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小事和细节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强调了小事和细节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逼自己一把,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最近,我读了《毛选》,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行动智慧和成事方法。
今天,我想分享七个从《毛选》中,汲取的成事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遇到问题,了解清楚情况是成功的关键。
教员在《毛选》中反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不仅仅是数据的收集,更是对事实的深刻理解。
怎么做呢?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对于我们的启发,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二、制定方针策略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毛选》智慧中的核心思想,也是成事的重要秘诀。
无论是制定方针政策,还是具体实施,教员都强调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求真。
在《实践论》中,教员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他提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逐渐了解自然现象、性质、规律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时,就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境,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动员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凭主观想象,而是要从实际出发,追求实事求是。
三、成功做事,需要兼顾计划性、原则性和灵活性。
教员多次强调了工作的开展要兼顾计划性、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三者相结合,能够确保在复杂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和规划,那么事情就更容易成功;反之,如果没有预先的准备,那么事情很可能会失败。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打得赢,我就把他吃掉;打不赢,我就走掉,你找也找不着。”这表明了在对抗强大敌人时的策略灵活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有一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做事情讲原则。
我们做事要有计划,要坚守原则,行动不死板,要灵活。
四、有两个以上的矛盾,要全力找出主要矛盾,捉住主要矛盾。
《矛盾论》中告诉我们,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主要方面决了事物的性质。
比如,在学习中,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是要在实际中用上知识,没时间,记不住,这些就是次要矛盾,用上知识后,也就解决了记不住的问题,用上了,产生了价值,尝到了甜头,时间嘛,挤挤还是有的。
五、要注重实践,用行动来验证和提升自己的认知。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教员都非常重视实践。他认为,理论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进行检验。
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完善理论。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教员这句话告诫我们书本上学的知识,要在实践中运用,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游击战争的战略原则,被称为十六字诀,就是实践验证过的。
这一原则体现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的辩证统一关系,并贯穿于游击战争之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的想法,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得以验证。
六、要积极创造有利环境,以积累小胜来推动事物的质变。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正如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统一战线的建立,就创造了抗战的有利环境。
一次次小胜又鼓舞人心,增强士气,强大自己,削弱敌人,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
事物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是呈螺旋式向上发展的,即便很努力,也不要急,要一点点积累。
七、要用动态、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整个世界就是永恒运动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中,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
所以,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适应和推动发展变化。
坏事有可能转化成好事,好事有可能转化成坏事。
正如老子讲的那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遇到问题的时侯,要积极面对,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识事物,应对变化。
曾经我讲一事情,大家都听不懂,当时,很恼火,回去仔细思考,找到了问题,自己没思考清楚,随后,再讲,大家就听明白了。
这样来看,有时问题是发展的机会。
通过阅读《毛选》,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智慧,这些智慧不仅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解决问题,还能帮助我们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用小事和细节构建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