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7 日,聚智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此次上市由新华汇富担任独家保荐人。
聚智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母婴电子产品制造的企业,其核心产品为婴儿监护器,致力于为父母和婴儿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提升生活品质。财务数据显示,在 2024 年前九个月,聚智科技收入达到约 3.49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为 0.72 亿元人民币 ,展现出良好的经营态势和市场潜力。
婴儿监护器企业的成长故事
从零开始:创业初期(2005-2015)
2005年:创始人刘先生和一位合作伙伴在深圳成立"倍耐特",初期业务是研发电子技术,刘先生持股90%。
2008年:公司开发出婴儿监护器的核心技术——2.4G无线音视频传输软件,奠定产品基础。
2011年:开始自己生产LCD屏幕,逐步掌握硬件制造能力。
2015年:在美国注册"HelloBaby"商标,为品牌出海做准备。
品牌崛起:HelloBaby的全球之路(2016-2023)
2016年:正式推出"HelloBaby"品牌婴儿监护器,通过电商平台(如亚马逊)卖向全球,同步在欧美注册商标。
2019年:首次获得国际大奖(Family Choice Award),销量突破20万台;拿到ISO质量认证,产品质量受认可。
2020年:收购湖北聚智公司,将生产转移到湖北,深圳专注研发和销售;年销量首次突破20万台。
2021-2023年:
产品线扩充至15款以上,连续多年斩获Family Choice Award。
2023年销量突破80万台,拿下中国两项发明专利(智能追踪、安抚功能)。
湖北聚智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实力受国家认可。
集团化升级:重组与扩张(2024关键动作)
全球布局:
在美国成立"HelloBaby US"分公司,负责仓储和售后服务。
在深圳、武汉设立分支机构,分工更明确。
业务整合:
将深圳倍耐特的监护器业务、专利技术转移至湖北聚智,深圳公司转向显示屏贸易和投资。
成立香港"哈贝比智能",接手原香港公司的销售业务,专注母婴电子产品(如监护器、儿童相机)。
资本运作:
引入外部投资方"鸿达财富基金",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多层控股公司(开曼、BVI、香港)搭建国际化的集团架构,为未来发展铺路。
核心成功密码
技术为王:
从无线传输软件到智能追踪专利,持续创新让产品保持竞争力。
质量背书:
国际ISO认证、欧洲BSCI社会责任认证,赢得客户信任。
品牌营销:
通过电商平台快速打开全球市场,用大奖(如Family Choice、NAPPA)提升品牌形象。
灵活调整:
重组生产、销售体系,湖北低成本制造+深圳研发+香港国际窗口,效率最大化。
未来展望
新产品:2024年升级版监护器已获美国"妈妈选择奖金奖",新品势头强劲。
新市场:通过美国分公司深化北美布局,同时拓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新方向:从硬件延伸到智能育儿生态(如儿童相机、早教产品),打造母婴科技品牌。
一句话总结:
从深圳小厂到全球年销80万台的隐形冠军,靠技术+质量+电商出海,如今通过重组和资本运作,正迈向更大的舞台。
收入翻倍式增长:
2022年:1.9亿人民币
2023年:3.48亿人民币 → 同比暴涨83%
2024年前9个月:3.489亿 → 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公司是做什么的?】
专做智能母婴硬件,核心产品是婴儿监护器。品牌叫「HelloBaby」,主打让父母远程看护宝宝(带摄像头、双向通话、环境监测功能),2016年起通过电商平台卖向全球,北美欧洲是主战场。
💡【核心优势】
产品力强:自主研发2.4GHz无线传输技术,9个月卖了93.7万台创纪录
品控严格:自有工厂生产+ISO认证,质量有保障
渠道牛:占位亚马逊等顶级电商平台,88%收入来自海外
供应链稳:和供应商长期合作,前五大供应商仅占采购额30%左右
团队靠谱:管理层经验丰富,决策效率高
【中国婴儿监护器出口市场的竞争格局】
中国婴儿监护器出口美国市场的集中度极高,2023年,五大出口商占据了总出口量(包括线上及线下销售)的 89.3%。以 2023 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婴儿监护器数量为统计标准,本公司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达到 14.6%。在线上出口销售板块,集中度更为显著,2023 年五大出口商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94.5%。同样依据 2023 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婴儿监护器数量计算,本公司在所有从事线上销售的出口商中位居榜首,占据 36.5% 的市场份额。
附注:
本公司数据由本公司提供。
公司 A 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1990 年在中国创立,总部位于香港,专门从事儿童电子学习产品,其中包括婴儿监护器。
公司 B 为 A 股上市公司,2011 年在中国创立,总部位于湖南省,专门从事家居保安系统,主要制造及销售家居保安产品,其中包括婴儿监护器。
公司 C 为 A 股上市公司,2001 年在中国创立,总部位于浙江省,专门制造及销售数码视频监控系统及保安设备。
公司 D 为深圳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2005 年在中国创立,总部位于广东省,专门制造及销售视听软件及硬件,其中包括婴儿监护器。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未来计划】
扩品类:开发更多母婴智能硬件
拼技术:升级产品研发能力
建产能:扩大生产线
提效率:建智能仓库优化物流
📊【怎么赚钱?】
✓ 线上卖:通过亚马逊等平台+自营网站直销
✓ 线下卖:接ODM订单(帮其他品牌贴牌生产)+给分销商供货
✓ 全球化:近9成收入来自国外,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客户是谁?】
• 个人用户:主要通过电商平台购买
• 企业客户: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仅2.2%(2024年前9个月),客户分散风险低
⚙️【供应链管理】
• 不依赖单一供应商:最大供应商采购额不到10%
• 质量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全程自主把控
✨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家闷声发海外市场财的硬核科技公司,用自主研发的婴儿监护器在跨境电商赛道跑出了高增长,且客户和供应链都足够分散,经营风险可控。
执行董事刘强是谁?他的故事和角色
身份标签
职位:公司老大(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创始人
年龄:46岁(经验老道)
江湖地位:从销售员逆袭成科技公司老板,一手把婴儿监护器生意做到全球80万年销量
职场打怪升级路
早期积累(2000-2005)
第一份工:在深圳一家做电话软件的公司当销售员,干了5年,攒下电子行业人脉和经验。
创业起步(2005-2016)
2005年:和合伙人成立深圳倍耐特(最初做电子技术),自己持股90%,开启老板生涯。
2016年:发现婴儿监护器商机,用自家公司资源创立"HelloBaby"品牌,靠电商平台卖向全球。
爆发期(2016至今)
亲自带队搞研发、抓销售,把公司从深圳小厂做到年销80万台的国际品牌,拿遍行业大奖。
为什么他能带团队起飞?
技术嗅觉:
早年做电话软件销售,懂电子行业趋势;2016年精准押注母婴科技赛道。
管理经验:
20年老板经验,从管小公司到跨国集团,全程实战练级。
学习狂魔:
边创业边读书:先拿工商管理本科,再读清华金融研修班,最后考取华中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典型"实战+理论"双修派,能搞技术也能玩资本。
他现在管什么?
战略大脑:制定公司发展方向(比如进军美国市场、开发智能追踪功能)
监工头子:盯着研发、生产、销售三大核心部门干活
分身达人:同时担任旗下4家子公司董事(聚智投资、聚智科技等),确保集团步调一致
股权江湖
实际控制人:通过自己全资持有的"鄂狼投资"公司,间接掌控上市公司大部分股份(具体比例保密)。
资本操作:在开曼、BVI(英属维尔京群岛)设多层控股公司,既方便国际业务,也保障控制权。
一句话总结:
从深圳电子销售员到跨国企业掌门人,靠学习+眼光+死磕精神,把婴儿监护器做成国际爆款,现在手握技术、股权、管理三张王牌,继续带队冲刺。
全球及中国婴儿监护器市场报告
一、市场整体情况:婴儿监护器像「电子保姆」越来越火
市场规模:全球销量从2019年的1340万台增长到2023年的1870万台,相当于每年多卖出约130万台(8.7%增速)。预计到2028年将达2760万台,比现在再增长近50%。
价值提升:市场总销售额从10亿美元涨到13.1亿美元(年增7%),未来5年可能突破18亿美元。类比:就像手机从功能机升级到智能机,单价和总销售额都在提升。
二、市场驱动因素:为什么父母们抢着买?
安全意识升级:现代父母像「监控狂」,恨不得24小时盯着宝宝安全。
科技加持:AI技术让监护器从“摄像头”变成“智能管家”——能分析宝宝睡眠、预警危险动作、追踪位置(比如宝宝爬出婴儿床自动提醒)。
线上购物便利:网购让中国制造的监护器直接卖到欧美家庭,像买衣服一样方便。
三、产业链分工:谁在背后造「电子眼」?
上游:像拼乐高的零件商,提供芯片、电池、塑料外壳等(比如华为的摄像头模组、宁德时代的电池)。
中游:中国工厂是主力,负责设计组装(比如小米生态链企业做智能硬件)。
下游:通过亚马逊、淘宝卖货,也卖给月子中心、幼儿园(就像医院采购体温计)。
四、区域市场:北美和欧洲是「土豪区」
北美(美国/加拿大):
销量占全球40%,2023年卖出750万台,预计2028年达1090万台。
类比:就像iPhone在美国卖得最好,北美父母舍得为高科技育儿花钱。
欧洲:
2023年销量610万台,未来增速反超北美(年增8.3%),德国、法国是主力。
隐藏机会:欧洲环保要求高,符合欧盟标准的产品更吃香。
其他地区: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像「潜力股」,但当前占比小。
五、产品趋势:从「基础款」到「智能神器」
功能升级:
基础款:只能听声音看画面(类似对讲机)。
进阶款:带夜视、哭声检测(像汽车倒车雷达)。
智能款:AI分析睡眠质量、危险动作预警(堪比智能手表监测心率)。
价格分层:
低端(50美元以下):主打性价比,拼多多常见款。
高端(200美元+):带AI和医疗级功能,专供中产家庭。
六、价格走势:越来越便宜
出口价:
2019年每台61.3美元 → 2023年52.4美元 → 预计2028年50.1美元
类比:就像手机从4G换到5G,性能更强但价格反而更便宜了。
全球零售价:
2019年每台74.6美元 → 2023年70.1美元 → 预计2028年66.2美元
类比:超市里同一款奶粉,促销时价格越来越低,但销量反而涨了。
为什么价格能越压越低?
技术成本暴跌
摄像头、传感器、芯片:
以前像“奢侈品零件”,现在像“白菜价”(参考手机摄像头从千元机普及到百元机)。
例子:10年前一个高清摄像头模块要20美元,现在可能只要5美元。
中国工厂“内卷”
供应链优化:
深圳工厂今天下单芯片,明天就能到货;生产线像“快餐连锁”,效率翻倍。
类比:麦当劳做汉堡,标准化流程让成本越来越低。
规模效应:
出口量越大,分摊到每台机器的成本越少(比如模具费100万,生产1万台每台摊100元,生产10万台每台摊10元)。
电商和D2C模式崛起
绕过中间商:
以前:工厂 → 品牌商 → 进口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每层加价20%)。
现在:工厂直接上亚马逊卖,价格砍掉中间环节。
例子:小米官网直营 vs 线下门店加价。
七、中国企业机会:出口「卷」出新高度
中国制造优势:
供应链成熟(深圳华强北一小时配齐所有零件)。
成本控制强(同样功能比欧美品牌便宜30%)。
出口数据:
2023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产量超60%,主要走亚马逊、独立站。
风险提示:欧美可能加征关税(参考TikTok遭遇),需提前布局海外仓。
八、未来预测:3个关键假设
全球经济不崩盘:如果出现大萧条,父母可能优先砍掉「非必需品」预算。
技术无重大颠覆:假设没有革命性产品(如脑电波监控)突然替代现有监护器。
线上渠道持续给力:跨境电商政策稳定,国际物流不卡壳(别像疫情期间运费暴涨)。
总结:创业者/投资者能做什么?
产品端:押注AI+医疗功能(如呛奶预警),做高端差异化。
渠道端:玩转TikTok直播带货,主攻北美年轻父母市场。
供应链:和国内大厂(如海康威视)合作,降低硬件成本。
风险防范: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分散市场(东南亚+中东)。
一句话记住:婴儿监护器=电子看娃神器,中国制造靠性价比+智能升级抢全球市场,北美欧洲是「钱袋子」,但别忽视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