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1958 年青藏牧民大搬迁

文摘   2024-11-01 16:28   青海  

1958年青藏牧民大搬迁


昂巴


原青海矿区牧场副场长


我的家乡——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是一片地势开阔、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这里,因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美景而风光无限,因南北两岸盛开黄色白色的露梅花而让人心驰神醉。这里,也因为西部歌王王洛宾那脍炙人口、风靡海内外的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而名扬天下。这里,还因为60多年前成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孕育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而神秘莫测。
记得在1958年秋天的时候,我们居住的金银滩草原上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世居金银滩草原的牧民需要搬迁。当年专家们到金银滩来考察的时间,正是牧民们放羊的时候,草原上人很少,到处都是牛羊,非常漂亮。金银滩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很隐蔽,地处青海湖北侧,四面环山,也比较适合移民。当时,建设国家核武器研制基地的事情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谁都不知道。我们只记得1955—1956年有一些苏联专家在这里取石化验。后来,国家就把建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在了金银滩。选定那里之后,当地的1200余户、6000余名农牧民二话没说,收拾了行装,匆匆离开了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草原……青海金银滩上的草原人为我国核工业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9月底,海晏县委根据青海省委指示,决定把北山区全部及达如玉区、海东区部分群众迁到托勒牧场及附近的刚察、湟源等县安置。10月初,海晏县召开紧急会议,对搬迁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因搬迁的群众大部分去托勒牧场,会议决定成立托勒搬迁指挥部,由托勒牧场场长孔海荣任总指挥,随调干部30人。会上还指定了搬迁至刚察、湟源的负责人。同时,海晏县要求,用三到五天时间,动员组织群众,说明意图以及搬迁时间、地点和要求。
谁愿意背井离乡,谁舍得别离熟悉的草原、帐房和自己的一个个亲朋好友?更何况,分布于祁连、刚察等地的迁居之地,生活条件远不能和金银滩草原相提并论。要知道,在整个环湖地区,金银滩草原是水草最肥美的牧场……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第一任州长夏茸尕布”出现在牧民中间。这位出生于海晏的州长,在草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作为活佛,他所管辖的部落和寺院,分布于青海尖扎、化隆、贵德、贵南、同德、刚察、海晏等地,在西藏、内蒙古和甘肃同样有许多信仰他的群众。为了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夏茸尕布从这户牧民家走进那顶帐房,从这面山坳爬到那面山坡,风餐露宿,披星戴月。星星打量着他的身影,他用脚步丈量着历史。夏茸尕布的解释和劝说,极大地推动了搬迁工作的进行。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在三天之内,金银滩草原的1279户牧民,6000 余人,赶着15万余头牲畜,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仅用了10天时间就离开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
就这样,为了共和国的核事业,金银滩草原人离开了生活 200多年难以割舍的故土,让出最为丰美的牧场。夏茸尕布,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同数千名藏族群众一起,为共和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们的印象中,最难忘的是夏茸尕布州长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金银滩草原,第一户拆卸帐篷、响应政府号召的,就是夏茸尕布母亲一家。在草原深处渐起的寒风中,夏茸尕布的母亲、妹妹等亲人打点行装,走向搬迁地点。
夏茸尕布州长的原则性很强。牧民们曾多次询问他搬迁的原因,可他总是避而不谈。出于保密,动员牧民大搬迁,不能直接说出原因,因此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记得搬迁前的一两天里,县上通知公社和村里的一些干部到县里开会,县委书记、县长讲话,说明天你们搬到祁连托勒去,今天凡是来的同志都要听从组织分配,谁说不去不行,一定要去。会后,开始转接工资关系,并明确了带队搬迁领导。对牧民群众保密相当严格,当时的情况是早晨通知,下午就搬走,当天就要把牲畜交清楚。移民出发的时候正是十月寒冬开始的时候,牧民只知道要去托勒牧场,并不知道海晏到托勒牧场到底有多远。干部就及时向群众进行宣传。实际上托勒到海晏有1000多里路,那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经营着2万~3万牲畜,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滩,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交通很不便利。搬迁群众及牲畜组成了五个大队,第一大队由原北山区的群众组成,作为先遣队在前开路。其余四个大队由原达如玉区、海东区的部分群众以县公私合营牧场为基础组成。第一大队于1958年10月上旬从海晏县出发。时值冬季,1000多里的搬迁路,90%以上都是茫茫雪原,天和地分不清,寒风夹杂着冰雪,气温下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一进入默勒地区,大雪覆盖草原,一面要叫牲畜吃饱,一面还要走路,每日行程不过十几里地。记得一次,搬迁的牲畜走到一块雪地时,不知道前面是一个冰冻的大水坑,600余只羊踩着雪走上去,随着“哗啦”一声,全沉下去淹死了。在那种冰天雪地的条件下,人们晚上睡觉盖在身上的被子,早晨黏在雪地上揭不起来。在那个雪天里,每个劳动力一天既要照顾家里的病人、老人、孩子,还要搬家、放牲口,承受着很大的劳动强度。一天吃不上一口热饭,喝不上一口热茶,牲畜跑了还要找回来。
当时的气温在零下20多摄氏度,有些妇女在迁徙途中生下了孩子,她们就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继续前行。新的安置点最近的要500多公里,远的1000多公里,有的还要翻越海拔4100多米的高山。由于劳累和疾病,途中许多牲畜死亡,许多牧民同胞都病倒在迁徙情况,成千移民群众没有一人讲怪话发牢骚。搬迁的路上,牲畜损亡率达30%,有34700头(只)牲畜死在途中。两个月后到达新牧场时,很多人几乎已经一无所有……
虽然迁出工作在三天之内得以完成,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已经结束。某些搬迁地属农耕地区,有些搬迁地没有医院、学校,生活不便。于是,不时有牧民提出回迁金银滩的要求。为此,夏茸尕布州长组成专门的工作组一户一户地走进牧民帐房,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他告诉牧民们:”只有新中国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他一次一次实地考察,为牧民解决具体的生活难题。搬迁到祁连县的一些牧民生活不便,他通过多次走访,成立了可可勒乡政府,建立了卫生所、学校、供销社、粮店等服务网点,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条件,安定了人心,为顺利建设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提供了保障。
慢慢地,远迁他乡的牧民,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帮助下,开始了新的生活。青海矿区后来招工建牧场,部分搬迁的牧民又回到了金银滩,成为矿区的牧工。
对1958年的牧民搬迁,我是亲历者之一。当时,我只有20岁,接到搬迁的通知后,金银滩草原上的牧民全部用牦牛驮起粮食、被褥和生活用品举家搬迁。当时我们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只记得“上面”来的人很严肃,也很神秘。由于搬迁时间非常紧,加上当时生活比较困难,口粮比较少,一路上牧民们吃了很多苦头,牛羊饿死了很多。经过40多天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与甘肃省接壤的祁连县托勒牧场,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年困难时期,核武器研制基地同样遭受粮食供应短缺的困境,于是基地开始自办牧场、农场、渔场,以保证自给自足。当然,自办牧场也是为了充实厂区周围的管理和掩护基地。
于是,1962年,我们一家又戏剧性地迁回了原地,改变了户籍和身份,由牧民变为了矿区居民。虽然工作还是放牧、种地,但却是给基地放牧的,算是吃商品粮的,这在当时是很值得炫耀的事。
当年我就在牧场参加了工作,领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通行证。但是,拿着这个证件只能在生活区和周围的牧场活动,其他区域不得进入。后来,我又领到了工作证,但这个证件仍然不能进入厂区。当时,我们不知道基地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保密非常严,部队特别多,炮兵、防空兵、警卫团都有,晚上探照灯很亮,据说当时从湟源都能看到。由于部队很多,所以外面把这里叫军区。
当年二二一厂的神秘,我至今仍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四周分布有6个哨位,山头上还有防空炮,把整个二二一厂都包围起来了,“没证件,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其中6号哨进出的人最多,所以也最严。外人要进入二二一厂,必须先在西宁办好证件。基地严格的保密纪律对牧民也不例外,属于基地的牧工每个人都要遵守有十条保密条款,并且熟知里面的内容。我至今仍对当年的保密条款烂熟在心:“不知道的别问,知道的也别说……”那时的牧民们只管放羊,一分厂、二分厂等核心机密区我们从来不去,当然也进不去。现在,矿区牧场改名为二二一矿区牧场,面积436平方公里,环抱着整个原子城,与当年那些核武器实验区紧密相连。在被称为六分厂的爆轰试验场,曾经用牧场的羊做过实验。当时,工程师根据角度不同,距离远近来观察爆轰对羊的损害程度。因此,除了搬迁让出家园,牧民们为基地建设作了很多贡献。
(备注:夏茸尕布(1929-1992年),藏族,青海海晏人,德庆寺第八世夏茸尕布罗藏龙柔旦巴加措活佛。1953年后,历任海北藏族自治州州长,青海省民委副主任,青海第三、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杨新英整理)



-E N D-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开展有新的想法或意见建议,可通过后台留言或联系综合部交流!

集团召开二季度工作调度会

来源丨《金银滩记忆

责编丨梅朵吉

监制丨孔庆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海北史志
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地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总结党的经验教训,以优秀的党史作品教育人、激励人、启迪人、警示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