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组织的“前沿面对面”第十八期活动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婧副教授、葛囡囡副教授和同济大学梁玉阁博士,围绕“产出导向法在非英语语种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话题为大家答疑解惑。小编整理了本期问答精华,以飨读者~
从选题到刊发——产出导向法在非英语语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点击了解活动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问答精华!
问题1:产出导向法是否适用于初高中非英语语种的语言初学者?如何更好地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设计适合初高中年龄段的法语教学活动?
李婧副教授:产出导向法对于初高中非英语语种的语言初学者而言,具有适用性。然而,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该方法可能会带来一定挑战。这主要是因为产出导向法要求学习者进行实际的语言产出,而对于刚刚接触语言学习、基础尚未建立的学习者来说,可能较有难度。在我们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尽可能接近零起点的阶段。
从教材编写角度来看,对于完全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在一开始的语音阶段实施产出导向法的全流程确实存在困难。然而,产出导向法中的很多理念,如促成过程的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仍然可以应用于教学中。总体上,产出导向法对于引导学习者逐步提高语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如何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更好地设计适合初高中阶段的法语教学活动,产出导向法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框架,能够将原本零散的教学技巧巧妙地串联起来。在产出导向法的指引下,能够清晰地规划出教学活动的顺序和类型,依据渐进性原则,有序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调整模态,丰富学生活动形式;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够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认为产出导向法适用于初高中年龄段学生的法语教学活动。
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更好地运用产出导向法指导法语教学活动设计。一方面,教师可以回顾自己在法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留意受到学生欢迎、让学生感觉良好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并将学习到的新活动融入教学实践中。实践时应特别注重运用产出导向法的思路,尤其是促成活动链的理念,将原本零散的活动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问题2:基础阶段非英语语种教学中学生的起点往往较低,产出能力弱。对于这一点您是否有针对性的建议?
葛囡囡副教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第一,努力提高教学与产出之间的匹配度。产出导向法在某种程度上非常适合基础阶段的非英语语种教学,因为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输入促成输出,并通过输出驱动进一步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我们设置教学任务时,必须基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设计,同时确保任务的难度适中。
第二,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安排有效的合作方式,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组队,以此降低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的难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应在语言和内容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除了课堂内容外,可以补充相关资料,从而协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
第三,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情感支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在基础阶段的非英语语种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初次接触一门外语,他们的适应能力和产出水平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尤其是对于那些适应较慢或产出能力稍弱的学生。通过鼓励性话语,教师可以传达出对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问题3:您可否为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非英语语种教学的研究选题提供一些建议?
梁玉阁博士:在非英语语种的教学选题中,可以尝试从产出导向法的不同环节入手,结合教师的兴趣和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性地切入某一环节进行重点实践。全流程的实施固然理想,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精力等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重点的突破。
例如,如果对驱动环节特别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在驱动环节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梳理出哪些方面是已经尝试过并取得一定效果的;通过广泛阅读,结合兴趣点、现有理论和发现的创新点,进一步对研究主题或方向进行拓展和实践,从而最终确立研究主题。
如果缺乏理论导向,也可以从实践出发寻找兴趣点,在实践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对通过实践带来的启发再进行有重点的理论阅读。此外,能否发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为确保我们的研究具有发表的价值和潜力,需要深入探究并确定在哪个方面能够做出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向导。
问题4:课堂上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李婧副教授:以德语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为例,词汇教学值得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授课。过往做法中,词汇学习常被布置为预习任务或在课程中简单涉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词汇情况,在总课时(以14课时为例)中分配1—2个课时(或者更多)专门进行词汇教学,是有必要的。
关于如何具体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参考我和葛囡囡副教授的论文《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词汇教学课例研究》中提出的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了整体驱动、形义初促、语用深促、产出评价四个步骤和融合性、复现性、高阶性三个原则,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清晰的指导。在实际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单词不仅仅是解释词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由教学活动支撑的实际操练来运用词汇,达到“会用”的目的。具体的课堂活动安排可参考上文表2总结的具体活动。这些活动设计旨在实现学用结合,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单词。
梁玉阁博士:针对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模式,以视频或练习的形式进行提前输入,让学生在课前对词汇语义有所掌握。在课堂上,创设多样化的以产出导向法为核心的应用场景,如造句、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词汇,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希望该教学方式能为其他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
问题5:写作教学中如何运用产出导向法?
葛囡囡副教授:个人认为写作课适合开展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通过在中国知网以“产出导向法 写作教学”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得到266篇学术期刊论文、434篇学位论文,可见很多学者或教师已经关注到了这一领域,但比较遗憾的是,更多的是重复性研究。基于简单的文献回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应深入研究产出导向法理论及其教学环节,如驱动、促成和评价,以此来设计课程。其次,可以将阅读或口语产出课的元素融入写作课。此外,教师也需要参考学生的语言水平、参与度和内驱力,更合理地规划课程流程。
关于如何开展写作课的产出导向法研究,建议可以做一轮或半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此去发现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和痛点,或者探寻潜在的创新启发点。在完成这些前驱性教学研究后,需要对后续教学流程进行进一步的细致设计。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等不同范式均可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需根据自身需求与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并据此设计数轮教学活动。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投稿
1)在期刊官网(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各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
3)在线投稿:http://submit.celea.org.cn/fleic
期刊好文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词汇教学课例研究(文/李婧、葛囡囡)
期刊好文 | 文明交流互鉴观下德语专业基础阶段双向文化教学的行动研究——以促成环节为例(文/梁玉阁、江红)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文秋芳 著)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的行动研究》(张文娟 著)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名词化教学研究》(陈浩 著)
外语教育研究论文刊发攻略——“前沿面对面”回顾与展望(点击查看第三至八期活动、问答精华)
外语教育研究论文写作经验分享——2023年“前沿面对面”精彩回顾(点击查看第九至十四期活动、问答精华)
前沿面对面 | 从选题到刊发——产出导向法在非英语语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
同名视频号
外研社官方旗舰店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