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口——广饶西关的老称呼

文摘   历史   2024-06-06 09:10   山东  

广饶县西关旧街的十字路口,古称“坛口”,系明清两代至建国前夕全县商业集贸的中心和与外地往来必经之路,是北上天津、京都,南下苏杭、两广,东去潍坊、青岛,西到泰安、大同的交通枢纽。

旧时县城以外,设东西南北四关,其中西关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坛口即坐落在西关东翼,西门大桥以西。横贯东西的大街较长,约计有180米,南北街短,约计50多米。从坛口中心点共幅射五个路口(含西北路)。每个路口各建“寨门”一座,傍晚闭门上锁有专人管理。自西门桥西端到坛口中心点,街长35米,曰“小街子”,是一条小型商业街,它与坛口西大街及南北大街的铺家门面都一样,一律是顶柱厦子探檐,探檐以里都是一扇扇的木板门,门里设置柜台。房顶都是青色扣垄小板瓦,即使福祥楼、银匠楼几家有楼房的门脸,也同样是厦子探檐。

小街子路南靠月河为一池塘,依次向西有广聚布庄、协成公文具店、金源斋布店。路北依次有金合站药铺、协聚东广货铺(指来自广东、广西的日用百货)、于记银匠楼、德祥布庄等。小街子西端正面朝城西门有个店铺叫“迎门记”,这记与祭谐音,传说古时城门落成,庄重奠祭求神底佑之意。从坛口中心北去,路东店铺有赵家面铺、老石药店。药店门前每天清晨有饭摊,专营烧饼、孙家果子(油条)和鸿吉油粉(米粥)等,晨曦蒙蒙去陈湖(博兴县一地名)推苇草、上寿光运青菜、到辛店拉煤、下江南販茶叶的诸多过路客商,都在这里喝油粉吃烧饼夹果子。北头与寨门毗连,有家以高杆晒布的手工业户,字号名曰:“彭记志汉印染店”。从坛口中心南去,迎门记店铺以南,路西有德合公茶叶铺、福祥楼饭庄等,路东有修称铺、恒顺百货铺等。坛口西北路最短,只有两家店铺:崔记肴肉馆、三合永点心铺。由坛口向西是当时全县最长最大的商业街,约长140多米、路面宽6米多,两辆三套马车可以并排而行,街道繁华,市面红火。自坛口中心西去路南有猪肉扛铺、龙丰茶叶店、义源文具店、广仁堂药铺、协聚布庄,布庄西是一条南去的小巷子,巷子北头设寨门,门外巷里有住户,逢大集都在这里买卖银子,用银子兑换钞票,名曰“银子市”。在20世纪40年代初,伪警备局即设在此处。一天,趁西关集交易繁盛之际,八路军地下工作者佯装以银子兑钱票者潜人,他们用竹篮提着银元,银元底下放置手枪,当利欲熏心的汉奸伪警蠢蠢前来以纸票兑换银元时,八路军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旋即将敌首击毙,枪声响处,敌人惊慌失措狂喊“抓人”,集众也纷纷散乱,可是我人民子弟兵早已无影无踪。银子市以西是成合堂药铺、汇源涌酱园、春和堂药店、太和楼饭庄,再西首接寨门,围绕坛口有六个寨门,唯独这个门为两层建筑,楼上楼下壁都有炮眼为防守之用。楼壁面东有书法家华士奎题的“金瓯”二字,镌刻在青砖墙面上。此楼数坛口最西门,谓之“西炮楼”。

坛口原先是群众赶集,各行各业摆摊聚集的五个路口中心点,叫“摊口”。以后逐渐发展成围绕摊口设上门头,形成门前出摊、门里存货的坐商。后来出现几家官方投资开办的酒坊、油坊等,富豪绅士也纷纷在这里开设店铺,各行业的买卖越干越兴旺发达,成了“白天千桌供,晚上万盏灯”的庞大而红火市面。随着市面的扩大,“摊口”出现了拥挤不堪的局面,车辆堵塞、人口拥挤。“摊口”一时又显得很小。虽小可这里的货物吞吐量之广之巨,却很难以估量和计算,聚积成个黄金宝地,就像一个口虽小肚子却很大的坛子,于是“坛口”之称应运而生。

清朝雍正年间,官方在坛口的正北方,约半里路处建造一高耸的大阁子,此阁高5米,宽15米,长17米,巍然而立,号称“北阁”。在北阁上建有庙房五间,内有天皇、地皇、人皇和十大名医叫“药王庙”。下面有长17米,高2米,宽2米的青砖发碹深洞,叫“高阁洞”。西翼有文王大殿、圣贤庙等一大片庙廊建筑物,总称“北阁庙”。在坛口正南方约半里处建有“三官庙”一座。正西半里路之遥建有“炉姑庙”堂院。

此后坛口成了知县视察私访、衙役行公办案和巡府官员过路拜庙、驻足流连的要地,并且规定,每年麦收后的五月廿八和秋收后的十月,围绕坛口赶庙会,会上唱大戏、玩杂要,并进行物资交流和为五谷丰登“祀谢上苍”的喜庆祭祀活动。

编审:彭建新

监审:许国臣


欢迎来稿,邮箱:grxszbgs@dy.shandong.cn

欢迎提供线索,电话:0546-6441912

欢迎按二维码关注,走进广饶历史,了解一个更丰富多彩的广饶!


广饶党史史志
“记录广饶历史足迹,再现地域特色风采。赓续红色血脉,讲述广饶故事。”中共广饶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广饶县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官方平台。宣传广饶历史,展示广饶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成果,发挥党史和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为受众提供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