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过程就很美好

文摘   2025-01-05 19:56   山东  


(今天炸的萝卜丸子里没放干面粉,放了俩馒头末)


看到很多朋友都有盘点去年读的书,我也偷摸的去微信读书瞅了一眼。


一打开,吓了我一跳,看到近百本的记录,差点激动的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


再一细看,才发现近百本只是翻开的数字,真正读完的只有三分之一。


然鹅,细瞅这三分之一的书名,有很多竟是想不起来的,没一点印象,更想不起其中的内容是啥。就,有点很不好意思。


那天看余秀华1月1日的日记,看到她写:我呢每年开头都计划多读几本书,最后都见鬼,见得最多的是男鬼。我就哈哈了,虽然不知我见的是男鬼还是女鬼,但读完这句后,我一下子就从不好意思到很好很好意思了。


这两年因为眼睛不好使,看书不如听书多。但,听书,有时会注意力不够集中,一个耳朵听,一个耳朵冒了。有句老话是水过地皮湿,我听书是水瞒过地皮,直接泼出去的。


我曾在前年和去年的年初,都找出来一个崭新的软皮笔记本,打算每看完或听完一本书,要在笔记本上做个记录,和当年上学的时候抄好词好句一样,摘抄一些喜欢的句子,再附带着写上几句读后感什么的,以此证明咱也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但是,那本软皮笔记本,前年只写了两页,去年只写了半页。如果不是寄快递临时找不着纸写取件码,我都忘了我还有这么一个本子了。那天从沙发边柜中摸了一个本子,急忙的撕了半张纸写取件码,就突然发现了我"曾经好学"的一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去年好像也写过类似的内容,去搜了一下,就找到了下面这些。看看,今年和往年一样一样的,无丝毫的进步。摘录一段:


找出一个看似崭新的软皮笔记本,想给自己做个记录,也算个督促。


回忆平时或读或听的书,好像除了一些大概的故事内容,想不起其他细节。有些甚至什么都想不起来,大有“这本书是我听过的”疑问。


想在笔记本上,写下2024年读的纸质书,再摘录点喜欢的词句,写几句心得体会。比如手里的这本: 《清冽的内在》。


翻开本子的第一页,却突然发现2023年伊始,也有过这样头脑发热的时刻。笔记本第一页赫然写着:2023年,第一本书《看懂自己的脆弱》—冰千里。


还有自己做的笔记:对方一…我就…,对方一不…我就…。

作业是:画出内在的小孩。


写在这里的东西,早就忘了。那本书看没看完,也忘了。


后面几页还写了,第二本:重读《刘墉散文精选》。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跨年夜那天,人们都在回顾在总结的时候,我摸着自己的厚脸皮写下:可以原谅,可以放下,不去纠结。


我家后楼一大姨,八十多了,小脑萎缩。自己住一楼,天天在家看《读者》。有时见她出来,在路边排椅上一个人呆坐。我只要看见她,就会上前和她啦呱:“大姨,今天又看读者了吗?”她黯然的神情立马就眉开眼笑:"看了看了,就喜欢看,看完就忘了,再天再看,跟看新的一样。"


新年伊始,感觉我比较积极,竟然已经听完了两本书。前天做炸果子听了一本,今天上午炸小酥肉和萝卜丸子,下午踩着缝纫机做了件家居服,又听完了一本。


不去管日后记不记得,也不去管从书中学到了什么,只去体验听的时候是不是很愉悦。


就像每天在这里的絮絮叨叨,只享受这个过程,就很美好。


去年写的➡️第一本书

爱着书的大姨➡️停下脚步,和老人啦个呱


L十一
记录生活瞬间,留下回忆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