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gal
|图:Wikipedia
-
西洋大炮又名红夷大炮,红夷,也就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明末正处于大航海时期,夷人正满世界乱跑。红夷大炮其实不是红夷们制造的,它实际上是英国军舰上的海军加农炮(后来也被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仿造)。在后来的澳门争夺战中,英国军舰被葡萄牙人击毁,船上遗留的大炮被葡萄牙人缴获,之后又转手卖给了明朝。
红夷大炮第一次出现在明朝战场上是在明末时期的宁远战役。后金统帅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进攻宁远城,当时的宁远是一座孤城,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宁远守将袁崇焕决定放弃城外作战,他将数十门红夷大炮放在城墙上,命令全体军民死守城墙。
此役,红夷大炮发挥了重大作用,后金士兵被大炮的威力所震慑,死伤惨重,不敢靠近城墙。努尔哈赤见状决定亲自上阵,没想到也被一炮炸伤,后金军只能撤退,明军取得宁远大捷,红夷大炮也一战成名。
吃尽苦头的后金见识到了大炮的威力后,对其一直念念不忘,也想拥有这样的武器。他们通过俘虏的汉人来获取红夷大炮的技术,并尝试进行仿造。后来,明军孔有德的军队带着红夷大炮和各种火炮武器宣布叛变,归顺后金大汗皇太极,自此以后,后金也将红夷大炮配置在了军队中,有了大炮的威力,使得后金在各种战役中势如破竹。
明崇祯十三年,拥有约六十门红夷大炮的皇太极发动松锦之战,在强大武器的支持下,最后灭掉了明朝最后一支精兵,明朝全国上下只剩三万残兵退守宁远城。
-
拥有西洋大炮的明末明军,为何无法阻止皇太极的入侵呢?
首先是红夷大炮并不适合在野外移动作战,它的定位原本是舰船大炮,后来也可以固定在城墙上用来打守城战,袁崇祯指挥的宁远战役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一旦大炮落入敌手,城墙就会像纸一般被轻易轰开,有了红夷大炮,后金军攻城也变得易如反掌。松山一战,明军战败,红夷大炮大量落入敌手,使得后金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加。
其次,在大炮的使用上,明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大炮的威力。
那时的炮不是今天杀伤力那么强大,且可以灵活移动调整位置的巨炮,当时的红夷大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原地爆炸,炸死自己人,而明军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再加上大炮射速不高,每每射一发炮弹,炮机就会失位,士兵需要先将炮机复位,再重新装弹,这样的效率就不高了。
更何况后金军是攻,明军是守,后金利用红夷大炮轰城墙,往往比明军用大炮进行防御效率要高。如此一来,明军拿什么打得过皇太极,抵挡他的入侵呢?
当然,明朝灭亡是诸多腐败因素交织在一起,如果不是袁崇焕,可能亡得更快。明末的朝廷腐败,流寇四起。内有流寇成燎原之势、张献忠和李自成接连起义,外有女真族骚扰边境。在如此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破败不堪的明朝怎么可能挡得住新兴的大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