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藏岁暮,
正是适合沉淀与思考的季节,
碰撞思维,
凝聚智慧,
共同探寻教育评价之路。
1月21日下午,集团数学智慧工作室老师们齐聚吉水小学四楼演播教室,围绕小学数学综合评价命题能力展开研讨。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方向,《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基于此,数学组不断精进评价量规的研发。
活动由青年教师沈思媛老师主持。沈老师温暖开场,工作室的老师们用一句话介绍了自己。
回顾集团数学组的综合评价工作,一直致力于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在命题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都已有了不少的收获。活动按照学段分为三组,每组由命题组老师分享命题心得,由使用组老师分享使用量规后的真切感受,最后由专家组老师提出修改建议。所有老师卷入研讨关于命题的二三事。
二年级期末综合评价卷命题代表沈培芬老师选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一道习题,分享了命题意图和价值导向。题型的选择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与应用水平。数据的设定,更是慎之又慎,每一个数字都经过反复斟酌,确保既能精准考察知识点,又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排版力求通过合理布局,为学生打造清晰、舒适的阅读体验。
使用组代表陆丽兰老师借助平台数据分析,整体评价试题结构的合理性和排版的舒适度。同时也提出了修改建议,列举了专业语言“求积”一词的表述上不太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小朋友不太理解求积是什么意思就会导致不会做题或者直接相加解决了。所以命题时不但要考虑准确性和科学性,还要考虑儿童视角。
四年级期末综合评价卷命题组代表刘纪芳老师详细叙述了命题的规范操作流程,从课标解读到教材分析,从双向细目表的确定到难易题的配比,再到选题、改题,在规范有序地推进中,借助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评价量规。通过刘老师介绍,团队老师对如何识别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有了一定的方法。
使用组代表高佳萍老师分享了四年级老师使用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高老师指出整份试卷难易度配比合理,但一些计算题拔高了要求,导致学生计算错误较多。同时也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在命题过程中调整个别试题的形式,选取与时俱进的情境,使评价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便于学生理解。
六年级期末综合评价卷命题组代表王廷青老师就命题方向作了分享,强调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关注能力发展、强调综合运用,突出问题解决能力。
使用组代表姚杨彧帆老师分享了六年级使用过程中的感悟。姚老师选取了一道正确率偏低的题目,分析了因为思维定式和缺乏生活经验从而导致学生错误较多。指出教学中要注意学评教的一致性,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基于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教学建议,研讨氛围热烈。
集团数学导师胡慧良老师作了专业引领。胡老师一直深耕小学数学教育,对命题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胡慧良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并指出命题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崇儿童心理发展,命题要关注考察目标,关注到难易度,关注命卷考查目的是什么,也要关注到命题的技巧。
在这个冬日暖阳中,数学智慧工作室的老师们参与了一场沉浸式、卷入式的评价盛会,共同经历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盛宴,期待我们在未来的评价路上,继续携手前行,一路生花,共同书写小学数学教育的新篇章!
供稿:朱怡群
图片:陆晨欣、高晓洁
制作:吴 佳
初审:程惠玉
复核 :陈芳华
终审:韩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