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秀晖 图|王志斌
庄少全(1937年12月-2000年8月):闽南一带著名的歌仔戏表演艺术家,曾任龙海县芗剧团艺委会主任、团长。14岁扮男旦上台,在传统戏《慈云走国》里饰演正宫娘娘,后主演小生,誉满漳码厦。庄少全擅长表演,常任主角,还会编会导,先后参与整理、改编、创作《深宫泪》《望夫恨》《血染龙凤环》《王候泪》《月里寻夫》《王占春》《侨女英魂》等剧目。庄少全尤其擅长因材施教,以戏授徒,他所培养的学员,成才率高,许多成为漳码厦专业业余剧团的艺术骨干。
时隔多年,我依然深记得采访他时的场景。那一日,当我带着对闽南歌音的崇尚和对老艺术家的久仰,叩响了位于龙海剧团二楼的简朴而明净的庄老的家时,才知庄老的病已到了末期,说话要费很大的劲,吞咽也困难,只能吃流质食品,喝水要一小口一小口地轻抿,经常从嘴里喝下去又从鼻子里流出来。
我当即决定要取消那次采访,而庄老摆摆手,说,不碍事,我给你说说。于是,在那个夕照静好的午后,庄老最后一次和我深聊,4个小时的时间里,他捂着扎满厚厚纱布的脖颈,用着微弱的声音说往事,间或剧烈咳嗽。他不愿意停下来,而我也在记录的同时一次次泪眼朦胧。那篇文章,最终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而庄老,却永远阖上了他睿智而慈爱的眼睛。
庄少全在业余剧团一待四年,技艺天天见长,小小年纪便成了草坂村乃至全南靖县的名人。有一次,南靖县专业剧团下乡,恰好与草坂村业余剧团在同一个村里演出,由于专业剧团舞台设施较华丽,村民们都被吸引到他们台下,布景简陋的业余戏团下却只有稀稀疏疏几个观众。后台的乐器手和演员们都气馁了,本来只想胡诌几段草草收场,然而,饰演白牡丹的庄少全刚出台,那一段高音一场水袖舞就把整出戏演绝了,奔走相告的村民纷纷围上,业余剧团的台下开始喝采鼎沸、掌声不断。
二
1956年,庄少全在靖城(今南靖县旧县城)、天宝(今漳州市天宝镇)一带已经小有名气。12月份,天宝物资交流时,龙溪芗剧团团长黄海土和导演方丰桃看了庄少全的戏后称赞不已,恰好龙溪芗剧团正在招收演员,黄团长便力荐其前往。经过现场二胡试唱,庄少全的唱腔得到了老艺人的众口好评,庄少全由此走进了龙溪专业剧团。
庄少全自身功底不错,加上又有老前辈指点,他的技艺提升得更快,戏路也越来越宽,他开始学唱青衣客串后台还兼编剧本。尽管他只有高小学历(即小学学历),但他凭着不屈的意志和一本破旧的字典硬是补充了许多知识。20岁那年,他改编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剧本《望夫恨》。
庄少全在剧团里任劳任怨地工作,每次下乡演出他总是跑前跑后地帮忙搬道具;每次去边远部队慰问演出,他总是义不容辞地第一个报名,有一次他胃病发作却仍然坚持给部队唱样板戏,最后竟然晕厥在戏台上……
1961年,龙溪县与海澄县两个专业剧团合并成龙海芗剧团,庄少全被光荣任命为艺委主任,唱旦角的团支部副书记也如愿以偿地成了他的如花美眷。小两口在戏台上惟妙惟肖地扮演着一对对有情有义的才子佳人,在戏台下则如胶似漆、相敬如宾地过着小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爱的结晶相继出世,生活开始在庄少全面前铺开一条花团锦簇的阳关大道。
三
然而,史无前例的一场运动,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庄少全被押回原藉劳教,每天晚上都提着青灯下田劳动。此时的庄少全万念俱灰,他任由别人剃光自己的头发,把一块块写满污言秽语的牌子挂上脖颈,回到草坂小队参加劳动,拖着虚弱的身子挑粪浇田、筑堤建坝。
有一次,庄少全被打破了腰,全身高度浮肿,被转寄到文化馆暂时疗伤。那时的庄少全已经不成人样了,原本俊秀的脸庞枯黄变形得象只小鬼,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肉,身体浮肿得几近透明。心酸的妻子怕他触硬疼痛,只能在大热天铺四层棉被让他睡觉。她听闻松柏红可以治浮肿,便跑到深山野林去采摘,一个个磨碎一片片作成糕点又一小块一小块嚼碎放进丈夫嘴里。但那时庄少全已经处于半痴呆状态了,很多时候只是神智不清地说着胡话。心力交瘁的妻子眼泪汪汪地望着昏迷的丈夫,她以为可怜的丈夫捱不过那年夏天了。
庆幸的是,老天惜贤,庄少全意外地活了下来,尽管走路时还有些异样,但已经足以称得上是奇迹了。
四
1973年7月落实政策,庄少全被分到九湖镇学习班。文革结束后,又被安排到商业局的下属蔬菜公司卖菜。刚从恶梦中走出来的庄少全沉默而内敛,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开口就来几段芗剧小调,他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地守着小菜摊生活,晚上则驾着自行车绑着小箱子到市区一带卖香烟以贴补家用。
1978年,党中央下达放宽戏曲政策,农村节日活动和古装戏均得以恢复发展。庄少全主演的拿手好戏《唐伯虎点秋香》在厦门人民剧场一炮打红,一日三场,场场爆满。他塑造的风流潇洒、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给厦门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信函问候雪花一样地飞来。每次演出结束,他的梳妆台上总有热心的观众送来的褒汤或润喉片。剧场的票房说,只要一挂出“漳州天宝小生庄少全”的名衔,入场券不消一时就会被抢购而空。
1979年,龙海县剧团要举办艺术培训班培养青年演员,文化局与宣传部到商业局将庄少全的关系全部转回了剧团,原县委书记周顺民特地在政协会议上点名让其回去当教师。于是,庄少全在阔别多年后,又风风光光回到了龙海县剧团。
当时,艺训班的正式学员只有九人,总体素质高低不等,水平亦参差不齐,大多学员从没有接触过芗剧,二胡拉开管弦齐下,他们的试唱竟然没有一个人不走调。有人妄下断言说庄少全肯定教不出什么名堂。对这些传言,庄少全都作了冷处理,他因材施教从台风到动作到唱腔到扮相,一板一眼不紧不慢地循循善诱,将满腔的心血全部洒给这批幼苗。与培训同时,庄少全还结合培训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学员们写剧本,他从演员的自身条件出发,扬长避短写出了几套可以让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充分表现才能的剧目。七个月后,小学员登台演出一举成名,取得了群众好评。不久后,庄少全被任命为龙海县专业剧团团长。
庄少全没有被接二连三的荣誉冲昏头脑,他仍旧呕心沥血地教导着学员,仍旧兢兢业业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总想:既然自己有幸躲过那场揪心掳命的动乱岁月,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1993年,庄少全光荣退休了,他与小舅子郑陈参(原龙海县专业剧团演员)策划办起了“庄少全歌仔戏团”。艺训班原帮人马全部赶来呼应,台面很快撑了起来。与庄老感情深厚的学员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台上挥洒自如台下亲如一家,加上有庄老慈中藏厉的领导,“庄少全歌仔戏团”的名气很快又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方播洒,第一年办团便接戏320余场,数量远远凌驾于其他同性质的团体之上。
那一日,我看着墙上张挂的庄老的一张张俊朗帅气、神采飞扬的戏照,眼睛数次模糊。
(《闽戏掠影》杨秀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链接:聚焦福建戏剧创作与生态
—杨秀晖戏剧评论集《闽戏掠影》出版
《闽戏掠影》收录了杨秀晖的33篇评论文章,品读戏剧,抒写戏人,全面涵盖福建五大戏曲剧种歌仔戏、高甲戏、梨园戏、莆仙戏、闽剧,以及闽版越剧、京剧等戏曲剧种和话剧的剧目评论25篇,6篇戏剧人物访谈及2篇民间剧团观察。
作者杨秀晖认为,戏曲应该多方拓源,不能仅仅停留在老年观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多创造契机,赢得更多年轻人,才能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她有意通过《闽戏掠影》,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去交流个人看戏的体会,与年轻观众一起去了解戏曲的故事,吸引年青一代走进剧场,去理解戏曲的表达,去感受戏曲的奇妙和美好。
杨秀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湖里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散文集《以爱之名》、小说集《你曾来过》和传记《书画家白磊》。“闽地三部曲”之《闽南的味道》《闽戏掠影》等,《闽南的匠人》目前已交付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