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2016年4月23日日记
病理科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满足临床发展的需求,最后促进医院的发展,所以创新,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很重要。
01
静在当科室负责人之前就听到两个同事对病理科细胞学检查的评价。
一次食堂午餐时,一个和静同时来医院的妇科研究生告诉静:“我们的宫颈细胞学检查都送给院外了,报告出得很慢,真希望你们病理科能自己做。“
旁边另一个临床医生说:”算了吧,病理科的细胞学送也是白送,从来就诊断不出癌,我们也是把细胞学检查送到院外去检查。“
静开始留意细胞学这项工作。看了2005年的细胞学工作量:122例,每三天一例;再去翻阅细胞学的登记本,结果绝大部分确实是一个Q字,代表正常;再去观察细胞学的工作,发现细胞学的标本送来时,有的技术员就随便吸点液体涂片染色,然后医生也只是简单看看,写一个正常的结果就回复临床,最后立马将切片都丢掉,理由是国家规定只保存阳性切片。
这是一个错误的管理方法,凡是不能够进行检查、验证的工作就会失去责任心!因为像一个死无对证的案子无法破。
在以后的管理中静加入了可追溯源头的管理方式:每个人将自己的每项工作留下印迹,谁取材,谁发报告,谁制片,都必须签字,并留下档案,以备检查。
当细胞学的切片无论阴性阳性都必须留档并定期复查时,制片的技术员、做诊断的医生就不得不认真做好。
02
2006年静已经取得医生执业证书,准备学习发常规报告,但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人威胁她:如果你敢做病理诊断,我就敢让你出医疗事故。有人告诉她:你学历高,我没有水平带教你。打击一个人就是千方百计不让她成长,但一个人的成长最终决定于自己是否努力,静后来通过多种途径的自学,每天晚上在科室看切片学习,获得了发常规报告的能力),于是静决定去学习细胞学诊断,她去兰丁旁听了宫颈细胞学的课,回到科室开启了病理科的第一个新技术新业务:宫颈细胞学检查。
使武汉市中心医院成为了武汉市级单位中第一个开展TCT检查的病理科。
贾主任对科室人说静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是想累死大家(每件事情都有两个角度),所以除了杨美外,大家一致反对这个新技术新业务。
倔强的静决定一个人将这个新技术新业务开展起来,她自己去临床收标本,杨美帮助制片,她自己看切片,打报告,发报告。中间出现很多问题,标本取材不规范导致细胞量少,她就去临床给妇产科医生讲课,讲TCT检查的临床意义(有利于发现宫颈癌早期),讲如何正确取材,讲如何判读TCT报告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静和妇产科的老师成为很好的很好的朋友,她们一直非常支持静的工作。
通过宫颈TCT的检查,发现了很多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房的宫颈疾病手术量不断上升。
2006年病理科的细胞学检查量已经从2005年的112例增加到4277例;到2014年,静离开医院时,细胞学检查量已经达到18706例。
因为宫颈TCT的开展,病理科的总收入显著上升,病理科的奖金也大幅度提高。仅静和杨美参与这项工作,但是大家都得到了奖金,因此科室的其他人不再反对这项业务,开始承担这项业务的各项工作。静也在以后的岁月教会了科室所有年轻人宫颈TCT的诊断。
03
静开始的第二个新技术新业务是宫颈HPV检查,因为HPV是宫颈的明确病因。
宫颈癌是惟一可以早期筛查,可以预防的癌症,这是一项有巨大社会效益,同时有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新业务。
这是静选择新技术新业务的标准:首先对患者有益,有社会效益;其次对医院和科室有益,可以提高诊断水平,增加工作量,增加奖金。
04
静开展的第三个新技术新业务是细胞蜡块。
肿瘤科的王主任是静的好朋友,一天他很苦恼地对静说,他的一个患者有大量胸水,细胞学检查考虑为癌,但不知道癌来自哪里,每天抽完,第二天就长起来,所以无法做CT检查看肺是否有病变。看着病人迅速地衰弱,他很焦急地问静是否可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静和杨美想了想,决定做细胞蜡块,杨美查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想出了做细胞蜡块的方法。
静通过免疫组化确定了这个患者是肺腺癌转移性胸水,报告发出去的第三天,静就接到王主任喜悦的电话:“按你的结果,我给患者化疗,胸水第三天就控制住了。”
所以新技术新业务的第三个具体标准是:解决临床的问题。
这个新技术后来被静带到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吸引了很多外院患者来做,并且病理科总结写了一系列有关这个新技术的论文。
(今年疫情期间,手术停,穿刺停,病理科工作一天都没有停,很多可怜的有胸腹水的肿瘤患者通过这个技术确诊癌症类型,获得及时治疗机会)。
05
后来静为了配合临床的需求,开展了很多的新技术新业务:比如尿液的FISH检测,乳腺癌、胃癌HER-2的FISH检测,肺癌的FISH检测,乳腺穿刺组织学的快速诊断等等。
每个业务的开展都解决了临床的一个问题,病理科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尊重。每次年终主任会议时,临床科室给予病理科的是鼓励和肯定。
在2013年年终全院实名投票选医院10佳科室时,作为人员很少的、一个很小的辅助科室病理科以全院最高的票数获得了全院十佳科室奖励。
一个科室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去服务日益发展的临床科室的需求。
我的故事
励志故事
第二章第十五节: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人可以伤害你,没有人可以压倒你
第二章第二十一节:以明确目标、正确方法为导向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病理科的故事
我走了一条曲折的路。
从高考失败只能读专科,到最后获得名校的博士学位。
从普通护士到病理专家。
从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的科主任。
一路上很艰辛,但又获得了很多收获。
听过很多冷言冷语,也获得了温暖鼓励。
所以,只要是你足够努力,很多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而我们的努力和成长就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
我用微信公众号记录我每天的努力,记录生活的美好,同时希望这是文学梦想实现的开始。
袁静萍 现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