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次了碗鸡蛋花,很成功。
一个鸡蛋的量,整团的一勺子能挖起来的感觉。
骑电动车去武汉路西段南坊集,其实也不算集,原来的地摊都罩上了大棚,垒上了货柜。由原来的一六、三八,变成了天天摆摊天天逢集。
天天能摆摊了,就不叫逢集了,就成菜巿场了。虽比以前更方便了,但少了几天才能逢一个集的那种集中和期盼,少了份期盼中的喜悦。
那些带着泥带着露珠的小菜,不再随便躺在地上,而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摆上了台面,就少了些灵气,少了些地气。
没去逛棚子中那些柜台,还是去北侧的一小溜地摊买了大葱和小菠菜。
那些菠菜,不是以挺拔的阳光棚里挤出来的身姿,而是像田野里的荠菜一样,张开了所有的手臂,以抱的姿势扑在大地上,全身心的贴紧,才被滋养的如此壮硕。
等着买糯米面。
每年的糯米面都是在那个卖粮食点买的,每天卖的都是现磨的糯米。
十元三斤,买了三份。一份自家留着蒸年糕,一份给我妈,一份蒸熟后做炸果子,因为我爹喜欢吃。
两份晾面板盖帘上,一份上锅蒸。
入腊月了,一天天的年临近,要干的事情要一件件干完。
对于做炸果子这件事,以往过年前都做好几次。今天是第一次做,也是最后一次做,不打算再做第二次。趁大顺做了手术,跳不上桌子。
不知是哪个年代的哪个老祖宗发明的,把一块热乎的粘糕,一点点擀成薄片,翻成花。晾干,再油炸。似乎只有下上这样的功夫,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年味的浓郁。
只是,擀的那个过程,太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细心和韧性了。
我已经被考验了很多年,从我妈、我婆婆干不了这个活的那一年起,我每年都干。
还要干很多年。
只要有她们在的年,我就要干下去。让她们觉得,她们能干与不能干,以往的年味都在。
晾干后油炸,是这个样子的⬇️
往期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