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关系,再有教育 | 孩子大哭20分钟,我们怎么做?
文摘
教育
2023-05-05 20:00
北京
这其实是我的视频稿,但是锐丹看完了我的视频,觉得有一个问题没说清楚,就让我来用文字补充一下。再加上我录完视频,就遭遇了纳米大哭20分钟的一次练习,我结合了实操的经验,决定写成一篇文章。所有对孩子教育和引导的前提,是我们与他有良好的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跟孩子之间好的关系呢,就是理解和接纳、给予安全感和支持,在这些基础上,再去做正确的引导。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哭本身没有错”,那是孩子在正常地表达情绪,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伤心的表现。但是在大人看来,很多时候这些哭是无理取闹,不值得哭。比如纳米起床就要找我,看我不在就要哭,奶奶就会觉得,这有啥值得哭的,妈妈又不是不回来了,她有事出去,很快就回来,你哭啥。再比如昨晚纳米不肯让爸爸刷牙,非要我给他刷牙,哭了20分钟,我们也会觉得莫名其妙,爸爸和妈妈刷牙不都一样嘛,有什么值得哭的,就是任性!
但其实这都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孩子的世界里,有些事就是让他很悲伤。我们看到大人悲伤的时候,肯定会安慰,但是看到孩子悲伤,却经常要制止他甚至指责和嘲笑他,这对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公平。所以引导的前提,是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试着去理解他的难过的点是什么。那既然哭没有错,错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哭伴随的行为和目的。比如他边哭闹边扔东西搞破坏,或者打人,这种表达行为就是错误的;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正确地发泄悲伤,阻止这些错误的表达。第二点是伴随目的,这才是他真正错的地方,比如睡觉前要看手机、看电视,这就是错误的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这个目的,无论怎样理解他的难过,也不能满足他这个错误的目的,只要不盲目满足他,就不是纵容。下面再来说说家长常犯的三个错误,视频里面讲了,我就简单概述一下:这里锐丹的疑问是?哄他、给他满足,和后面正确做法中的“转移注意力”区别是什么?比如,平常你是不允许他吃A的,但是那天为了哄他,就说让他可以吃,以此阻止他哭,这种没有原则的满足,就容易让孩子觉得哭闹有用。但如果你是使用“转移注意力法”,引导他做其他有益处的事,比如让他玩乐高,或者一起打牌之类的,这并不是违背原则的,而是为了让他转移注意力,那则是可以的。我们会不会为了省事,为了不听到哭声而心烦,就妥协一些原则!这些表达都会让孩子觉得特别不被理解,他们强硬被制止哭泣,却没有被共情到。尤其很多老人会说“别哭才是好孩子”,这对孩子来说真是没有诱惑力,也不理解为啥要做个好孩子。至于否定事情的严重性,告诉他这不值得哭,就更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了,在他的世界里,这件事就是很大。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哭就是懦弱的、可耻的、丢人的,老人经常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坚强,不能哭泣。所以孩子(尤其男孩)一哭,就会被说“羞不羞,哭多丢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很容易内化成孩子对负面情绪的压抑,他们不敢表达软弱,尤其长大之后,会出现很多情绪问题。
很简单,就是蹲下来跟他平视,重复他的感受,例如“哦你很想看电视是吗?但是现在是睡觉时间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确实很难过。”这种对感受的复述,是特别重要的共情手段,也是我们中国家长最难做到的一步。因为我们经常觉得理解孩子的哭就是娇惯纵容,但其实不是,只要别满足那些错误的需求,情绪的理解是完全有必要的。例如抱抱他,摸摸他;告诉他可以如何正确地表达,例如跺脚、扔娃娃等。还可以坐在旁边跟他一起哭,有时候这一招很有用,纳米会安静下来,开始安慰我。找一个更能吸引他的,并且适合他当下做的事,他其实很快就忘了。这里跟前面说的“没有原则的妥协”是不一样的,家长要知道什么是适合他当下做的、又是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
前天晚上,我做完了这期视频,就遇到纳米睡前大哭不止,原因是他不想让爸爸刷牙,要我刷牙。但是我们已经有规矩,就是我和爸爸轮流陪他刷牙,爸爸一天妈妈一天。他已经适应了很长时间了,没有问题,今天就突然闹起来。他啥事都粘着我,非要我来,我想着之后坐月子,不可能什么事情亲力亲为,所以现在就要让他习惯,爸爸和奶奶都是可以陪他做的,不一定要妈妈。怎么办呢,我就用上面说的三步尝试,我也去理解他的悲伤,知道他难过;但是一点用都没有,他无法被我转移注意力,就是不肯刷牙,一直说不刷牙不刷牙。
我想了想,这是一个习惯的建立问题,情绪虽然需要理解和引导,但是行为必须要矫正,两者要相结合。于是我就开始使用“立规矩”程序,告诉他,今天必须是爸爸刷牙,没有得商量了,但是他如果愿意好好刷牙,就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妈妈可以多给他讲一遍绘本(他那天爱上一本新绘本,一直让我讲个不停,我想这应该足够吸引他。)数完三个数,他还是不肯刷,在厕所边哭边搞破坏,于是我就打屁股了。刷完牙出来,他开始求安慰求原谅,到我面前很可怜地说:“妈妈,我知道错了,妈妈抱抱。”纳米经常会这样,被我管教之后就会主动认错并且一定要我抱抱,这个抱抱是代表他被原谅了。有时候我还在气头上,就不愿意抱他,等我情绪缓解了、真的原谅他了,我才抱他。但这一次我一下子就原谅他了,就抱了抱他,安慰他,并且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他多讲了一遍绘本,他很开心,很快就从那种悲伤情绪中出来了。
这次的经历结合前面视频的内容,我想说的是,解决情绪是一部分,解决行为是另一部分,有时候两者也需要结合起来用。
但别忘了,管教之后,还是要恢复关系,毕竟,好的关系才是教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