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年味还是以前那几样:做豆腐,打发团,蒸馒头,煮肉冻,炸鱼炸果子。
少数人自己烙煎饼,多数人自己不再烙煎饼,买现成的机器煎饼。
多数人自己蒸馒头,少数人买馒头。
少数人自己蒸粘糕做果子,多数人赶集买机器做的果子,买来后自己再油炸。
蒸馒头的人家,揉好面团以后,不再和平常一样直接切卷子,而是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先揉后整成圆型的馍馍,老家管这种馍馍叫实团子。过年的馍馍必须蒸一部分实团子,上年坟要用。另外,还要蒸锅菜包子,蒸红豆馍馍或豌豆馍馍,还要蒸些枣花,蒸枣山。
小时候的年,天寒地冻的。我妈都是用大三盆发面,面盆放在炕头上,盖着盖顶,盖顶上面蒙了棉被。盆底铺了麦草,盆周围还围了几个装了温水的食盐水瓶子。
我妈蒸馍馍,我和我弟就帮着揉面。那时小,包子不会包,枣花馍馍还是会蒸的,尤其是那个最后压轴的大枣山。
想比揉面,我们更喜欢蒸枣山。搓面条,包枣,围面饼一圈,一层一层的摞高,堆积木一样。
喜欢蒸枣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可以趁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放一颗枣进嘴里,先是含着,然后看大人不注意鼓腮帮子赶紧嚼两下子,枣核一直在舌头底下小心的含着,找机会把枣核吐了,快速扔到桌子底下。
想起这些的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上小学的时候帮生产队里摘花生。几个人一组,围花生垛坐着,手里摘着花生,嘴里得不停的唱着歌。记得那首《我是公社小社员》,连着唱了十多遍。不张嘴大声唱的,就会被怀疑偷吃了花生米。
以上是今天的成果。
这种枣山,我们从小帮着我妈做。我们都成家以后,我妈就自己做了。她不但自己做,还得多做几个,供我们捎着。
再后来,我妈自己干不了了,我就接过了她手上的这个活。我也会多蒸一个,连蒸好的各种馒头一起捎回去给她。
我从不去参照网上那些花样,也不去创新,一直都做这个样子的。只不过,有时用白面,有时掺点玉米面,有时用南瓜泥和面。用白面的时候多些,因为俺爹不吃五彩的馒头。
那天有个网友问我这个枣山是怎么做的,今天拍了过程,很简单,一看就会。
底面面饼的大小,取决于你家的锅。面饼不放盖顶直接放篦子上,方便往锅里放。事先在篦子两端系了根绑粽子的绳子,蒸完后方便提溜出来。
在饼中间的枣,我放了无核的,因为这些枣藏在面饼里,用无核的枣比较放心。
这样的枣山,适合爱枣的大家庭吃。切块,上锅蒸。香香甜甜,用俺老家的话说:都不用就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