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你说了不算,但活着你说了算

文摘   社会   2024-08-28 09:00   上海  



生与死是一样的,干好哪一件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很显然是“生”更划算点,毕竟这是一件你说了算的事,“死”你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接受,“生”,那法子可多了去了。

——纪慈恩.


“价值感”是有时效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终其一生好像我们都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意义”的感觉里久了就变成了一件平常的事,就像在所有事情上的欲望一样,得到的时间够长,它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所以爱情是短暂的,那最圆满的感觉一旦被满足就失去了它。

刚喜欢上你的时候只想牵手,后来希望再得到一个拥抱、一个吻、婚姻、经济富足、灵魂相配、改掉他身上不被你喜欢的毛病,离婚的时候才想起来当初我只想牵个手。


“价值感”也差不多是这个套路,在没有得到时觉得“得到”就拥有了最美满的感受和体验,体验够了,价值感也就用完了。

人不会永远在一种强烈的感受中,每天活在强烈中也吃不消。就好像一个朝代的盛世,都是盛极一时,持续久了问题就出现了,人性的需求就变多了,很难有一个伟大的君王能够长久地满足于当下社会的所有诉求。


印象中,我的人生中“价值感”第一次出现是在最早在福利院工作的时候,那是2008年,当时几乎没有“志愿者”这个概念,公益行业也基本是一无所有,没有前人可做参考,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价值感”就来源于一无所有,全部都凭着你这个人去治愈孩子的沉重的人生问题。


后来有了经验,社会的发展有了支持,你会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是“理所当然”的感受让“价值感”慢慢失去了光泽。


你若问我,活到今时今日,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想,毫无疑问是我活着的样子。

苦难也好,死亡也好,都是“赠品”。


死很简单,不过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死”你也说了不算,病到这个程度,人家让你死你就得死,能接受也好,不能接受也罢,你都得认,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


可是“活着”这件事你说了算。

有文化、有钱、有专业、有故事、有趣,随便干一个,价值感的可能性无穷尽。


近几年我的价值感来自于“在苦难中,我也活得很好。”

我的人生就像是升级打怪,我已经不需要安全、安定、一帆风顺了,在任何一种状况中我都有能力自救,并且在此后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另一种纬度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的价值感已经不再是他人对我的认可、我给他人带来的价值,而是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你如何变幻,我都有能力自足,不再依托于“别人”架构安全感和认同感。


但我同样也相信,这种“价值感”也会有时效,你在这种状态中久了,它又变成了一件平常的事。


寻找人生的意义,我始终觉得是一个伪概念,在“意义”的感觉久了,也就没有那么有意义了,也就需要新的意义了。


终其一生我们不是在没有找到意义的感受里惆怅,就是在寻找新的意义里徘徊,谁和谁都差不多,都是在短暂的满足和长久的“不够”里醉生梦死。


在寻觅苏轼之旅中的某一刻,我瞬间就卸下了所有的枷锁:

我不再需要诗和远方,我所到之地都可以创造出诗和远方,

我已不需要舒适圈,我可以在任何境况下依靠着我自身的力量,在随意变换的环境中随时建立安全感的模式。


——这是我目前这个阶段的价值感,但我相信不久它也会变成平凡的事,纪慈恩5.0版本的价值感会是什么呢?连我自己都好奇,又会出现什么奇奇怪怪的幺蛾子来成全价值感呢?


只是我能够确定的是:直到死亡那一刻,价值感没有上限,一边实现,一边寻找,实现是短暂的,直至进入坟墓。


除了死亡那一天,

其他的日子都是你说了算

成年以后,几乎所有的人生,都是你作出的选择,要么改变,要么心甘情愿,既无法改变,又无法心甘情愿的就是太闲,找个工地搬砖。


安定之所以安定就是因为它被计划好了,一切都在你的预判之中——可以被规划的事它的属性就是“不变”,不变的事上哪出现热情和激情?


自由之所有自由就是你做决定,你自己都做决定了,那当然是你自己负责。


双刃剑的两端都想占,那得花高额成本,巨款支付了弊端,什么都想要,又不想太昂贵,那就要问问自己“你凭什么”了。


只要你愿意支付你想得到相应的代价,在这个不需要打仗,也不需要挨饿,有千万种选择的时代都有条件实现,除了死亡那一天以外的人生,都是你的选择的结果,你选择了和压榨你的老板共事,或你的能力只能有这样的选择,这都与别人无关。


如果更好的人生更大的代价,于你而言是“大可不必”或“没到那个时候”,这是你的价值评估,也基本上只能体验“大可不必”这个水平内的人生体验。


除了瘫痪、半身不遂自由受限,癌症都是你选择的结果,你拥有了所有权利,是你支配着你的权利,某种程度讲,死亡也是你选择的结果。


在今天这个时代活着,你有无限的资源,而你如何在众多资源中作出选择和价值评估,是由一个人的认知决定的。环境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而环境也是由你的认知而选择了环境。


没有谁可以改变谁,很多年我都已经不劝说任何人了,比起人的教化,疼的教化更有实际,没有人是因为听道理成长的,大多的自省都是疼带来的,你怎么能说痛苦是为难你来了?它当然是拯救你来了,只是以你不喜欢的方式罢了。


除了意外事故,不必为任何人惋惜,都是自己作出的选择,除了死亡的那一天,其他的日子,你说了都算,你作出了选择,你赖谁。


从世界的角度,理解人类的器官与健康

现代社会我们有很多“对付”疾病和症状的技术和办法。

我为什么使用了“对付”?它甚至不算是“治疗”,更谈不上“治愈”。器官出现了问题,我们要遏制问题,要缓解痛苦,我们要立竿见影的手段。

甚至“爱自己”是形势所迫——身体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健康已经出现了明确的隐患、生活已经因为症状有了障碍,我才不得不“爱自己”,开始逼迫自己吃健康点,不熬夜,解决心理问题。


“爱自己”不是义务,是被器官所逼——你不好好给我工作,我只能爱爱自己呗:我现在照顾自己,你不要再出幺蛾子了。


——如今的社会很大一部分的关注健康都是因为“不得不”。


我们站在社会的、功能性的角度来“修理”我们的健康,但你不要忘了器官是与生俱来,就像大自然一样它有它本身的规则,人类的喜好得到的是暂时的“不找你算账”,但你永远都不可能依照于个人喜好扭转器官的使命和准则。


本质器官与人类世界无关,人说了不算,它是一个与天地有关的事,是时候像古人祭祀天地一样好好供奉你的器官了,烧香拜佛求平安,还是供供你的器官吧。


不是因为有了症状,

才不得不关注健康

而是,

器官,

这个唯一终身与你全程共行的伙伴

是你与生俱来的天职




此生未完成
纪慈恩,临终关怀循证医学者、死亡教育工作者、儿童福利院康复师。著有《遗愿清单》《真真:带着女儿的遗愿去往世界》。死亡是小事,活在当下才是大事,生与死只占人生的两天,而当下却是人生的全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