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李白有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与今人,无论是在人际交是生活习惯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可是,在这金秋时节,却有着这样一种“悲秋综合征”,几千年前的时光荏苒,贯穿古今,凭着独特的心理学特征与古代诗情画意的文学相结合,在每年的悲秋时节对今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IN AUTUMN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悲秋综合征”
悲秋综合征,是指在秋天因景色萧瑟等因素而使人产生的凄凉、苦闷之感,甚至焦虑、抑郁情绪。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简称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紧密联系的特定类型的情绪障碍。简而言之,就是到了秋天不知不觉就emo了。
IN AUTUMN
那么,就是因为景色萧瑟,就会引发这种病症?
孟浩然写道:“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杜甫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似乎一到了秋天,古人们就开始多愁善感,感慨万千。不仅仅是因为“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其实更是古人以秋天之萧瑟抒精神之苦闷忧愁。失意人常有,压抑感无处释放,便自然而然地以情外现,集注于秋,使得悲秋成为一种季节性的情感抒发,甚至是情绪障碍。
科学上讲,“悲秋综合征”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第一,有秋景萧瑟引人感叹的外在因素,万物凋零,落叶纷飞,季节交替性的情绪高低变化主要归因于大脑中的一种导致快乐物质——5-羟色胺,这种物质的减少会影响甚至导致秋冬季节的抑郁情绪
第二,秋天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阳光强度减弱。减少的阳光暴露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增加,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和激素水平,使得大脑松果体褪黑素分泌水平有所增加,抑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两大快乐激素)的分泌,造成大脑功能活动降低,出现嗜睡、意志消沉、抑郁不欢的症状。
此外,社会与个人因素也同等重要,古人“无秋不悲”,这其中有仕场失意,羁旅之愁,爱而不得之苦等等,可以说是多方面因素引发了古人的“悲秋综合征”。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千古佳句不断。与古人不同,如今的人们面临的生活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各有不同,心理抑郁情绪在社会中增长明显,这些都将影响悲秋综合征的产生。
患上“悲秋综合征”的人往往是一些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群,常年在室内工作、体质较弱的人群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女性患者较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50岁之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悲秋综合征”患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著名词人李清照也是林黛玉的病友。
IN AUTUMN
那么,怎么样才能走出“悲秋综合征”呢?
AUTUMN
1.最有效的就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的情绪,就能把“悲秋综合征”关在门外。
2.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休息,争取早睡早起,适当的午睡,睡眠和休息会让人放松,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
3.改善营养,多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品,吃吃喝喝当然是天底下最开心的事情。
4.参加锻炼,慢节奏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适宜的慢节奏锻炼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
5.适宜的情绪宣泄,多与朋友交流与倾诉,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拍一组精致的落叶秋景九宫格照片,吃一顿热气腾腾麻麻辣辣的火锅,文案可以emo,心中一定阳光。
AUTUMN
IN AUTUMN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既是万物萧瑟,落叶秋黄的季节,也是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的丰收时节,同时也是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之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到碧霄”的精气神,赏秋之美景,拥抱健康心理。
E
N
D
文字:心理部 全子恒
图片:网络
排版:网络部 韩可欣 孙炎
审核:李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