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事物变幻多端,令人眼花缭乱,犹如雾里看花,懵懵懂懂。
然而,有些人却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看清了世界,因为自己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了。
实则不然,待自己参与其中,处置问题时,才发现事情不是我们最初想像的那样简单。
那么,如何才能更准确的认清这个世界呢?
要想认清世界,靠个人摸索,不仅效率低下,还劳累耗时。如果借助工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矛盾论》就为我们认清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工具。我将其中的核心思想提炼出十六个字,深入理解和把握这十六个字,就能拥有理清世界的洞察力。
一、对立统一
《矛盾论》开篇指出: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那么,什么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自身或事物之间,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既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关系,也是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这种对立关系既是对抗性的,也是统一性的。
也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矛盾,事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立指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的对立关系,
例如,上下,生死,失败成功等。
统一指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的统一关系。
例如,没有上,也无所谓下,没有生,也无所谓死,没有失败,也无所谓成功等。
学习中,我们不仅要阅读,听讲,还要书写,表达,学习这件事就存在矛盾,输入与输出,被动与主动,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二、普遍特殊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又或者是思维领域,都存在着矛盾。
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有可能是显性的,有可能是隐性的,他们都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比如,在自然环境界中,动物与环境之间、动物种群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动了物种的进化。
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思维领域,新观点与旧观点之间的矛盾,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这表明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事物的发展就是一个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又产生新的矛盾,又解决新的矛盾,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样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比如,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遇到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往往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也就是两种或多种,相互冲突的想法,需求和欲望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就在不断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还有智力的成长,认知水平的提升等。
比如,学走路的孩子,又想学走路,又担心摔跤。还有学习,又想学习,又担心学不会,等等。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的两个重要特征:横向上的广泛性和纵向上的持续性。这两个特征一起构成了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基本原则。
矛盾的特殊性
任何运动形式内部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
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物理运动,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内部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
这些特殊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种特殊性,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使不同的事物呈现各自独特的运动形式。
事物内部的,决定事物特殊运动方式的,特殊矛盾,构成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现状的根本属性。
也就是说,因为,不同事物内部存在着的,不同的特殊矛盾,才使得这些事物,在属性上,在现状上,在发展上,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
特殊的矛盾就是我们认识和区分不同事物的重要依据。
学习的标志在于输出,没有输出谈不上学习,即学习要主动。
三、主要次要
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其它矛盾则为次要矛盾。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它方面是次要的。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并非单一的矛盾在起作用。这些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事物的发展。在这些矛盾中,存在着一种主要的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在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它方面是次要的。主要的方面也就是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
在实际中要准确的把握事物的性质,就需要深入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了解主要方面在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
次要方面处于从属地位,次要影响事物的性质,这种影响,是在主要方面的主导下进行的。
在解决矛盾时,我们就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要注意次要方面,从而全面准确的把握事物的性质。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使得所有面临日本侵略的阶级、阶层、党派等有了团结起来的基础,从而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内因外因
矛盾还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两者分别联系内因和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内部矛盾,即内因,是指事物内部各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它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外部矛盾,即外因,是指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它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外部矛盾通过对内部矛盾的作用,引发事物自身内部矛盾的变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以学习为例,一个人能否学有所成,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方法,这是内因;而外部环境、机会、他人的帮助等,都是外因。
当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有所变化,外因才起作用,学习的发展以内因为根据。
一个人的学习成果,主要取决于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但外在的学习资源和反馈等外部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学习效果。
这能很好的解释,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差距明显的原因。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论》中的这十六个字,对立统一、普遍特殊、主要次要、内因外因,不仅揭示了世界的运行规律,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生活和工作挑战的有效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则,我们能更准确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学习上的困境还是工作中的挑战时,这些法则都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待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