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这家国企如何靠“山水大戏”年赚过亿?
一、公司是谁?
身份标签:福建省武夷山市国企,中国文旅演出市场Top8选手,新三板挂牌(代码870608)。
核心业务:主打《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收入占95%),同时运营文旅小镇和茶汤酒店。
江湖地位:
福建省首个大型户外实景演出,累计演出超6200场,观众超870万人次。
2023年全国文旅演出收入排名第九,被文旅部评为“全国旅游演艺精品”。
二、赚钱三大法宝
1. 《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年收入1.36亿)
卖票模式:
批发给旅行社:合作50家票务经销商,批量卖票(占大头)。
直营销售:线下售票点+微信平台直接卖票。
票价:普通席198元,贵宾席298元(2024年平均票价约158元)。
独特卖点:
360度旋转观众席,山水为幕,茶文化主题,张艺谋团队打造。
演出分七幕,结合灯光、舞蹈、音乐,号称“不看不游武夷山”。
2. 印象文旅小镇(年收入约500万)
三大板块:
4A景区武夷茶博园:收场地租赁费(如茶会活动)。
印象建州美食街:抽成餐饮商户利润+保底收入。
武夷茶研习社:门票收入+茶文化体验课程。
夜经济担当:吸引游客夜间消费,带动周边餐饮、住宿。
3. 茶汤酒店(年收入约300万)
特色服务:50间中式客房,主打茶汤泡浴,管家式服务。
外包运营:委托第三方管理,自己收租金+分成。
三、财务表现:疫情后爆发式增长
增长密码:
疫情后报复性旅游:2023年游客暴增58%,演出场次提升60%。
政府背书:国有控股,拿补贴、享政策(如入选文旅部精品项目)。
捆绑销售:买演出票送茶博园体验,住酒店送演出折扣。
成本压力:
演出成本:灯光、演员、场地维护(2024年前9月销售成本+76%)。
扩张烧钱:文旅小镇装修、新演出《月映武夷山》研发投入。
四、核心竞争力
独家演出权:政府授权,武夷山只此一家“印象”演出。
品牌光环:张艺谋“印象系列”IP加持,自带流量。
国企优势:拿地便宜、融资成本低、政策资源倾斜。
一条龙服务:白天游茶山、晚上看演出、夜宿茶汤酒店,游客闭环消费。
由于武夷山文化旅游及武夷山旅游度假产业开发均为武夷山市国资运服中心(受武夷山市国资委监管的事业单位)控制下的同系附属公司,故就收购守则而言,两者均被视为「一致行动」人士。因此,武夷山文化旅游、武夷山旅游度假产业开发,连同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武夷山市城市建设、武夷山市建发、福建武夷山崇安及武夷山市国资运服中心,于最后可行日期共同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本附带投票权约 78.1%。因此,该等公司构成本公司的一组控股股东。
执行董事
郑彬先生,[47] 岁,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郑先生主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整体日常企业管理及业务发展。郑先生自 2022 年 1 月起担任董事,自2009 年 12 月起担任本公司总经理,并于 2024 年 12 月调任为执行董事。此外,郑先生还担任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武夷山文化旅游、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及非执行董事,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月映武夷的董事兼总经理,以及武夷山山水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
1999 年 8 月至 2000 年 9 月,郑先生担任武夷山市共青团星村镇委员会干事,并于 2000 年 7 月被委任为副书记。2001 年 12 月至 2005 年 4 月,郑先生先后出任武夷山市旅游局(现称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副主任科员及局长助理,负责协助市场工作及处理日常行政事务。2001 年 12 月至 2003 年 4 月,郑先生担任福建省武夷山青竹山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2007 年 5 月至 2009 年 10 月,郑先生担任福建金泰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先生于 1999 年 7 月获得中国华侨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主修旅游经济管理。
郑先生在个人荣誉方面表现出色,他分别于 2014 年 12 月被认定为 “南平市第八批优秀人才” 之一,于 2014 年 6 月被评为 “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 年 12 月,郑先生获中国共产党武夷山市委委员会及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授予 2019 年 “武夷山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先进个人称号。2020 年 6 月,郑先生被评选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推荐人选,同年 9 月被提名为 “福建省优秀企业家”。2023 年 1 月,郑先生获中国共产党南平市委委员会及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南平市 2022 年 “三大攻坚行动” 先进个人称号。
五、未来计划
搞新演出:2024年推出《月映武夷山》,瞄准夜间旅游增量。
小镇升级:引进更多商户,打造“茶文化迪士尼”。
数字化卖票:微信、抖音直播卖票,减少对旅行社依赖。
并购扩张:寻找其他景区演出项目,复制“印象模式”。
六、风险提示
依赖单一演出:95%收入靠《印象·大红袍》,新项目成败关键。
门票降价压力:文旅消费降级,可能被迫打折促销。
天气影响:户外演出遇暴雨、台风需停演,收入波动大。
一句话总结:
这家国企靠“张艺谋背书+政府撑腰”,把山水实景演出做成印钞机,疫情后赚得盆满钵满。未来想靠“复制IP+文旅综合体”继续圈钱,但过度依赖单一项目暗藏风险。
一场茶文化与山水交织的“七幕大戏”
第一章:开篇品茶——放下烦恼,静享自然
场景:茶馆老板端上第一杯茶,全场灯光渐暗,山水间响起悠扬古琴。
看点:360度旋转观众席启动,眼前展开武夷山夜景,茶香弥漫中,主持人轻声道:“请暂忘琐事,让茶香带您入画。”
第二章:唐风茶舞——穿越千年的华丽茶史
场景:数十位舞者身着霓裳羽衣,在鼓乐中跳起盛唐宫廷舞。
看点:水袖翻飞如云,舞台瞬间变成长安茶宴,LED屏浮现《茶经》文字,旁白解说:“这是中国茶文化最辉煌的一页。”
第三章:竹林幻境——神仙爱情与实景电影
场景:观众席旋转至竹林深处,雾气缭绕中,男女演员演绎“大王与玉女”传说。
看点:全息投影让竹叶飘落成雨,悬崖上的演员如飞仙,观众仿佛置身神话电影。
第四章:制茶狂欢——茶叶从采摘到冲泡的“舞蹈”
场景:百名“茶农”手持竹筛起舞,模拟摇青、炒茶动作,水幕投影出茶叶舒展的特效。
看点:舞台中央升起10米高“茶壶”,倾泻水流形成瀑布,旁白喊出:“这片叶子,是武夷山给世界的礼物!”
第五章:茶与人生——一杯茶里的百味故事
场景:老茶人独坐茶台,用方言讲述三代制茶世家的酸甜苦辣。
看点:背景切换茶园四季,春采茶、夏晒青、秋焙火、冬封存,观众席飘落定制茶包伴手礼。
第六章:天人共饮——茶艺师现场“撩”茶互动
场景:茶艺师从高空索道滑向观众席,为前排观众现场冲泡第六道茶。
看点:观众喝到热茶的同时,舞台升起巨型茶盏装置,灯光如茶汤流淌,全场齐呼“好茶!”
第七章:终章谢幕——茶香留客,余韵悠长
场景:所有演员集体谢幕,山水间升起千盏孔明灯,拼成“大红袍”三字。
看点:观众席座椅震动模拟心跳,旁白温柔收尾:“愿这杯茶,成为您心中的武夷山。”
全程高能体验:
360°旋转观众席:70分钟转7圈,不同角度尽览山水舞台。
五感沉浸:茶香喷雾、震动座椅、定制茶礼、环绕立体声、光影特效。
知识点穿插:七杯茶对应武夷岩茶七道工艺(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拣剔→品饮)。
游客评价:
“像看了场茶主题的《阿凡达》!”
“第一次知道,喝茶也能喝出电影大片的感觉!”
一句话总结:
这不是普通演出,而是一场用山水当舞台、拿茶叶讲故事、让观众旋转着“喝”完的沉浸式茶文化奇幻之旅!
武夷山新演出《月映武夷山》的“赚钱密码”
一、项目核心信息
演出名称:《月映武夷山》
主题定位:主打“朱子文化”(武夷山理学大师朱熹思想),对标《印象·大红袍》的茶文化,形成“一文一茶”双子星。
舞台选址:武夷山度假区水秀剧场(原址改造,省去拿地成本)。
首演时间:2025年4月(瞄准五一黄金周游客潮)。
二、烧钱投入与分钱逻辑
1. 总投入:1.23亿人民币
舞台设备:6150万(灯光、音响、机械装置)。
导演创作费:3100万(买断独家表演权)。
注册资本:月映武夷公司注资3200万,导演团队跟投2000万(占股25%)。
2. 合作方利益绑定
导演团队:肖向荣(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萨迦多吉(藏文化舞台剧专家)、池俊(数字影像大师)组成“铁三角”,需自掏腰包2000万入股,风险共担。
剧场业主:武夷山旅游文化投资(国企)负责基建,改造旧剧场为2000座位,2025年3月完工。
三、赚钱预期
回本周期:9.5年(假设每年稳定卖票)。
盈亏平衡点:开演6个月内(需日均观众500人,票价约150元)
门票销售:沿用《印象·大红袍》模式——50%票给旅行社批发,50%直营(微信/现场购票)。
四、独特卖点与风险
1. 创新体验
科技赋能:全息投影+机械舞台,重现朱熹讲学场景,观众可“穿越”宋代书院。
文化深度:用“格物致知”哲学串起剧情,比纯山水演出更有知识性。
2. 风险提示
建设延期:舞台2025年3月完工,若拖延影响首演(五一旺季)。
观众分流:与《印象·大红袍》同处武夷山,可能互相抢客。
文化门槛:朱子学问较深奥,能否吸引年轻游客存疑。
五、政府与市场背书
国企撑腰:武夷山旅游文化投资(政府背景)负责基建,降低政策风险。
数据测算:按武夷山2023年860万游客量,若10%观看新演出,年收入可达1.29亿(2000座位×150元票价×430场)。
一句话总结:
武夷山砸1.2亿押注“文化+科技”新演出,导演团队掏钱入股表决心,但想9年回本,关键得让游客为“朱熹哲学”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