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历焦虑,我提供个不同的思路,非名校的学生,其实也有名校同学所没有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只要把握住,至少在我这,看到了很多成功案例。本文并非鸡汤,而是我整理长期观察后,重新思考得出的暂时性的结论。
提前预警一下,本文政治极度不正确,有三观不正的倾向,对小心脏玻璃做的,尤其不友好。
如果你只是想单纯的猎奇一下,可以看。如果你是想和我争论对错,别看谢谢,这只是我基于观察的一个思考总结,不接受任何谩骂、打着讨论旗号的双杠。
没有想打压谁或者吹捧谁,我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单纯的想问题瘾犯了,发知乎就是找个地方备份一下思考,没有对错,也不为什么正确错误负责。
本人仅供分享,观点上不做提倡,不做鼓励,也不反对什么,已经劝退一轮了哈。
先说一下我对于当下时代的看法。很多人在讨论到贫富差距,阶级固化,财富自由什么的,一定会提到一个词:“信息差”。我曾经也觉得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无法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信息差:优秀的人拥有太多的信息,不优秀的人信息不足,以至于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但我觉得,“信息差”这个词,对于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我们当下,产生了全新的关于信息的,必须独立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海量的垃圾信息里,找到真正有用,而且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举个例子,以前的我买一份护肤品,无非就是去专柜购买。那时候因为信息不足,不知道代购更便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买最划算,更不清楚自己的肤质,所以会因为了解的不够,选到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但当下的我,想要买一份护肤品,我首先要看海量的品牌,其次要研究我的肤质,然后要看具体成分,还要研究专门的功效,然后看什么时候买划算,不同的平台怎么买最便宜,搭配什么产品好用,用完了后需要用什么美妆产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受,我现在非常强烈的一个体验就是,买个东西真特么累,即使你不想关注这些信息,它们也会以各种广告、推文,无孔不入的方式,去侵占你的认知,让你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思考。
问题是世界上真的有完美无缺的护肤品么?并没有,我们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购买产品。所以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只有做好取舍,了解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完成满意的购物(以及购物完了不能手贱搜同款价格)。
我觉得,这是不同于过去的一种全新的信息茧房形式。过去我们不了解外界的信息,是单纯的接触不到,但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可以接触到有用的信息,但这份信息大概率被其他海量的垃圾信息或者有用但对你没用的信息淹没,而你在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不说,还未必能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
大家经常会讨论“内卷”。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也思考了下内卷。然后我试着解构了一下内卷的内在逻辑,我发现——
内卷,或许本质上,就是自愿或者强迫不同类型的人,放弃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卷进单一的价值体系的竞争中,没完没了的战斗。
比如护肤品,不同的品类有不同的定位,可是现在,大家齐刷刷地看向了一个标准:好价。ljq或许就是吃准了消费者对好价的渴望,才搞出了一个“全网最低价”的噱头。
内卷为什么会产生呢?我想了很久,然后发现,内卷虽然很烦,但内卷简单。尤其是在当下这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内卷的赛道,是一条道标明确,前途明亮(未必光明但能看到前路),而不需要摸黑前进各种提前准备的赛道,光简单这一条,就足够吸引大量的人去当卷王了。
毕竟,在内卷的道路里,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成就的附带条件,都是提前标记好的,你可以随时看进度条,随时调整策略。不内卷,虽然自由,但得在海量的信息里摸黑前进,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前方到底是大道还是悬崖,所以会有不少人觉得,反正自己不是冒险家,那干脆走简单直接的内卷赛道好了。
不过这也是内卷最讨人厌的地方。我想,我们之所以讨厌那些鼓动内卷的人,并不是单纯的讨厌竞争,而是内卷的人把大家都像牧羊犬赶羊一样,赶到了卷王擅长的赛道里,然后卷王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赢得盆满钵满,其他人浪费时间精力不说,还变成了卷王的养料,得不偿失。
谁也不想成为养料,所以讨厌内卷。
谁都希望盆满钵满,所以暗戳戳鼓动自己所擅长的赛道的内卷。
讲完了上述内容,就可以拆解为什么说“非名校的学生相比较于名校的学生存在巨大优势”。
或许是因为信息大爆炸,为了整理信息,当下社会,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万物标签化。
不管是物品,还是人,统统用各种各样的标签框柱。大家利用标签快速筛选人和物的优劣,仿佛这样就可以立刻选到让自己长久满意的选择。
我其实一直有一个想法,近期感受越来越强烈:标签化的看待人,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一种保护。
名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保护人的标签。
大家会基于这个标签,给你更多的机会,因为大家下意识地认为学校好,就等于更大概率能处理好更多的问题,同样的逻辑在原生家庭里是:原生家庭和睦的人,一定更擅长处理家庭关系。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标签,可以遮掩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你是否真的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你是否真的擅长生活,你是否真的拥有足够的能量应对生活的波折,等等。
但说到底,上述问题,我们是无法逃避社会的审判的,只要我们在上述问题上没有做好,我们无论优劣,都会被社会教做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就更懂了。
知乎有一道题,讨论的是“慧极必伤”。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啊,但是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扯,因为人生的际遇,是不以“慧不慧”为转移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都有概率“被伤”。
这方面我和一个网友看法一致,用一下他的解释:
这话纯胡扯。因为慧极也罢、蠢极也罢、不慧不蠢也罢、又慧又蠢也罢,你都伤定了。 你找个“不伤”的人出来我看看,都不用是活的,历史人物都行,来一个瞧瞧? 在座的各位,全体必伤,管你慧极不慧极?既然全体必伤,“慧极”当然也“必伤”,够直白吧? 真正的问题是,为啥别的“必伤”没人提,光这个“慧极必伤”千年网红,流量这么大? 因为人们往往喜欢将自己的“必伤”解释为“慧极”,好过过戏瘾——而这恰恰是最典型的愚蠢行为。 你的沮丧和绝望是自动分泌的,而智慧是沮丧和绝望最好的解药,现在你为了过点嘴瘾,把唯一的解药解释为沮丧和绝望的来源……你是打算蠢死吗?多大耳刮子都不够抽的。
我们不可能不面对社会的真实审判的。
只不过区别在于,名校的学生相比较于非名校的学生来说,更加被社会关系所保护,在这方面所接受的锤炼更迟。即使在学校里同样会觉得痛苦,更多的也是一些“对比那些大佬我很普通”的优质人群特供痛苦,而这种痛苦,进入社会后照样可以治愈一大截——虽然对比大佬我很菜,但对比大部分人,那我还是赢面很大的,哈哈。
我并没有贬低名牌大学的意思,但是我忽然间在想,名牌大学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对人的保护——
问题是,这个社会关系对人的保护,到底是完全的优势?还是双刃剑呢?
顺着这个思路,我忽然意识到一点:
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可能也是一种机会,一种反向的优势。
这个机会就是你失去了社会规训的保护,你早早面对了血淋淋的社会现实。
从现在开始没人教你怎样才叫成功,怎么样才叫幸福,你只能在社会的锤打里,独自去寻找你人生的价值,你真正擅长的事情,让你幸福的方法,以及你实现梦想的其他具体思路。
这些事情大人不会帮你去想了,他们光顾着照顾那些优秀的孩子,他们顾不上你了,你只能靠自己。
要知道,认识到世界的真相,然后接受,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真正的热爱,这是越早完成越好的事情。
非名校的学生,在这件事上,至少领先名校学生四年,虽然是被动地被社会抽耳光子。
我之前想过,青春期最大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在怀念青春?
后来我发现,青春期最大的优势,不是说你年轻或者怎么样,而是你的时间不值钱,你的观念不成型,所以你但凡发现问题,你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意愿去改。
但等到25+之后,人的认知就开始定型了,这时候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和看法,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工作和学业的压力,也让我们很难能够专心地去思考人生问题了,时间成本不够用。
所以我觉得,某种意义上,福兮祸兮吧。
没有考上名校,本身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在这个赛道里,你玩不转,就算你想硬卷,你也绝对当不了最优秀的那一批,你的本科会永远被拿来笑”。
普通学校的学生,在18岁的时候失去了成人世界的保护。如果能认清现实,积极的去思考新的出路,然后迈过生活的这个坎儿,不说多么大富大贵,但至少我看到的案例们,有很多人,过上了比被社会关系所保护的名校学生,更加自洽、快乐的生活。
甚至如果你意识到了你的优点,找对了赛道,你可能会其他的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30多岁的时候都没有被社会真正教做人呢。
套句朋友的话,就好像考进部委的人,很难感受基层的压力,很难理解什么叫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学校内部也是一样的,xx大学,xx师范大学,xx科技师范大学,xx职业科技师范大学,这4个学校的学生面临的社会是不一样的。
没有打压名校的意思,不过,和“你在这条路上没有任何前途,再怎么卷你也撑死就是个被冷眼的三等公民”比起来,“我知道我很优秀,但我的同学比我更优秀,我已经不是当年众星捧月的大学霸了”,说到底还是校园内部的苦恼,并没有真正并入社会大学的课程。
更何况,自己还有更弱的人可以欺负呢。很典型的就是一种经典人群,天天吐槽自己学校不行,但如果真的说他们的学校不行,他们立刻翻脸,说你那算什么,我们如何如何的好。他们可以自己说自己的学校不如xx,但如果用对待xx生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分分钟变脸说我怎么可能和xx生一样。
就算被社会教做人了,心情不爽又如何呢?也能打压一下xx啊。嘴上说着母校和xx没区别,实际上最看不起的就是xx(不指代,请勿对号入座)。
我国明面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氛围,给这个社会关系添加了隐形的霸凌歧视豁免权,即使行霸凌歧视之实,也能说“我只是告诉大家真相”,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说实话,我是当坏人,我是对你恨铁不成钢,我是希望你变得更好。
社会关系对人的保护,客观地说,挺香。
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18岁就得接受“我不是世界的中心,我没有特权”的事实。那如果还想被社会认可,还想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只能另寻出路。而考学赛道的失败,也能督促他们更加果断地另寻出路,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反过来说,名校的同学在得到更多资源、夸赞的同时,也面临着另一种风险:而且当你习惯性的被认可之后,你得到了特权的味道,你是否会傲慢自我呢?如果有朝一日失去这份特权,被社会教做人,你是否真的能放下身段,重新思考人生呢?
毕竟,严格来说,在“时间”这个巨大的概念面前,谁也没有特权,时间,或者说历史会平等地忽略每一个人,重重地碾压过去。
从我目前的观察来看,这事儿,略难,就不说名校了,哪怕是普通的大学生,让他们放下大学生的身段,脱下长衫,都很难很难。更不用说那些年轻的时候呼风唤雨,三十多刷地被优化的,各种想不开的案例,要多少有多少。
当然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有生和活,没心情谈生活。
毕竟接受社会教做人,太痛苦了,还不如按照社会规训的道路,一心觉得“只有学历收入这条路靠谱”,自己心里也能舒服安定点——咱们前文说的内卷的价值,差不多就是在这里。
大不了骂应试教育,骂高考嘛。
但如果有创造人生价值的欲望,希望自己能活明白,有些问题就是得想。我虽然到现在还是迷迷糊糊的,但在这件事上,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逃不掉,躲不开。
而且在当下的社会,也容不得我们完全不想。
当下不同以往,以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哪怕从事其他行业,政府也会压制你(比如经商)。但现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了信息大大的繁荣,同时创造了足够开阔广阔的市场需求,只要你不违法犯罪,制造作恶的负面信息,你想干嘛干嘛,路子简直不要太多。
因此,现在更考验的就是你这个人脑子是否活络,做事是否有底线,知道自己真的需要什么,相对的,竞争也更大。
毕竟现在和以前不同,以前还有信息差,现在很多事,上个网大家什么都知道了。
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焦虑,心烦,除非你是世界首富,否则你还是会被更高的社会状态教做人。
对这个事儿的具体操作,我现在还是隐隐约约的想法,唯一相对确定的,是你要是想明白了,然后你知道怎么动脑子,你一开窍,生活很容易就会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大概率变好。
但具体怎么想明白怎么动脑子,我没想好,放个思考位,回头我想好了更新。
所以对于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呢,不管怎么说,你有个退路,你能被社会关系保护,你可以一辈子靠着这个标签,虽然风险是被社会教做人的时候改变的成本更高。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随波逐流,如果不谈生活,只说生和活,只是活着标签也是够用的。
普通学校的学生,因为没有退路了,那能选择的只有放弃幻想,选择战斗,如果能战胜自己,也会变得很厉害。最关键的是那时候自己还年轻,十七八岁的小团团,就算被社会打了耳光,精气神还在,不值钱的时间大把,还输得起。
还有一个点就是社会已经不保护你了,你要么承认你在这个社会规训规则下,你是弱者,理所当然地被更强的人剥削。要么就放弃对规则的幻想去战斗,放弃对社会规则的攀附心。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你的本科学历就是会变成一个永远抹不掉的点,至少那些名牌大学本科的学生,他们会非常努力的捍卫这个规则,而且制造出大量的鄙视链。
那这时候怎么选呢?运气好一点,努力卷上一所名牌学校的研究生博士,然后享受二等公民三等公民的待遇(甚至二三等公民都轮不上),然后一直被指指戳戳,被一些只要三x团的公司拒绝。或者和一个名牌大学的人结婚,用伴侣证明自己的价值,然后私底下很大概率被伴侣说好看好骗听话容易x(爱信不信,看过太多了),在生活中被有意无意的教做人。
要么也可以选择另一条出路,反正在社会规训这个大规则下,我输了,但我十八岁,我还有很多机会,我换一条道路去卷,比如没那么在乎学历的路子。
总之,去想一想,我的优势在哪里?我擅长什么什么能让我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自己就是价值。
我不攀附社会规则,我去开辟新的赛道,那我也可以变成裁判,我甚至可以去指点别人。
但这条路没人能帮你,只能自己想,选一条吧就。
当然了,两者不冲突。
你也可以之后重新刷学历,优化你自己在社会规则中的位置。
但是这玩意儿显然不能当成你的看家本事了,你不能把这个当成你最后的底线,保命的玩意儿,你必须得换一个。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因为学历攻击你的时候,笑呵呵地亮出你的底牌,跟他们说,傻x,爷是锦上添花。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自己学历特别差应该怎么办?如果努力学习能不能和名牌大学的学生一样优秀。我跟他说这个问题,你最好不要问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人家就是这个赛道的选手,你自爆其短,你能有啥前途?
我和一个朋友在这件事上看法就很一致:与其在自己吃亏的赛道自我贬低,倒不如魔法对轰,互相比谁更能装。他们学校更好,那你有脸晒脸,有爹晒爹,有房子晒房子,总之,要装x,大家就一起装x,你敢对我装x,我就敢比你装的更大声。
我认识一个妹子,一个三本的女生。她很早的时候就定好了考研的学校(某985师范学校),从联系导师到复习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模拟测试的成绩拿下梦校也十拿九稳。但在考研当天,她直接放弃了考试,原因很简单,当天还有另外一所公立学校的面试。当时大家问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她挠挠头回复:“我本来就是想当中学老师的呀,既然现在能当老师,那我考研干嘛?考试写论文又不是我的长项。”
后来她顺利地入职学校成为老师,过上了她所期望的安定、舒适又轻松的生活。学校后来给她分配了免试读研(单证)的名额,她轻轻松松完成了曾经的名校梦。
因为是学渣,对自己很有AC数,所以从来不想既要又要,目的明确,想要的努力争取,得不到的也释怀,生活不说大富大贵,但确实安定幸福,让人羡慕。
这个内容我思考了很久,但一直犹豫要不要写。作为一个错题本,讨论这个话题,总感觉显得酸溜溜的,哪怕我并没有这方面争高下的意思,面对双杠爱好者有意无意的误会和扭曲,烦的一批。
但最终还是决定写下来,毕竟亲自撰写整理一遍后,才能真正复盘一下自己的想法。而且,如果这篇文章真的能对某个读者有所帮助,或者我真的能收到点有意义有价值的回应,哪怕只有一条,我都赚了。
我文笔不算好,可能很多地方说得不够清楚,也不想多做解释。谁能看懂,谁有缘分,我管不了,就这样吧,我自己很多事儿都没想明白呢。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信息大爆炸的生活下,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