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较于标准二线治疗其疗效显著提高,并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然而,有研究表明,部分淋巴瘤患者对CAR-T细胞疗法反应不佳,并且出现相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早期毒性及血细胞异常减少、功能障碍等晚期毒性,这给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带来挑战,也限制了其应用。肿瘤免疫抗原逃逸、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抑制作用、T细胞耗竭等可能限制了CAR-T细胞的杀伤作用,也可能是这部分患者对CAR-T细胞疗法反应不佳以及耐药的潜在机制。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与CAR-T细胞联合使用在淋巴瘤治疗中展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合适、匹配的分子靶向药物可能是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其耐药性和提高CAR-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对近年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治疗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是一组小分子药物,可特异性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对组蛋白的活性。HDACi常用的药物有M344和西达本胺(Chidamide),其常见的增强CAR-T细胞活性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CAR-T细胞的记忆形成和效应功能,上调靶抗原表达以及促进NOXA蛋白的表达。
HDACi,特别是M344和西达本胺,可以通过HDAC1-H3K27ac轴的表观遗传重塑和典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效地促进CAR-T细胞的记忆形成和效应功能,并增强其对衰竭的抵抗力。ZHU等发现HDACi可降低HDAC1表达并增强H3K27ac活性,结合RNA-seq、ATAC-seq和H3K27ac CUT&Tag-seq的多组学分析显示,HDACi可上调TCF4、LEF1和CTNNB1的表达,随后激活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TP53突变或缺失是导致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WANG等研究在CAR-T细胞治疗后使用西达本胺联合PD-1阻断剂(C+P)治疗复发/难治性LBCL,结果发现无论TP53状态如何,C+P治疗都能改善CAR-T细胞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PFS),且TP53突变患者PFS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该研究还发现,C+P治疗后,在部分患者血液中再次检测到已降至检测限值以下的CAR基因,提示西达本胺和PD-1抑制剂可以增强体内CAR-T细胞的扩增,从而增强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
靶抗原的抗原密度影响CAR-T细胞功能,其中较低的靶抗原密度是CAR-T细胞治疗的局限性之一,因为靶抗原表达减少或缺失不利于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和有效性。CD22是具有重要意义的B细胞分化抗原,在大多数B细胞系淋巴瘤和白血病细胞中均有表达。YANG等研究发现,与CD22阴性靶细胞共培养的CAR-T细胞相比,CD22阳性靶细胞共培养的CAR-T细胞的扩增更为显著,其中在刺激CAR-T细胞增殖之前暴露于西达本胺的CD22阳性靶细胞扩增更明显。该研究还显示西达本胺通过在体外和体内特异性上调B细胞系肿瘤细胞表面的靶抗原表达促进CAR-T细胞的功能,但并不影响T细胞本身的功能,且西达本胺可通过调节转录后修饰影响CD22蛋白的转运和再分布,从而增加细胞表面 CD22 的表达。
NOXA蛋白属于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CL2)家族蛋白成员之一。多项研究显示,HDACi能通过调节NOXA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YAN等观察到NOXA蛋白表达水平高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对CAR-T细胞疗法的应答良好,与较好的PFS相关。此外,该研究还发现HDACi帕比司他(Panobinostat)、恩替司他(Entinostat)可使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human mantle cell lymphoma cells,Raji)和人B淋巴母细胞(human B lymphoblastocytes,Daudi)中的NOXA蛋白水平升高。当用这两种HDACi预处理肿瘤细胞时,可以观察到CAR-T细胞毒性明显增加,对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较两者单用时明显提高,并且其研究发现,HDACi没有增加NOXA稳定敲除的细胞对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表明HDACi增强CAR-T细胞的疗效依赖于NOXA表达。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等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应用在淋巴瘤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伊布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的BTK抑制剂,已获批用于多种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其能够刺激恶性B细胞重新分布到外周血中,最终导致肿大的淋巴结明显缩小。QIN等研究显示,在CAR-T细胞植入前使用BTK抑制剂可能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并且使免疫功能和微环境条件正常化;在给予CD19 CAR-T细胞疗法(如liso-cel)后同时使用BTK抑制剂,可以减轻体内CAR-T细胞的功能障碍,延缓潜在的耗竭,改善CAR-T细胞扩增,特别是对于由T细胞功能较差的细胞改造而成的CAR-T细胞。该研究还观察到,在伊布替尼存在的条件下使用激动性liso-cel抗体连续刺激,最终有4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例如减少颗粒酶A基因表达和增加SELL/CD62L基因表达,表明伊布替尼抑制终末效应样基因表达,同时增强与记忆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此外,该研究还发现伊布替尼或阿卡替尼处理的CAR-T细胞分泌更多的IFN-γ、IL-2和TNF-α,且CD62L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因此认为联合BTK抑制剂可能通过改善CAR-T细胞扩增、延缓CAR-T细胞衰竭,最终提高淋巴瘤患者的预后。LUO等研究显示BTK抑制剂的短期和长期给药均可下调CD19 CAR-T细胞上活化标志物和免疫检查点的表达,并改善细胞活力及减轻细胞毒性。该研究还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当BTK抑制剂与CD3/CD28同时存在时,能检测到CD19 CAR-T细胞更丰富的初始表型和表达更高的CD62L。此外,进一步分析其构建的离体TME模型显示,添加BTK抑制剂后IL-6和TNF-α的释放减少而IL-6和TNF-α表达上调是CRS发生的主要原因。总之,该研究发现BTK抑制剂可以保护CD19 CAR-T细胞免受CD3/CD28激活和强直信号转导的影响并且减轻CRS。LIU等研究发现伊布替尼与CD19 CAR-T细胞在皮下致瘤小鼠模型中有协同作用,但两者的协同作用与IL-10/STAT-3/PD-L1信号通路无关,微环境相关的某些基因及细胞因子可能是伊布替尼的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上述研究表明伊布替尼联合CAR-T细胞可以改善TME,增强CAR-T细胞的信号扩增能力,并且显著提高CAR-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另外,RUELLA等将伊布替尼添加到CTL019(一种靶向CD19的CAR-T产品)中并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结果显示CTL019+伊布替尼组中80%~100%的小鼠和CTL019组中0~20%的小鼠获得长期缓解。该研究还发现CTL019细胞表达ITK,且伊布替尼可刺激CTL019细胞,无论是通过TCR复合物还是通过CAR都会导致ITK的磷酸化。在该研究中,当将伊布替尼添加到CTL019或未转导的T细胞对照中时,PD-1表达有降低趋势,但未发现TIM3、LAG3、CD137、CXCR4或CTLA4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在小鼠的肝脏T细胞中发现与接受CTL019+伊布替尼治疗的小鼠相比,接受CTL019单药治疗的小鼠T细胞具有更高的PD-1水平,提示伊布替尼联合CAR-T细胞能改善TME和增强CAR-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此外,一项Ⅱ期TARMAC研究共纳入20例MCL患者,采用伊布替尼联合CD19靶向CAR-T细胞疗法治疗4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80%,1年PFS率为75%,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达100%,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该研究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效果。
泽布替尼是新一代BTK抑制剂。一项研究纳入6例在CAR-T细胞输注后1个月开始联合泽布替尼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结果显示CAR-T细胞输注后1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00%,50%患者达CR;在联合使用泽布替尼6个月后,所有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患者均转为CR,中位随访19.5个月,所有患者均维持CR,持续缓解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外周血中均可持续检测到CAR-T细胞表达,并且未出现≥3级CRS,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本团队研究中将B细胞淋巴瘤细胞和CD19 CAR-T细胞共培养,并用不同浓度的泽布替尼处理,结果发现泽布替尼增强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对CAR-T细胞的敏感性,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的自噬。本团队研究还发现BTK抑制剂增强CAR-T细胞作用并不仅仅是通过ITK途径,通过抑制BTK磷酸化、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促进自噬也能增强CD19 CAR-T细胞对B细胞淋巴瘤的杀伤力,但这是基于更强的BTK的靶向抑制。
CRS是CAR-T细胞疗法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一大原因,表现为轻度至极重度症状,包括发热、低血压、呼吸缺陷和多器官衰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可以减少甚至完全消除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控制CRS的发生以及进展。MESTERMANN等研究发现达沙替尼可以在靶细胞刺激后阻断静息CD8和CD4 CAR-T细胞的活化,消除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达沙替尼的剂量可以滴定,以实现对CAR-T细胞功能的部分或完全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强于地塞米松。对于活化的CAR-T细胞,该研究显示,达沙替尼可以暂停活化的CAR-T细胞功能,并诱导功能关闭;去除达沙替尼后,CAR-T细胞迅速进入功能开启状态,并开始裂解靶细胞。该研究还进一步证明了达沙替尼的这种抑制作用是由于达沙替尼干扰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LCK),从而抑制CD3ζ 的磷酸化和T细胞受体相关蛋白激酶70 kDa(ZAP70)的ζ链,在包含CD28_CD3 ζ或4-1BB_CD3 ζ激活模块的CAR构建体中消融信号传导。另外,还有研究报道达沙替尼通过抑制Src和Lck激酶可以有效且可逆地抑制WT1-TCB(HLA-A2 TCR样TCB)或CEA-TCB预刺激的PBMC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因子释放。WEBER等同样证实了达沙替尼可以抑制CAR-T细胞功能,且强直性CAR信号转导的停止增强了CAR-T细胞的功能,并将CAR-T细胞从疲惫状态转向记忆样状态,CAR信号转导的瞬时停止甚至可逆转耗竭表型并挽救CAR-T细胞功能,使其恢复活力并提高疗效。但是,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这种对CAR-T细胞功能的暂时性抑制作用是否会导致肿瘤进展,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阐述。
既往研究发现部分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可能与淋巴瘤微环境(lymphoma microenvironment,LME)免疫检查点抑制相关,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及其配体上调也在CAR-T细胞耗竭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蛋白CTLA-4、PD-1、Lag3和Tim3表达降低与抗原特异性CAR-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相关。BA(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是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MCL的CAR-T 细胞疗法。TIGIT、LAG3和CD96是在耗竭的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上表达的主要检查点分子。JIANG等对15例采用BA治疗的患者的外周血、骨髓、单采术或切除活检中收集的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BA治疗复发后,尽管有其他相关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变化,但只有TIGIT在复发后显著升高,并且其不仅在细胞毒性T细胞中升高,在MCL细胞中表达也升高。因此,共同靶向TIGIT可能防止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从而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多项研究证明PD-1阻断疗法对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有效。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对应用自体7×19 CAR-T(表达IL-7和CCL19的CD-19 CAR-T)细胞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11例复发/难治性LBCL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5例达CR,3例达PR,ORR为72.7%,最佳CR率为63.6%,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均可控,未见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提示阻断PD-1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提高CAR-T细胞疗效。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ONG等研究证实阻断PD-1是安全的,并且帕博利珠单抗在抗CD19定向CAR-T细胞治疗后进展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中具有临床反应。该研究的数据支持了用帕博利珠单抗处理某些复发患者时,CAR-T细胞在PD-1阻断后扩增的观点。但是,也有研究报道在CAR-T细胞疗法联合PD-1阻断治疗后出现罕见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如中毒性表皮坏死。因此,如何预防或改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使用后的相关不良反应至关重要。ZHANG等研究使用临床推荐剂量的二分之一的PD-1 抑制剂联合CD19 CAR-T细胞对T细胞高PD-1表达的复发/难治性B-NHL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CAR-T细胞比例和IL-6水平高于单独CAR-T细胞组,且小鼠存活时间最长,表明临床推荐剂量的二分之一的PD-1抑制剂联合CD19 CAR-T细胞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减少PD-1抑制剂的剂量可能对减轻PD-1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有一定帮助。
BCL-2是一种关键的抗凋亡因子,在B细胞恶性肿瘤中过表达。LEE等研究发现BCL-2与CAR-T 19共培养可以增强CAR-T 19的抗肿瘤作用,使用维奈托克桥接治疗的淋巴瘤患者CAR-T 19疗效更好,并且接受CAR-T 19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与BCL-2染色体改变相关。为了进一步证实BCL-2信号通路在抵抗CAR-T细胞杀伤中的重要性,该研究在缺乏BCL-2遗传改变的B细胞淋巴瘤系中诱导了BCL-2的过表达,发现BCL-2过表达可导致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力显著降低。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维奈托克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来增强CAR-T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同时还增强了与CAR-T细胞结合的肿瘤B细胞中的干扰素反应;并且还观察到在CAR-T 19/维奈托克处理的条件下,分配给G1-dom的细胞比例较在CAR-T 19处理条件下低(8.4% vs 24%),这些结果表明维奈托克治疗还通过阻碍细胞周期的进展增强CAR-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功效。另外,有研究将维奈托克和吡托布替尼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使用,结果发现这种新型联合方案进一步增加了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克服CAR-T细胞疗法的耐药性,在NSG小鼠的异种移植模型中也发现单药治疗降低了肿瘤生长速度,而联合治疗几乎完全阻止了肿瘤生长。为了进一步评估与这种组合相关的转录组决定因素,该研究对从对照组、吡托布替尼组、维奈托克组和后两者联合组的小鼠中收获的肿瘤细胞进行了全转录组RNA测序研究,结果显示,与致癌MYC靶标、mTORC1信号传导和代谢途径(如糖酵解和OXPHOS)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CAR-T细胞与BH3模拟物结合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例如促进穿孔素和颗粒酶的表达、Fas配体对Fas受体的三聚体化、效应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外囊泡的分泌。YANG等在CAR-T细胞治疗之前使用BH3模拟物维奈托克,发现其通过上调高度敏感肿瘤细胞中的CD19抗原表达,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CD19 CAR-T细胞的毒性及其持久性,此外还发现使用BH3模拟物对高度敏感的肿瘤细胞进行预敏化可以增强CAR-T细胞治疗的细胞毒性功效。
但是由于BH3模拟物损害了CAR-T细胞的杀伤功效,导致残留肿瘤细胞数量增加,致使CAR-T细胞持续暴露于抗原,耗尽的CAR-T细胞可能无法有效地根除肿瘤细胞而且还可能使肿瘤表位逃逸,从而导致复发,因此建议在预处理中使用维奈托克,而不是在CAR-T细胞疗法治疗时或者治疗后使用。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多个细胞区室中具有活性,主要调控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迁移和代谢等多个细胞活动。使用PI3K抑制剂治疗可调节CAR-T细胞的分化程序,在不影响T细胞扩增的情况下使其保持低分化状态,并改善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久性,减轻肿瘤负荷。PI3K抑制剂可直接诱导一种记忆程序,且减少抑制标志物表达,从而提高其控制恶性肿瘤的能力。使用PI3K-γ或PI3K-δ抑制剂扩增的人CAR-T细胞具有中央记忆表型,且PI3K-δ抑制的CARs在体外比PI3K-γ扩增或传统扩增的CAR-T细胞能更有效地裂解人类肿瘤。有研究观察到PI3K抑制剂扩展的中央记忆T细胞(鼠和人)表达的CCR7、CD62L和IL-7的α受体(CD127)的水平甚至高于AKT抑制剂,且mRNA的深度测序表明,PI3K-δ阻断对转录因子Tcf7的上调远大于AKT抑制,这对支持过继转移的T细胞中分化程度较低的记忆表型可能至关重要。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同时存在PI3K-δ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拮抗剂时,来自淋巴瘤患者的人类T细胞的存活率增加,抗原特异性人CAR-T细胞和小鼠T细胞对淋巴瘤的细胞毒性活性增强,抗CD5人CAR-T细胞的转导和扩增增加。并且,添加PI3K抑制剂艾德拉尼(Idelalisib)或艾德拉尼和VIP拮抗剂的组合可以使CD27+CD28+T细胞的比率显著增加,并降低CD27-CD28-T细胞的比例,在艾德拉尼存在时T细胞扩增可导致IL-2+CD8 T细胞显著增加,IFN-γ阳性细胞的比率有降低趋势。此外,在扩增培养物中加入艾德拉尼和VIP拮抗剂可提高CD5 CAR-T细胞的转导效率、产量和功能,但是其具体的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JAK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如GM-CSF、IFN-γ、IL-6和IL-12等)产生的信号转导与多种慢性炎症有关。伊他替尼(Itacitinib)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JAK1 抑制剂。多项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伊他替尼可减少CRS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但不会影响CAR-T细胞在体内及体外的增殖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HUARTE等研究发现伊他替尼能在几种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与CRS有关的多种细胞因子(IL-6、IL-2、IL-8和IFN-γ)的表达水平,从而预防CRS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另外,JAK1/2抑制剂芦可替尼(Ruxolitinib)可降低CAR-T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和免疫系统中其他细胞的细胞因子释放水平,从而有效地减少CRS反应,并且芦可替尼可以抑制CAR-T细胞的增殖而不损害CAR-T细胞活性,一旦去除芦可替尼后其活性可恢复。有研究发现在托珠单抗和类固醇常规给药治疗早期CRS时,4例类固醇难治性CRS患者的症状并未缓解,甚至进展超过24 h,而在使用芦可替尼干预后观察到症状迅速消退。该研究也发现在芦可替尼干预期间CAR-T细胞可继续扩增,但芦可替尼治疗后CAR-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表明芦可替尼可在体内抑制CAR-T细胞扩增,从而抑制抗肿瘤效果,因此在使用上需要谨慎评估。
除上述靶向药物外,目前还发现了一些小分子靶向药物。核输出蛋白1(exportin-1,XPO1)也被称为染色体区域维持1(chromosome region maintenance 1,CRM1),其主要将组蛋白、聚合酶、转录因子和/或RNA等蛋白质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中。塞利尼索是全球首个全新机制的口服选择性XPO1抑制剂,MING等研究显示塞利尼索可以将IκB保留在细胞核中,抑制NF-κB转录,在MCL肿瘤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塞利尼索在伊布替尼耐药的MCL细胞系中有效,可能有助于预防和克服内在的伊布替尼耐药。另外,STADEL等在NHL小鼠模型中发现单独的CD19 CAR-T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而塞利尼索与CD19 CAR-T细胞同时应用时肿瘤生长的抑制没有进一步增强,但肿瘤负荷显著降低,表明塞利尼索给药使肿瘤细胞对CD19 CAR-T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力更敏感。来那度胺可通过促进CD8+TCM和Th1 CAR-T细胞分布、增加肿瘤浸润性CAR-T细胞数量以及减少CAR-T细胞耗竭来增强CAR-T细胞的抗淋巴瘤作用,从而克服第三代CD19 CAR-T细胞治疗DLBCL的耐药性。
一项研究纳入7例在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和9例仅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来那度胺联合CAR-T细胞组和对照组的ORR分别为85.7%和77.8%,两组CR率分别为42.9%和33.3%,表明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疗效。
综上所述,分子靶向药物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治疗可能提高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协调CAR-T功能并改善患者预后:(1)上调肿瘤细胞靶抗原表达,减少肿瘤细胞免疫逃逸;(2)“暂停”CAR-T细胞功能,调节TME,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控制CRS的发生及进展;(3)维持记忆表型,延缓甚至逆转CAR-T细胞耗竭,维持其抗肿瘤能力;(4)通过调节抗凋亡和促凋亡信号传导之间的平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但是分子靶向药物协同CAR-T细胞疗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联合治疗可能提高淋巴瘤患者的疗效,但是分子靶向药物的选择、使用的时机、剂量、安全性、相关不良反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这些问题有望被攻克。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疗法仍是淋巴瘤治疗的新方向,尤其是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可能有效策略。引用本文:李梦娇,岑亚莉,豆白涛,等.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CAR-T细胞疗法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4,16(5): 5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