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RC),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三的癌症,大约每25个人就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患上结直肠癌。在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仅次于肝癌,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其主要功能是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以补偿因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的端粒长度,进而稳定端粒长度。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被抑制,而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的再激活是约90%人类癌症的驱动因素。尽管已知的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会促进结肠直肠癌的发展,但尚不清楚过量食用红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机制。2024年10月,新加坡科技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 Cancer Discove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Iron-(Fe3+)-Dependent Reactivation of Telomerase Drives Colorectal Cancers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过量摄入红肉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红肉中的铁能重新激活端粒酶,从而诱导结直肠癌的发展。此外,研究还发现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一种小分子SP2509,可以阻止端粒酶的再激活,并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结合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以及原发性结直肠癌类器官和细胞系,分析了红肉中的铁诱导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结果发现,细胞铁感应蛋白Pirin会与红肉中的铁相互作用,以铁依赖的方式重新激活端粒酶,解锁了癌症的限制,从而诱导癌症发展。
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一种小分子SP2509,它与铁的结合能力更强,从而有效抑制了端粒酶的再激活,并且还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研究指出,结果首次证实了铁离子如何重新激活端粒酶,为红肉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分子机制,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2024年8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tabolis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Integr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blood biomarker analysis links haem iron intake to increased type 2 diabetes risk "的研究论文。研究显示,红肉中的血红素铁与增加糖尿病风险相关,膳食中血红素铁摄入量较高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相关,并且血红素铁是红肉相关2型糖尿病风险的主要因素(65.6%)。
2023年10月,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Red meat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United States females and males "的研究论文。具体而言,与食用最少的人相比,红肉摄入最多的人(每天2份),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62%相关;每天每多吃一份加工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46%;每天每多吃一份未经加工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24%。
参考文献:
[1]https://doi.org/10.1158/2159-8290.CD-23-1379
[2]https://dx.doi.org/10.1038/s42255-024-01109-5
[3]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3.0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