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学术   2024-11-06 17:59   河南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对于降低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原发灶位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分期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降到最低。


本文根据《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专家共识》整理了关于保留乳房术后放疗的适应证、放疗范围及放疗剂量等内容。


01
    
放疗适应证


原则上进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均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根据患者的全身伴随疾病和个人意愿,可考虑豁免放疗。

CALGB9343研究和PRIME Ⅱ期研究的结果证明,对于低复发风险的老年患者,豁免放疗后不会对总生存率产生影响,局部复发率仍保持较低水平,但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就局部复发问题进行沟通。以下是推荐豁免放疗的适应证:

(1)患者年龄>70岁;

(2)原发肿瘤为T1期;

(3)激素受体表达阳性;

(4)腋窝淋巴结为阴性;

(5)手术切缘为阴性,并且可以接受标准的内分泌治疗。

02
    

放疗范围与剂量

全乳放疗±瘤床区补量

1、导管原位癌  


根据2010年Correa等的研究结果,放疗可将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术后复发风险降低50%,在10年内可减少15.2%的同侧乳房复发率。即使对于低复发风险的患者,放疗仍然有益处。对于被诊断为DCIS的患者,推荐进行全乳放疗。关于DCIS全乳放疗后是否需要瘤床补量以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目前存在不同意见。

Chua等关于BIG 3-07研究报告的结果显示,瘤床补量可以提高中高危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从而减少疾病复发。满足以下条件的中高危患者推荐进行瘤床补量:

(1)年龄≤50岁;

(2)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需满足≥1个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如可触及的肿块、多灶性病变、肿瘤最大径≥1.5 cm、中高核分级、中央性坏死、粉刺以及肿瘤距手术切缘<10 mm等。

2、浸润性导管癌  

2011年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术后接受全乳放疗与仅进行乳房保留手术相比,可降低10年内任意首次复发率15.3%,降低15年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3.8%,降低总体死亡率3%。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全乳放疗后,通过瘤床的逐步增加剂量,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危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对于年龄≤50岁或>50岁并伴有病理级别高和切缘阳性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瘤床补量照射。

3、放疗分割模式及剂量  

常规的全乳放疗剂量分割模式为总剂量50 Gy,分25次完成,2.0 Gy/次,5次/周;瘤床加量照射可以选择10 Gy分5次完成,或者10.0~12.5Gy分4~5次完成。

在具有相同疗效的情况下,较大的剂量分割模式具有更小的毒副作用和更短的治疗时间。这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还减少了家属的陪护时间、误工损失和交通费用等非医疗开支。英国START A/B研究采用大分割放疗的剂量分配为40.0~42.6Gy,分15~16次完成,大分割放疗模式(约3周)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其局部复发率和总生存率相当,同时在保留乳房手术后的美容效果和后期皮肤变化方面也相似。

总之,常规分割放疗和大分割放疗均是同等推荐的可选方案。

部分乳腺加速照射

1、优势及适应证  


针对早期的低复发风险患者,部分乳腺加速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breast irradiation,APBI)可获得与全乳大分割放疗相当的效果。

APBI具有减少对乳腺及周边正常组织的照射范围及缩短治疗时间的优势。然而,一些研究显示APBI的控制率低于全乳照射,并且在美容效果方面也不如全乳照射。对于接受APBI治疗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ASTRO)于2016年达成的关于低危人群选择标准的共识。

下列条件被推荐作为选择标准:

(1)年龄≥50岁;

(2)无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1/2突变;

(3)腋窝淋巴结阴性;

(4)pT1期;

(5)单中心单病灶;

(6)未接受新辅助治疗;

(7)阴性切缘≥2 mm;

(8)无脉管受侵;

(9)无广泛DCIS成分;

(10)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或其他预后良好乳腺癌;

(11)病理诊断为DCIS的患者,同时需满足以下条件:通过筛查发现、分级低或中、长径≤2.5 cm,以及阴性切缘≥3 mm。

2、分割模式  

分割模式的选择包括以下3种:

(1)外照射方式包括总剂量为38.5Gy的5d治疗方案,分为10次完成,2次/d,间隔时间>6 h;

(2)总剂量为40 Gy的3周治疗方案,分为15次完成,1次/d;

(3)总剂量为30Gy的治疗方案,分为5次完成,隔日1次。另外还有组织间插植技术,包括:总剂量为32.8和30.1Gy/次的治疗方案;术中电子线照射,剂量为21 Gy/次;术中X射线照射,剂量为20 Gy/次(术腔表面剂量)等。

综合考虑,30 Gy分5次完成的分割模式作为主要推荐。

区域淋巴引流区放疗

1、腋窝淋巴结清扫或SLNB阴性患者  


对于I/Ⅱ期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房手术后进行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时,若病理结果显示淋巴结阴性,并且未伴随高危因素(如肿瘤位于中央区,或肿瘤长径>2 cm同时患者年轻或脉管广泛受侵),则可以免除对区域淋巴结的照射。

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群体,如肿瘤位于中央区、肿瘤长径>2 cm、组织学分级为Ⅲ级、激素受体阴性、患者年轻或脉管广泛受侵,是否需要对乳腺淋巴引流区进行照射,可以根据上述这些危险因素来辅助决策。

2、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有转移的患者 

(1)对于阳性淋巴结>4枚的患者,照射范围需要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靶区包括全乳房、锁骨上下区和内乳淋巴引流区。

(2)针对有1~3枚阳性淋巴结的患者,通常建议在进行全乳照射的基础上增加锁骨上下区淋巴结的照射。对于内乳照射的决策需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具备以下特征的患者可能从内乳淋巴结区预防照射中获益更大:

①淋巴结转移为N₂及以上;

②原发肿块位于中央区或内侧象限,并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3)年龄<35岁,同时存在淋巴结转移;

(4)治疗前影像学显示内乳淋巴结转移可能性较高,或经病理确诊有内乳淋巴结转移。鉴于内乳淋巴引区的特殊解剖位置,需要优化放疗技术,并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关键器官和靶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全心脏的平均剂量。强调内乳照射的决策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心脏状况等因素,权衡内乳照射对患者的利弊后做出决策。

3、T₁/T₂期患者  

若SLNB显示1~2枚阳性,可以考虑避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建议在全乳照射的基础上增加腋窝的照射,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进行锁骨上区和内乳的照射。

4、放疗剂量与分割模式  

目前,对于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仍然采用常规分割模式进行淋巴结照射。全乳及淋巴结给予50 Gy/25次照射后,再采用序贯方式进行瘤床区域的照射,剂量为10 Gy,分为5次,可以选择电子线或X射线进行照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区域淋巴结照射可以采用大分割方案,分割模式为区域淋巴结照射43.5Gy/15次,后序贯瘤床区域8.7 Gy/3次。

对于接受序贯治疗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进行2次的计划。

此外,也有研究支持部分患者接受瘤床与全乳的同步加量(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boost,SIB),放疗总分次为25或28次,全乳分次剂量为2或1.8 Gy,SIB分次剂量为2.14~2.4Gy。

03
    
新辅助化疗后保留乳房术后放疗


经过新辅助化疗后,部分患者成功实现了保留乳房手术。这类患者无论术后病理结果如何,都应该接受全乳照射和瘤床区补量照射。

对于初治为临床Ⅲ期或经过新辅助治疗后仍然存在阳性淋巴结的患者,术后推荐进行全乳及区域淋巴结的放疗;对于初诊分期为Ⅱ期、临床N1的患者,如果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转为N0,仍然建议进行全乳加淋巴引流区的放射治疗。

由于尚无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指导新辅助化疗后的放疗决策,因此推荐根据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前的临床分期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分期,依据病程中的最高分期来确定放疗的策略。见图1。

图1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放疗决策示意图

来源: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王浩,王婷,陆寓非.河南省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24):1498-1506.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医伟达ONCO在线
    聚焦肿瘤领域的临床指南、经典病例、视频讲座、医学图书,搭建肿瘤领域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肿瘤领域临床诊疗能力,让健康触手可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