的事,其实耽误了,也没有咋滴。
(纽伦堡Weißgerbergasse
写在最后
总之,在顿悟了“高效可能让我更累”之后,我的生活没那么焦虑了,有时候要跑好远才能买到一件东西,联系个客服可能两天才有人回,我也觉得还好了,慢慢来。
习惯了之后,我才发现,允许生活被耽误,允许自己一天只能做成一件事,也是幸福的事情。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评论两个国家的生活好坏,仅仅是想表达我的真实体会,这些是我离开了那个很高效的环境才能感受到的。
或许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你的情况跟我截然相反,可能你的生活转得非常快,非常便利,但也非常累。
或许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个尝试,就是主动放弃一些便利的条件,让大脑感受一下“低效的拉扯和挣扎”,或许也是另一种放松的方式。

比如,

我们曾经在国内发起过24小时无手机的活动,你也可以试试;

比如,

尝试一个月不网购,要买什么东西只能记下来然后去线下买;

尝试用寄信或者写日记的方式来交流和记录;

尝试买东西别着急找客服,而是自己先仔细浏览网页细节和说明书;

……


我相信你肯定也会有一些有趣的体会的。


慢慢来,也挺好。

多米de爱
一家四口在德国,分享我们的生活,信仰,情感,亲子…God is good all the wa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