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李鹊镇的“棒槌花边”被东营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棒槌花边是广饶县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品,为抽纱工种的一种,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李鹊镇广泛传承。
棒槌花边采用上等棉线,按照图样的布局,用数十个或者更多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故名棒槌花边。因早期成品大多为长条形,且纹样似雕刻的楼梯等栏杆纹饰,所以,棒槌花边被广饶群众称作“栏杆”,具有构图新颖、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层次清晰、清淡素雅等特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外国朋友称它为“精巧的工艺品”。棒槌花边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梭子长条小花边、棒槌长条花边和青州府花边大套。梭子长条小花边是从古代一直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俗称“栏杆”。19世纪末,广饶劳动人民将传统工艺与西方技术结合起来,编织成了棒槌长条花边。之后,工艺制作、编织技术不断改进,如原来编织密龙是里头关针,增为外关针,由原来的一条边线增加到两条边线,由原来的宽龙增加了细龙,由原来的灯笼花边增加为八角灯笼花。这些编织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了花边工艺技术的发展,最终制成了花边大套,因当时广饶县归属青州府管辖,故称为“青州府花边大套”。青州府花边线细工精,通体镂空,风格富丽堂皇。花边编成单片后,经过拼缀,组合成大规格的台布、床罩,曾远销意大利、瑞士、美国、联邦德国等 10多个国家。棒槌花边编织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棒槌、垫子、大头针、剪刀、绕线机、钩针、画样、栏杆枕头等。棒槌花边制作主要包括如下几道工序:1.绕线,将需要的棉线缠绕在棒槌上,同绕线轴一样,缠绕时要均匀。棒槌上的线绕好后,留出编织时适宜的长度,一般30厘米左右,线头在棒槌上打一个结,使棉线在棒槌上固定结实;2.把画样平放在圆盘形栏杆枕头上,为了不污染画样,可以把白布或小垫子铺在画样的中下部;3.将大头针扎刺在图案的各部位,以固定编结的位置和方向;4.棒槌花边一般两个棒槌为一对,编织前,首先将两个棒槌预留的线头系在一起,线头必须系结实,将所有棒槌线头固定在图纸的一定部位,棒槌的数量根据产品的规格和图案而定;5.手执小棒槌,根据图案形状,以大头针为支点,将棉线进行扭绞、缠结,编织成花边。不同的图案要运用不同的编织技法。艺人们以手指操纵众多棒槌,使其左右翻滚,上下跳跃,循序渐进不断变换位置,从而编织出各种图案。编织技法有平织、隔织、稀织、密织等;6.拔去大头针,将花边从栏杆枕头上取下,经过整烫,便成花边单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棒槌花边编织多在广饶县李鹊镇李西村、前大张村、段家村、赵寺村、南杨家村等多个村居流行。那时候,多数妇女都会棒槌花边编织,每到农闲时节,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三五个妇女簇在一起,一边拉家常,一边编织棒槌花边,一件件精美漂亮的工艺品便完工了。棒槌花边制作对于当时民营个体和农村闲散劳力的组织利用、下岗职工再就业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目前,编织棒槌花边的人已不多,为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下去,保护单位、社会组织通过留存视频、照片以及组织展览等多种形式,积极促进棒槌花边技艺的传承。编辑:陈海真
编审:彭建新
监审:许国臣
欢迎来稿,邮箱:grxszbgs@dy.shandong.cn
欢迎提供线索,电话:0546-6441912
欢迎按二维码关注,走进广饶历史,了解一个更丰富多彩的广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