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读 | 一次长途旅行与哲思

企业   2024-09-30 11:30   江苏  

小柳.

小柳柳柳柳

在线状态 | 隐身

个人技能 | 活着再说

(能活着已经很厉害了)

小柳想说:

不是哲学专业的,推这本书的书评单纯因为头铁。但是为了能确保评价尽量严谨,并且发表一些看似有见地的感悟,还是把书翻了好多遍(buyaopenwo)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有时候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


这本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作者罗伯特·波西格曾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由于深陷于西方哲学中古典与浪漫主义的冲突,他最终精神崩溃而住院。出院后,他和儿子克里斯骑着摩托车开始了自己的旅途,旅途中经历了病症复发,又在旅途最终恢复了自己的精神平静。他将自己旅途的经历,思考与感悟都详尽的记录在这本书当中。



原作名: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

译者: 张国辰 / 王培沛

2018 / 重庆出版社


一场旅途


如果对“垮派”文学和嬉皮士运动感兴趣的读者,建议看看这本小说。“垮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风行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的名字来源于垮派代表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里提到的“垮掉的一代”。流浪式的旅行是垮派作家重要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远离主流社会,完全不受拘束甚至于奢靡堕落的生活方式,他们接纳落魄和赤裸的精神状态,追求“极乐”、“狂喜”和“心醉神迷”的精神状态。其次,垮派作家对于东方式的佛教思想与禅修文化有极大的推崇,寄希望于从东方文化中找到解决其现实问题的答案。《禅修》这  这本小说虽然未被列入“垮派”文学之列,主人公作为一个旅途中的丈夫和父亲,也没有整日沉溺于酒色中,但是他对于内心宁静之追求,以及对于禅宗的思考,都与垮派文学所提倡的价值观相呼应。



古典与浪漫的冲突


主人公在旅途中时常会做“肖陶扩”,一种极具美国特色的野外演讲,与佛教的打坐修禅类似。他在肖陶扩中不断深化自己的哲思,并提及到一个名为“斐德洛”的人。“斐德洛”是作者精神崩溃以前的人格,它是一个理性的幽灵。斐德洛存在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理性与感性概念的隔阂。它把对世界的认知归纳为两种方式——古典与浪漫。古典的认知认为世界是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它依赖于理性和法则;而浪漫的认知则是从表象来观察,它依赖着丰富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人们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往往会偏向某一种形式,而且会误解和看轻另一种形式”,两种形式得不到真正的融合。比如摩托车的说明书,它虽然给大众指明了一条修正摩托车使其正常运行的道路,但是它限定人们只能使用一种组合方法,也就是工厂设定的方法,而这个出发点抹杀了所有的创意,让人成为了科学方法的附庸品。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理性的滥觞。用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就是用分类法将世界不断细分成一块块,而认识真理的过程,则必须经过几个步骤:一、写下问题,写下切实可知的事物,它是你能够准确把握的问题的最小尺度;二、提出假设,在对你提出问题进行审慎思考,确定研究的方向;三、进行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假设。但假设如何形成?爱因斯坦曾说:“要建立的普世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经过演绎就能创造出整个宇宙,但这些法则无非通过逻辑推理获得,唯有通过建立在对经验的深切理之上的直觉,才可以达到。”于是人们便发现一个荒谬的现象:人类社会由理性构筑起来的严丝合缝、森严工整的科学宫殿,其地基居然依赖于直觉!科学的源头不是真理,而是基于经验的假设,科学方法的目的则是从一大堆的假设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但斐德洛又指出,假设产生的速度则远远大于对于人类对于问题的探索与实验,因此,科学变成了一个一瞬即逝的观点,过去的事实不断被新的解释取代。最终,“各种资料、史料、理论和假设不断地大量增加,科学把人从唯一绝对的真理,引向多元、摇摆不定、相对的世界,是造成社会混乱、思想价值混淆的主要元凶。而这一切现象原本是科学要消灭的。许多年前斐德洛在实验室中已经觉察到的结果,如今在这个科学世界中随处可见。科学反而制造出反科学的混乱。”



探索良质(quality)


为了解决古典理性的缺陷,斐德洛决定拓展古典理性的界限。他以饱和溶液结晶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晶种为基础,提出“良质”的概念。但他并没有给良质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相反,斐德洛拒绝为良质下定义,“就是想要在古典和浪漫的世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良质似乎就是关键所在”。如果我们非要界定什么是良质的话,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即对于好的文章的判断,即使没有理性的标准,班上大多数学生也能对什么是好文章达成一定的共识。良质就像能使溶液结晶的晶种一样,使虚无缥缈的关于美的概念沉淀之物。


科技带来的精神危机,来自于西方传统哲学中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物质无法通过理性和人的内心相融合,人们不得不通过牺牲灵性与美感上的需要,来满足物质方面的欲望。为了证明良质的存在,斐德洛使用了良质的实在论方法,即把良质从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后,如果没有良质的世界运作不正常,那么就能证明良质的存在。对此,斐德洛不惜打破传统的二元格局,提出“良质、物质、意识”的三位一体论,以求得古典与浪漫的统一。但是,良质始终徘徊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它既非客观化的性质,又非主观化的价值判断。斐德洛在思考中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理论,他写道:“良质像一个太阳,它并不是绕着我们的主体和客体运转。它不是被动地照亮它们。它也并非隶属于它们。事实上,它创造了它们,它们才是隶属于它的。”


最终,斐德洛认为,不存在所谓的三元论,也不存在二元论,世界是由良质分化出的统一体,它分化出主观与客观,是一切主体与客体的因,在他的理论框架下,世界不在是分割的两元对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形而上与生活


虽然斐德洛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形而上学理论,但是他仍受囿与传统的理性思维,企图通过系统的思考来定义“良质”。在与其他人的辩论中,他的每一个论点都成了在“良质”旁建立的砖墙,从而导致其与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最终导致了斐德洛的精神分裂。


在经过电击治疗后,斐德洛成为了一个幽灵,“我”成为了一个正常人。但斐德洛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折磨着“我”,以至于“我”几乎要陷入第二次精神崩溃。此时已经到了故事的尾声,故事的结尾迎来了一个顿悟式的转折:在“我”濒临崩溃之际,突然发现“我”始终畏惧着并想摆脱的“斐德洛”,一直以来都被儿子所接受着,他思念那个父亲的形象。即使“我”认为的“斐德洛”是病态的,需要被扼杀,但是它始终被儿子挂念并深爱着。于是,仅在只言片语间,“我”与斐德洛两个人格实现了融合,实现了“良质”的形式。“良质”也许不需要定义,它只需要去感悟。它产生于“我”对于旅途美景的欣赏,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克里斯的关怀。只有从形而上学的思考中抽离出来,感悟生活,才能真正和生活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才能找到真正的良质。再回到本书的书名,有些人在禅修中得到安宁,有些人在修理摩托车的过程中得到了安宁,二者也许并无差异。


荒岛天津

南开区南开大学西南村7号楼2门106室

周一→周日 10:00-22:00

022-2350-0944·店里 | 186-2281-0037·小碧

【来访前建议致电预约】


荒岛广州

天河区广汕路柯木朗新村北街

新新木朗自然文化农场

周一→周日 10:00-22:00

136-8204-8657·小沛

荒岛书店
荒岛独立书店:天津南开西南村7号楼2门106、广州天河区广汕路柯木塱新村新新木朗自然文化农场。联系:荒岛小沛,1368204865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