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国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白晋铁路遗址群
白晋铁路,是指国民党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建造的一条北起祁县东观火车站(当时的东观属白圭镇),南至晋东南晋城市的一条地方铁路。这条铁路自公元1934年开始勘探,次年1935年初由晋绥军工兵部队建造,涉及到祁县境内的路基于1937年垫造完成。
就在阎锡山热火朝天地建造铁路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战斗全面爆发。到公元1937年11月8日鬼子占领祁县时,这条雄心勃勃的铁路只建成祁县东观至祁县子洪段约15公里。作为当时晋中太原通往晋南的主要通道,鬼子在阎锡山所完成部分的基础上,开始继续修筑,到1941年修筑到潞城,并命名为“东潞路”,但因为叫起来比较拗口,所以老百姓仍称之为“白晋铁路”。
1945年鬼子投降以后,内战随即开始,阎锡山已经无暇顾及这条铁路;到公元1949年四月阎锡山被赶出山西时,据说对白晋铁路进行了拆除和破坏;到公元1964年“抗美援越”中,白晋铁路最后被完全拆除废弃了。
白晋铁路遗址祁县段残留遗迹最多,从今天的东观火车站向南,经南圐圙、南团柏、鲁村,到子洪口进入昌源河谷,最后从来远镇北关村进入武乡县为止,线型遗址总长度约80华里。沿途残留着众多的路基、车站、桥梁和碉堡遗址,其中较为明显的遗迹主要包括:南圐圙村胡溪河大桥遗址及大约三百米路基;左家滩村东的小石桥及路基;安家庄村西的小石桥及路基;东磨支村南的小石桥及路基;盘陀村火车站遗址及石拱桥;谷峪口村北两座小型桥洞;集林坪村北山头两个碉堡;来远镇火车站站台遗址;来远村昌源河大桥桥墩;刘家垴村桥墩、路基及碉堡;北关村桥墩、隧道及碉堡;南风沟口桥墩等。
在这些遗迹中,南圐圙胡溪河大桥遗址保存完好,长约70米,由胡溪河两岸各一座拱券门式引桥桥墩,及河谷中三座长椭圆形主桥桥墩组成;主桥桥墩为石砌,残高约6米,宽约4米,厚约1.5米;引桥桥墩为砖石混砌拱门式,大致为长方形,长约8米;宽、高均约 6米;在大桥以南残存路基约300米,轮廓完好。
在来远村南的昌源河河道中,从南至北共残存桥墩14座,其中三座有毁坏,其余的均完好保存。这些桥墩均为圆形,形状相同;间距约为15米;最高的约4米,最低的约2米,底部直径约3米。
刘家垴和北关村的遗迹,均包括三座高约8米的混凝土桥墩,及桥头守卫的水泥碉堡,保存完好,尤其是刘家垴段的路基保存完好,轮廓清晰,残长约有300 米,是祁县段全线保存最完好的路基遗址。
另外,来远镇火车站遗址东西两侧的钢筋混凝土站台尚存。公元1945年8月15日鬼子投降以后,内战随即爆发。在国共签订《双十协定》以后,白晋铁路沿线战区也开始了由国、共、美三方人员参加的谈判,国民党阎锡山方面的代表是赵承绶,共产党的代表是陈赓、美方的代表一人。而他们谈判的地点,就在来远镇火车站的一节车厢里。其情景极类似“一战”德国投降法国,和“二战”法国投降德国时,双方都是在法国贡比涅车站的一节车厢里进行的投降仪式。
白晋铁路属同蒲铁路的一条支线,如其建成,可与同蒲铁路组成一条贯穿山西南北的“大”字铁路线,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是阎锡山当时促进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遗憾的是其成为了倭寇侵略晋南时军用物资的主要运输通道,并通过该铁路将我太行和太岳两革命根据地分割开来,因其服务于战争故最终被战争所摧毁。
由于白晋铁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上世纪50年代曾进行过重修,后因历史原因被迫停工,直到70年代又将此线路改建成了现在的太焦线。
白晋铁路是条比较罕见的窄轨铁路,它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内战的全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方性历史价值,和特殊的近代工业象征意义,是祁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中的典型遗迹。
作者简介:李新生,网名: 晋王,祁县牛家堡村人,祁县信用联社职员,“最美祁县”策划者之一。
《走遍祁县》精彩往期(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可以打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