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孙荣喜与铜丝线的“不解缘”

文摘   2024-08-13 08:44   山东  

孙荣喜,男,1934年3月出生于广饶县河沟村(今广饶县大王镇河沟村)。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部队先后从事无线话务员、报务员、电台台长等工作。在1953年5月十字架山战役中,荣记战斗三等功。1956年5月复员分配到莱阳地委专署邮电局从事报务员工作。1958年11月调烟台地委专署邮电局,1970年7月调广饶县邮电局。1983年5月退休。
破坏日军电话线路
1943年,孙荣喜九岁。生活在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时常目睹侵华日军对当地老百姓的暴行,他幼小的心灵中早就播下了对日本侵略者仇恨的种子。
当时,日军在广二区(今大王镇)高卜纸村南修筑了一处炮楼据点,距离河沟村一公里左右。据点与外界联络的电话线刚好经过河沟村外一大片茂密的高粱地,数根三米多高的沙木杆上固定着铜制电话线,在阳光照射下闪着刺眼的亮光。虽然孙荣喜当时年纪尚小,但他从大人们的言谈中知道,这些铜线就是日本鬼子之间联络的通讯线,他就琢磨着怎样破坏这些线路。

一天傍晚,孙荣喜与大他两岁的哥哥孙同成一起在夜色掩护中,悄悄来到村外高粱地里。他们哥俩互相配合,先是把三米多高的沙木杆左右摇晃,等把沙木杆晃松后,从高粱地里一根一根地拔出来放倒在地,然后用双手不断上下弯折,把铜制电话线折断,再把取下的电话线缠绕成捆,挖坑深埋到隐蔽的地方。日军发现后气急败坏,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两个年仅十岁左右小孩子所为。看到日本鬼子懊恼的样子,小哥俩心中偷偷地乐开了花。

通过这次行动,孙荣喜小小的心灵中,对这根细细的通讯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从此之后孙荣喜就与这根细细的通讯线结下了一辈子的不解之缘。
走出国门荣立战功
1951年2月,不满十七岁的孙荣喜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跟随部队自广饶出发步行至高青,休整一天后,又自高青步行至周村,然后乘火车至天津城东军粮城。经过三个多月刻苦训练,他终于成为一名通信兵,并于同年5月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入朝后,孙荣喜所在部队第六十七军二百师六百团参加了抗美援朝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1953年5月22日傍晚,十字架山战役打响前夕,孙荣喜接到命令,到后勤处领取通信器材后马上去所配属的六连报到。在等待出发的间隙里,一向责任心很强的孙荣喜对通信器材进行检测,发现无信号。在向通讯组长汇报后,他携带通信器材回团指挥所维修。大约一个小时后,他背负着修理好的通信器材摸黑返回六连宿营地,发现部队已不知去向。见此情形,孙荣喜急得满头大汗,他清楚通讯对于一支部队的重要性,失去了通信设备,作战命令就无法上传下达,部队就成了“聋子”。

他命令自己冷静下来,四下仔细观察,发现恰巧当晚下了一场小雨,有一条被行军部队踩过的小路发出隐约的反光。他沿着这条小路,背着沉重的通信器材,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夜色中拼命奔跑,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追赶上部队。

部队在集结地隐蔽24小时以后,接到命令进入十字架山山脚地带并散开队形。此时,一颗红色信号弹从身后高高升起,战斗打响了,部队在猛烈的炮击过后,开始向十字架山顶敌阵地发起了冲锋。孙荣喜和通讯组的另外两名战友一起,背着通信器材,跟随连指挥所寸步不离,确保通讯畅通。在前进过程中,通讯组组长不幸负伤。孙荣喜拿出急救包为组长包扎,并仔细询问、判断组长的伤情,以确定是否要接替组长的工作。在得到组长还能继续参加战斗的答复后,孙荣喜身背通信器材搀扶他继续前进。虽然很累,但他年轻的心被组长和战友们感动着、激励着、一直向前。

在部队冲上山顶后,为了迂回围歼坑道内的敌人、需要取得三排的支援。在这紧要关头,联系三排的重任就落到了孙荣喜的身上。而此时坑道外炮火密集,一颗颗炮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将漆黑的夜空照得通明。孙荣喜顾不得多想,一个箭步冲出掩蔽坑道,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枪林弹雨向着三排所在隐藏部飞奔……在接到孙荣喜传达的命令后,三排迅速集结并与山顶部队形成合围,将坑道内的敌人一举全歼,攻克了十字架山,最终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因当时部队通讯人才和通信器材奇缺,孙荣喜和通讯组另外一名姓侯的河南籍战友被派遣带通信器材支援第六十八军。到达第六十八军隐蔽的坑道后,孙荣喜立即投入战斗,安装调试设备。就在试机过程中,遭到了美军轰炸机的狂轰滥炸,坑道坍塌。坑道坍塌的一瞬间,孙荣喜什么都来不及想,就用身体护住了设备,而他则被坑道顶塌落下来的木梁压住动弹不得,脸、双手等部位被炸弹爆炸的热浪掀掉了一层皮,双眼也被掀掉的皮肤蒙住,什么都看不见了。由于伤情较重,孙荣喜被部队送回祖国治疗养伤。别人问他,坑道坍塌时为什么不先保护自己,他笑着说:当时来不及多想,可能是条件反射吧。

由于在十字架山战役中表现英勇顽强,孙荣喜荣记战斗三等功,获得抗美援朝银质奖章。他后来才知道,十字架山被称为“京畿堡垒”,是通往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的必经之地。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朝鲜战场形势具有决定性意义。孙荣喜在延吉治疗养伤期间,传来了停战协议签订的好消息。

动员家属回乡务农

1956年5月,孙荣喜复员后被组织安排到莱阳地委专署邮电局工作,仍然从事他热爱的通讯事业。他热爱通讯,钻研通讯,加之在部队练就的过硬基本功,很快就成为邮电局的骨干力量。

1957年3月,组织为照顾两地分居的孙荣喜和妻子,将他妻子颜玉梅的户口从老家广饶迁入莱阳,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城里人”。妻子从落后闭塞的农村一下子来到繁华的城市,高兴地整天合不拢嘴。当时妻子已怀有身孕,不久他们就要当父母了。双喜临门让这个家庭整天被喜气环绕。

1957年12月的一天,孙荣喜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一个会议。在会上,领导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大家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家属把户口迁回原籍参加农业劳动,支援农村建设。开完会后,孙荣喜回到家中,彻夜难眠。他回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牵挂亲人的日日夜夜,回想起在莱阳工作后与妻子的聚少离多,回想起如今与妻儿终于团聚的幸福生活……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是一名志愿军老兵,我不带头响应国家号召那谁来响应!一念至此,他看了看睡梦中的妻子和女儿,不禁在心中默念:对不起,又要让你们受苦了。

1958年春节前夕,孙荣喜带着妻子和刚满六个月的女儿回老家广饶探亲。沉浸在对未来美好城市生活无限憧憬,仍被蒙在鼓中的妻子不知道的是,她的丈夫已经悄悄把她的户口迁回了农村老家,她从一名让人羡慕的“城里人”又变回了“农村人”。

多年之后,已是耄耋之年的妻子想起这段往事,仍嗔怪丈夫当初的自作主张。可孙荣喜总是淡然一笑,说:我是一名上过战场的老兵,比起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来,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有什么不知足的呀!



稿grxszbgs@dy.shandong.cn

线0546-6441912

广广饶!


广饶党史史志
“记录广饶历史足迹,再现地域特色风采。赓续红色血脉,讲述广饶故事。”中共广饶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广饶县地方史志研究中心)官方平台。宣传广饶历史,展示广饶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成果,发挥党史和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为受众提供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