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干部南下纪实(上)

文摘   历史   2024-09-03 08:47   山东  

· 编者按·

     在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同时,中共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5.3万名干部随军渡江南下,接管新解放区的工作。我县180多名干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毅然离开家园,南下沪、浙、闽、川等地,并在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的工作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生活不适等各种困难,同当地党组织和干部一起,建立人民政权,恢复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为新解放区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展现了广饶儿女英勇奋斗的革命意志,彰显了广饶人民在全国解放过程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相继在各个战场击败国民党军,迅速向南推进。与此同时,大批原国民党统治区域获得解放,亟待接管。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制定了由原解放区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的战略决策。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预计在解放战争第三、第四两年内,人民解放军可能夺取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将包含“一万万六千万左右的人口,五百个左右的县及许多中等的和大的城市”。为接管这些新区,中共中央于10月28日做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定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大老解放区抽调干部共53000人左右,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架子,随军前进到新解放区,建立政权,开辟工作。其中,山东解放区所属华东局负责抽调15000人。

1948年12月25日,华东局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五万三千干部决议的指示》,指出由于华中地区干部缺乏,一万五千干部计划完全由山东负责,要求山东各级党委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动员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具体分配方案是:鲁中南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10套地委级、40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680人。胶东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7套地委级、42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650人。渤海区配备1套区党委级、5套地委级、41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3456人。济南市配备1套区党委级、2套地委级、5套县区委级,共调576人。昌潍特区配备半套地委级、5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404人。潍坊市配备3套县委级,共调干部225人。华东局直属机关配备1套中央局级、1套区党委级、5套半地委级、15套县委级外,另配备城市工作干部1475人,共为3009人。此后,山东各地开始了干部南下的组织动员工作。

1943年3月,广饶县稻庄区全体南下干部合影

1949年初,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下,动员参军工作结束后,中共广饶县委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组织县、区机关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要求大家吸取一个农民怜惜冻僵的毒蛇反而被咬伤致死的惨痛教训,树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在总结动员及学习的基础上,各区内部都初步拟定了南下干部名单。

2月25日,县委在县城召开了动员报名南下干部大会。县委书记宋立言同志在会上作动员报告,分析了面临全国解放的大好形势,说明党中央、毛主席指示抽调5.3万名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表示干部南下后,家中困难由县委、县府负责,希望同志们放心。会议开了3天,其中两天半讨论宋书记的动员报告,到会同志踊跃发言,争相报名;最后半天宣布南下干部名单,共180余人。会后,准备南下的干部回原单位交接工作,回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

起初,南下干部家属的思想波动很大,做父母的不愿意孩子离开这么远,有的还说“到了苏杭,忘了爹娘,过了江就把我们忘了”等等。经过反复的思想工作,大家都认识到,过去为战争付出了代价,真是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一切为了抗战胜利;如今响应毛主席号召,报名随军南下接管新区工作,作为家属也是十分光荣的。最后纷纷表示拥护和支持自己的亲人随军南下。像参军参战热潮一样,涌现了很多父送子、妻送夫的动人事迹。郭锡祥同志的母亲病故,他顾不得送葬,按时到县集中。

3月3日,全县南下干部到县集中。4日上午,县委召开欢送大会,请来剧团为南下干部慰问演出,并赠送两面锦旗,上面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光荣南下,接管全国”。每班发给1个搪瓷菜盆,每人发给1条米袋,并装足8斤小米,还有1斤芝麻、1斤食盐。当时发的东西虽少,但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县委事事关心革命干部,使大家感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这些东西在后来的行军途中起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下午组建队伍,全县南下干部成立一个中队,施东昌同志(原副县长)任中队长,万景亮同志(原县委副书记)任指导员。下设16个班,其中1个通讯班、1个炊事班,各区主要负责同志为各班的正副班长。经县委研究,由万景亮、施东昌、徐田村、马千俊、冯士明5名同志组成南下行军党支部。万景亮任书记,马千俊任组织委员,徐田村任宣传委员,施东昌、冯士明为委员。各班建立党小组,班长兼任党小组长。

3月5日,全体南下干部从广饶县城出发,踏上了南下行军征途。县委书记宋立言同志手执红旗走在队伍前面,为南下干部送行;欢送的群众成群结队挤满了大街小巷,青年男女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新参军的战士沿途整装列队,高呼“你们前面走,我们随后跟”响亮口号,以示热烈欢送。在万景亮、施东昌同志带领下,广饶县180多名南下干部离开广饶县城,下午到达索镇(地委驻地)西北的刘家村住下。第二天,班长从队部领来了“干部登记表”,每人填写3份,以班为单位交队部。3月7日,队伍到达五里店,全专区的南下干部都在这里集中开大会,地委副书记、南下干部政委王乐三同志在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并宣布了全专区南下干部的编队组织。广饶县的南下干部编为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军分区的冯司令员在会上介绍了行军常识。当天下午到长山县卢家庄宿营。第二天继续行军,经邹平县城时,县机关干部都热情迎送。下午,经章丘县城宿营在城西马家庄,晚上招待吃水饺。9日上午集合开大会,王乐三同志作报告,对几天来的行军情况作了总结,并鼓励大家继续前进。下午经李官庄到了历城县的西梁村,在皮家营子住宿。

3月10日,由皮家营子行军到大辛庄住下待命。不久接到通知,到黄台车站乘火车。消息传来,同志们都喜笑颜开高兴极了。因为多数同志不但没有坐过火车,有的连见都没有见过。当天夜里12时,上了火车,坐在刚装运过牛、马、驴,鲜粪还没扫干净的货厢里。大家感到能乘上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人民火车,多亏在前线英勇杀敌的人民解放军,因而不管车厢多脏也不在乎。

 车轮滚滚,汽笛鸣叫。队伍经泰安、大汶口、兖州,于3月11日下午到了沙沟车站。下车后,队伍稍停即向东北方步行前进,在大柳村安营扎寨,住了18天,按大队党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了整训。这次整训,组织全体同志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听取了华东局领导同志的报告,主要内容是当前形势和南下任务。通过学习,同志们认识到,夺取全国胜利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避免因为胜利而产生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思想,警惕进城后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实践证明,这次学习不仅保证了南下行军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同志们以后的工作、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训期间还调整了班队组织,由于广饶县南下干部较多,大队决定从广饶县的干部中划出4个班,与益寿县的干部组成一个中队,由朱贞彦同志(原益寿县副县长)任中队长,孙兴国同志(原益寿县委副书记)任指导员。广饶县的4个班是:广饶一区1个班,班长宋孟壁(宋子良),副班长马次云(马金标);三区1个班,班长张家声,副班长盖茂棠;五区1个班,班长马增祥,副班长李曰德;淄东区1个班,班长耿鹤亭,副班长薛保友。中队建立了党支部,班建立了党小组。3月26日,上级发了军装,每人发两套(一套粗布,一套细布),还发了衬衣、短裤、军帽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符号、“八一”帽徽等,每个班还发了两支步枪、80发子弹。为了解除南下干部的后顾之忧,大队领导宣布,南下干部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大家感到非常光荣,认为自己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了。

3月29日,队伍从沙沟乘火车向南进发,因淮河铁路桥被炸尚未修复,到徐州后即转陇海铁路向东行至新沂县下车,在铁路北面红花埠(山东郯城县内)休息5天,做好新沂至长江边的徒步行军准备工作。各班都制订了行军计划,同志们表示要互相帮助,不使一个同志掉队。

从4月4日开始,几路南下干部纵队沿着古运河公路向南行军。为了避免敌机空袭,每天都是上午休息,下午和夜间行军。这次长途行军,对每个同志都是一次艰苦的锻炼和考验。当时每个人随身带的东西有米袋、背包、衣物及水壶等,每人负重三四十斤,每天都要行六七十里,甚至百余里路程。住下时,各班还要自己做饭。不论在夜间或在烈日下行军,身体强的同志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帮助体弱的女同志及病号背背包、米袋等,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步行至淮安,在城北关住了几天。从广饶带来的小米吃完了,就开始吃大米。从淮安出发经宝应县,4月15日在该县的上元桥住下待命。上级指示要等解放军过江后才能继续前进。在上元桥住了12天,主要任务是学习党对新区工作的指示、入城守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过江的准备工作。上级报告时说过,南下工作的目的地就是京、沪、杭三角地区。当时同志们风趣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这些土包子也要上天堂了。

4月21日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23日解放南京。大家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心情万分激动,都想早日过江投入新的战斗。26日,接到限期过江的命令。从27日开始连续步行3天,经高邮、邵伯,29日黄昏在扬州城南花园桥(离江边20里)住下待命过江。休息了1天就接到命令:5月1日下午过江。

这天早饭后,走了10多里路,在一个小村住下吃午饭。饭后向江边靠拢,因怕敌机袭击,在江边分散隐蔽。4时左右从六圩渡口过江,在船上看到不远的江中躺着一艘半没的“紫石号”英舰。过江后,前面就是镇江,到了镇江天已黑了,遵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街上就地休息,吃了点干粮即起程行军。这天晚上下了一阵小雨,天黑路滑,又是半山小路高低不平,加上日夜行军,同志们感到疲劳,不时有人摔倒。这夜行军又饿又累,但大家没有半句怨言。经过一夜行军,天亮时到了丹徒县的北吕村住下。5月9日到了丹阳县许岗村(华东局驻丹阳县城),进行第二次整训。根据上级指示,广饶中队负责接管上海近郊的大场区。10日,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市长陈毅来到丹阳城,对接管上海的各级负责干部作入城纪律和政策的报告。同时,上海地下党领导同志作关于上海地下党组织情况的介绍,还组织大家学习了《进城约法八章》《入城守则》《城市生活常识》等。25日,解放军攻入上海市区,27日上海解放。28日,部分同志作为接管的先行部队,从交通大学乘汽车到大场区进行接管。到大场镇后,找到了大场区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部署,成立了大场区接管会,万景亮被上海市军管会任命为接管专员,施东昌为接管副专员。接管会下按系统、地区分了若干接管小组。不久,地区接管小组改为办事处。全区共设六个办事处。第一办事处主任王政普,以后是盖其弟,副主任赵启范;第二办事处主任张鹏禹,副主任张荣新;第三办事处主任刘汉兴,副主任王重光;第四办事处主任曹伯慰(地下党),副主任薛华英;第五办事处主任商宗圣,以后是牛守信,副主任齐达三;第六办事处主任刘炳文,副主任王绍文。

在对国民党大场区公所进行接管时,首先向他们宣传约法八章,责令他们交出所有档案、财物和枪支弹药等,不允许任何转移、隐藏和破坏。命令所有区公所人员都要限期报到,向其交待我们党对旧人员的政策,指出他们的前途,要他们服从领导,停止作恶,为人民做好事。除了一个姓陈的国民党区长畏罪潜逃外,其余人员都陆续报了到。

在接管中,对国民党区公所的接管是比较顺利的,没有遇到太大的麻烦,但维持社会治安,建立社会秩序倒是一个大问题。为了保证把上海完整地保留下来,解放上海的战斗主要是在上海郊区进行的。南下干部进驻大场区时,很多逃难的群众还没有回到家中,一些溃逃的散兵游勇还在到处流窜,国民党在农田里布下的大量地雷尚未扫除,城市里一些无业游民,成群结队地到农村抢劫。上海解放了,人们欢欣鼓舞,但上述问题的存在,又使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特别是地雷和抢劫,对群众威胁最大。施东昌同志亲自带领干部们进行扫雷,共扫除地雷380多个。曹富民、张凤洲同志不幸在扫雷中牺牲。后来,上海军管会派工兵进行扫雷,也牺牲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为了迅速制止抢劫,由接管的干部和驻军组成联合工作组,日夜巡逻在与郊区交接处的中山北路及沪太路一带,对散兵游勇进行了收容,对散失在社会上的枪支弹药进行了收缴,逐步使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好转,人心逐渐趋向稳定。

在接管中面临的另一个紧迫任务,就是恢复生产。这同样是让刚获得解放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一个大问题。南下干部刚到大场时,群众田里的夏熟作物,因战争和阴雨,有不少都烂在田里没有收割,棉花也没有播种。大场镇以北,飞机场周围农村的房子,很多都被国民党拆毁。7月24日和25日,一场特大的台风袭击上海,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人祸没有来得及消除,紧接着加上这场天灾,群众的吃穿住都有不少困难。大场区又是一个蔬菜集中种植区,负有供应城市居民蔬菜的任务。面对这种情况,从 1949年下半年开始,接管会和各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就是搞好生产救灾,保证不饿死一个人,保证城市蔬菜的供应。1950年大场区农业生产恢复到解放前的水平,同时开始组织农会,对地主进行减租保佃斗争,为1951年即将进行的土改创造条件。至此,南下干部接管大场区的历史任务,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艰苦工作胜利完成。

在5月9日到达丹阳城时,华东局向渤海纵队第三大队要干部,去华东局财办搞支前,三大队就将益寿、高青、齐东3个县的干部组成1个大队、3个中队,由王靖宇同志(原齐东县县长)任大队长,胡维新任大队政委,直属华东局财办领导。广饶县4个班也随之编入该队,从此就与三大队分离了。5月10日,全体干部开会,胡维新同志讲话,强调支前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求大家服从组织调动。5月19日,沿着无沪公路步行70里,到达新安镇附近的倪桥街住下待命,听了华东局领导同志的报告,学习了约法八章、城市接管工作提纲、入城纪律、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等文件,各班还发了《上海市概况》,做了接管上海市的准备工作。5月25日,解放军从市郊攻入市区。胜利的消息频频传来,同志们喜悦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这时,上级指示我们,要组织两个梯队进入上海,有的去接管重工业,有的去接管轻工业,还有的去接管农村处等单位。5月27日,中外闻名的大城市上海解放了!消息传到我们驻地,同志们都欣喜若狂,手舞足蹈,说我们要进入上海工作了。5月29日,上级通知第一梯队进驻上海,广饶县的4个班去了两个班和两个班的正副班长。其中马增祥班有李曰德、李庆文、宋同德、李德新、高延选、孟昭海、郝有声同志;薛保友班有耿鹤亭、延相铎、延慈亮、延秀英、郭锡祥同志;两个班的正副班长是宋壁、马次云、张家声、盖茂棠等,共22人。进入上海后,先到一个橡胶厂住了一夜,后到百老汇大厦住下。当时不少同志都想到街上看看,但纪律规定不能随意外出,因上海刚解放,有些国民党的残兵尚未彻底消灭,有时还听到枪声。在百老汇大厦住了6天就分配到各单位去接管工作,薛保友、延秀英、盖茂棠等同志到财办的农林牧场;孟昭海、郝有声同志到复兴岛(该岛有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军事仓库,存放有很多军事物资)。6月22日,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接到通知,回百老汇大厦待命,27日到同济大学集中,3天后又转到交通大学集中学习。据中队领导人孙兴国同志传达,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上级决定高青、齐东、益寿(包括在无锡的同志)3个中队随十兵团进军福建。当时听说福建山区雨大,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水土不服容易生病,方言复杂工作难开展。条件不如上海、苏杭地区,而且离家更远,因而许多同志思想一时转不过来。是前进还是后退,在考验着每一个同志。广饶的同志思想情绪还比较稳定。针对同志们存在的各种思想,上级领导反复介绍了福建的真实情况,并一再强调去福建工作是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党的号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有组织性、纪律性,应当服从组织决定。通过学习讨论和思想教育,同志们表示服从革命需要,继续南下福建。

编审:彭建新

监审:许国臣


欢迎来稿,邮箱:grxszbgs@dy.shandong.cn

欢迎提供线索,电话:0546-6441912

欢迎按二维码关注,走进广饶历史,了解一个更丰富多彩的广饶!


广饶党史史志
“记录广饶历史足迹,再现地域特色风采。赓续红色血脉,讲述广饶故事。”中共广饶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广饶县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官方平台。宣传广饶历史,展示广饶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成果,发挥党史和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为受众提供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