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READING DAY
绿小丫主播
第二期
本期推荐
01
大班绘本故事《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大班绘本故事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大七班的申睿然,今天我带来的故事是《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它讲述的是有一位老爷爷的故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水稻杂交的科学家,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跟着我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内容介绍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农作物,它不需要外来的花粉,自己就能授精、结实。可是,该到哪儿去寻找高产种子呢?只能向大自然这个神奇宝库求助。
袁隆平不顾风吹日晒,常常只带点馒头和水,蹲在稻田里寻找长势特别好的水稻。一天、两天过去了,一个星期、半个月过去了......袁隆平一无所获,可他不会轻易放弃。
终于,在观察了上万株水稻后。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终于发现了一株长得特别好的水稻。
他和助手惊喜地数来数去,一枝稻穗上共有230粒稻谷!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不住地夸它:“真是个好妈妈呀!”
第二年,袁隆平满怀期待地撒下了“鹤立鸡群”的种子,种了1000多株。他认真地观察、施肥、除草,天天盼着丰收。
收获的季节到了,可稻株们的表现很不好。瞧!高的高,矮的矮,粗的粗,细的细,没有一株赶上它们的妈妈。袁隆平很失望,他反复地琢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袁隆平一直不停地想啊想,反复地查资料。每天都去田里仔细观察,想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有一天,灵感突然来了,他意识到那株“鹤立鸡群”,是有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所以它的后代才会出现如此显著的性状分离。
“大自然中天然杂交水稻很偶然,但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要揭开杂交水稻的奥秘。
既然大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水稻,那就一定存在天然“雄性败育”株。只要找到它,就能解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难题。袁隆平和妻子、助手,不管高温酷暑,不怕刮风下雨。
在茫茫的稻田里一株一株地观察。这个不是,那个不对,在观察了14万株水稻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他们只能继续寻找,在第三个年头,终于找到了6棵天然雄性败育株。
越往南走,气温越高,水稻生长越快。为了加快研究速度,袁隆平和助手们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不停地往返。
他们曾遭遇了很多困难,试验田的秧苗曾被人恶意拔光。地震和洪水差点毁了秧苗,反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声音不时地传来,好几年过去了,他仍没有成功。
多年的失败让袁隆平逐渐意识到,他们用来做研究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水稻。近亲联姻,后代不好,他们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进行杂交研究。
又是漫长的寻觅过程,直到1970年10月,在海南的一处荒野里,袁隆平的助手等人终于找到了1株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身在北京的袁隆平飞一般地赶回海南,进行研究。
后来,这株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它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
杂交水稻成功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它解决了很多人吃不饱饭的问题。
今天,杂交水稻的产量仍在不断地提高,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全世界的人们都感激袁隆平。
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来没忘记年轻时,那个美好的“禾下乘凉梦”,为了这个梦,他仍在稻田里奔波……
-END-
扫
码
关
注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撰稿|各班老师
编辑|柴老师
审稿|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