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9月17日
分析师:王一峰(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02)
分析师:赵晨阳(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4070005)
事件
点评
一、8月信贷延续“量难增、价易降”特点,金融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000亿,较高基数上同比少增4600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有效融资需求不足仍是制约信用扩张的主要矛盾,4-8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4.97万亿,同比少增1.86万亿,明显低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7万亿。“生产-消费-投资”内循环不畅,信用活动“量难增、价易降”趋势不改,增量政策刺激缺位情况下,短期内信贷投放同比少增趋势较难扭转。
从经济数据表现看:(1)居民端消费、购房需求平淡,信用活动景气度相对较低。8月核心CPI同比涨幅0.3%,环比7月下降0.1pct,剔除食品、能源后,物价延续低位运行,侧面反映居民消费仍待提振。1-8月社零累计同比涨幅3.4%,环比1-7月回落0.1pct,其中8月当月同比涨幅2.1%,环比7月下降0.6pct。(2)企业端定价权较弱,盈利增长相对承压,投资再生产意愿走弱。8月中采制造业PMI为49.1%,环比7月下行0.3pct,连续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产需指数均环比回落;PPI同比增速-1.8%,环比7月下降1pct,企业定价权走弱影响盈利增长,需求侧压力向供给侧传导迹象抬头。
从票据利率走势看:8月转贴再现“零利率”行情,存量票据维持正增。(1)从价上看,8月月内1M、3M、6M转贴利率中枢分别为0.82%、1.26%、0.98%,环比7月下行42bp、18bp、12bp。1M转贴现报价下限于月内中下旬即降至0附近,机构集中收票“冲量”时点前移。同时,注意到除短期票据利率畸低外,3M、6M转贴利率中枢也持续下行,票据冲量期限拉长。(2)从量上看,8月票据贴现、未贴现规模分别为5451、651亿,同比分别多增1979、少增478亿,表内外票据合计增6102亿,同比多增1501亿,对信贷、社融增长仍形成较强支撑。
往后看,增量政策有限情况下,需求不振或对生产、投资形成持续影响,后续月份贷款读数或延续同比少增状态,年内信贷、社融增速下行趋势难改,亟待需求侧政策发力予以扭转颓势。结合9月5日央行、外管局联合发布会上相关领导表态,我们认为降准落地概率提升、降息可能性亦存在。需求不足、内循环不畅形势下,支持性政策基调不改,“宽信用”诉求或有所强化,政策对于信贷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关注度提升。
二、对公贷款量稳价降,重点领域维持相对高增,准财政力量待加码
8月对公贷款新增8400亿,同比少增1088亿,占月内新增贷款93%,高于去年同期的70%,高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59%。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7%,环比7月下行8bp,对公贷款“量稳价降”。其中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1900、4900亿,同比分别多减1499亿、少增1544亿,低于2019-2023年同期新增规模均值-396、6110亿。票据贴现5451亿,同比多增1979亿,高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1725亿。
投向层面,新旧动能切换特点延续。(1)制造业、科技等重点领域政策驱动力较强,扩张节奏或相对稳健;8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9%,环比7月下降1pct;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贷、“专精特新”企业贷、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4%、14.4%、16%,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但增速有所下降。(2)基建、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投资景气度偏弱,融资需求或延续收缩。从经济数据看,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3.4%,环比下降0.2pct,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分别为9.1%、7.9%、-10.2%,环比下降0.2、0.3、0pct。
政策行贷款发力强度尚不明显,“稳信贷”力量待加码。8月政策行PSL净到期779亿,政金债净融资1700亿,负债端资金合计增加921亿,同环比分别多增1065、66亿。年初以来,政策行负债端扩容3742亿,同比少增8102亿,政策行“稳信贷”力量待加码。8月专项债发行提速,前期发行的部分财政资金拨付到项目落地之间存在时滞,相关配套融资需求对企业端贷款拉动作用有待加强。
三、居民扩表意愿不足,零售贷款量缩价降
8月份居民贷款新增1900亿,同比少增2022亿。其中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新增716、1200亿,同比少增1604、402亿,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2116、3726亿。居民购房、消费活跃度较低,风险偏好相对审慎,加杠杆诉求较弱。定价层面,8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5%,较上个月下行5bp,供需矛盾带动按揭定价进一步下探。
按揭读数或仍承压。克而瑞数据显示,8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幅27%,房地产销售成交活跃度待提振,月内按揭投放仍承压。同时,考虑到当前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同存量利差持续走阔,“早偿”压力不减。测算显示,8月RMBS条件早偿率为14%,环比季节性回落,但早偿趋势仍未结束。8月按揭贷款净增读数仍不容乐观,购房、消费需求走弱情况下,经营贷多增是居民端信用扩张主导力量。
2Q24以来,社零、消费者信心指数低位运行,信用卡、消费贷增长承压。信贷收支表数据看,1-8月居民短期、中长期消费贷累计减少1693、3955亿,同比少增1.46、1.28万亿,按揭、消费贷、信用卡增长均延续承压状态。融360数据显示,8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3.14%,较7月下降1bp,较年初下降17bp,同比下降37bp,处于历史低位。
四、 8月新增社融3.03万亿,增速较7月下行0.1pct至8.1%
五、M1负增幅度拉大,M2增速平稳,定期化推动M2-M1剪刀差持续走阔
8月人民币存款新增2.22万亿,同比多增9600亿,存款增速6.6%,环比7月上行0.3pct,较年初下行3.4pct。结构层面:
(1)居民存款8月新增7100亿,同比少增777亿;1-8月居民存款合计新增9.65万亿,同比少增2.2万亿。7月下旬主要银行集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大行存款利率已步入“1%”时代。截至8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年化收益率为1.7%,虽边际有所下调但仍高于存款利率。理财与存款间比价效应仍存,居民存款“脱媒”趋势较难逆转。
(2)企业存款8月新增3500亿,同比少增5390亿;1-8月企业存款合计减少2.88万亿,同比少增7.2万亿。8月M1-M0增量减少2757亿,同比少增4741亿,低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4639亿,月内对公活期负增幅度较大,且定期化趋势不改。
(3)财政存款8月新增5587亿,同比多增5675亿,月内政府债发行放量,国债、地方债合计净融资规模1.84万亿,同比多增6064亿,政府债供给多增带动财政存款超季节性增长。1-8月财政存款合计新增9606亿,同比多增741亿。
(4)非银存款季节性回落,8月减少1355亿,同比多减997亿;1-8月非银存款合计新增3.59万亿,同比多增2.83万亿,存款“脱媒”背景下,非银端资金仍较充裕。8月理财规模增长幅度略降,测算数据显示,8月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净增1000~2000亿,同比基本稳定,并未出现循环赎回情况。
8月M2同比增速为6.3%,M1增速-7.3%,M2与M1增速剪刀差13.6pct,环比7月走阔0.7pct,较年初走阔5.2pct,存款定期化压力仍较大。
8月M1负增幅度拉大,侧面反映出房地产销售平淡、企业生产经营景气度下行。8月M1减少2097亿,同比多减4466亿,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增量均值5057亿。进入3Q,整顿存款“手工补息”影响逐步消散,但M1仍延续负增,一定程度上指向经济活动景气度下降。居民消费需求走弱,对企业经营也形成制约,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问题加大,账面活期资金沉淀留存减少。从库存数据看,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5.2%,环比6月提升0.5pct,连续8个月走升。需求走弱背景下,企业仍处在产品累库阶段,盈利能力相对较弱。8月房地产市场交易情绪平淡,销售复苏式微,居民存款向企业活期迁移放缓。同时,注意到月内企业存款-(M1-M0)增量6257亿,同比少增649亿,但显著高于2019-2023年同期均值2827亿,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资金活化程度不高。
M2增速运行平稳,月内财政存款“抽水”、一般存款“脱媒”压力仍在。8月末社融、M2增速分别为8.1%、6.3%,环比7月分别下降0.1、0pct,社融-M2剪刀差1.8pct,环比收窄0.1pct,资金出表强度有所放缓。月末贷款、存款增速分别为8.5%、6.6%,环比7月分别变动-0.2、0.3pct,存贷增速差较上月收敛0.5pct至1.9pct,月内存款增长节奏相对稳定,债市阶段性调整,理财资管产品收益率波动背景下,存款“脱媒”节奏略有放缓。往后看,存款降息背景下,固收类理财、短债基金等低波稳健型产品仍有增长空间,一般性存款“脱媒”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但考虑到去年下半年M2增速持续下行,基数走弱或对后续月份M2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六、风险提示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