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亲母亲

文摘   文化   2024-04-29 08:01   福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然而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子,布衣平民,却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我就是平常尘世的凡夫俗子,却是有着浓烈的传统情怀的文化传承,在清明祭祀的传统节日时段,更加勾起了对已逝父母无限的追忆!故将原已书写的些许话语,再次发文,以抒情感,以记思忆!
家父于一九九五年去世,已快二十九周年了,总想写点什么以纪念父亲,然而苦于胸无点墨、才疏学浅,既写不出朱自清的《背影》,也写不出《爸爸的一双草鞋》来赞美父亲,只好以点滴的回忆献给父亲,聊以自慰。

家父在世时,是一位勤劳朴素,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每一分钱积攒起来,二千三千五千一万,这样把钱存到银行,定存三年或五年的赚取保值利息。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买了好烟是客人来家或是去找人时请人抽,自己只抽卷烟或是便宜的烟,且美其名曰"好烟太薄,抽不习惯"。而内衣内裤也常常缝缝补补穿上好几年,衬衣领口破了也拆了翻面缝好继续穿,有时过年自己裁剪一套中山装,自己平时也舍不得穿,却总在过年时尽量能让一家老小有新衣服穿。买东西也尽量货比三家,宁愿多走一条街,也要买到便宜点的同质量品牌的商品。

父亲在六十周岁那年生病了,和他的哥哥一样患上的是肺cA。父亲的求生意志很坚强,刚开始时,我们瞒着他,不让他知道病情,只告诉他有点问题需要治疗,让他放心,只要配合医生治疗,病很快就会好的。父亲因为平时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只是经常咳嗽,以为是老毛病,也就没怎么着急。但经过医生对父亲进行化疗放疗后,父亲的身体马上垮掉了,头发掉得都快没了,人也从一百三十斤瘦到九十来斤,都变形了。但是父亲依然很坚强的配合治疗,对放疗化疗的治疗反应都一声不吭的忍受着,从住院治疗到回家休养,总不向我们吐露治疗的痛楚。后来到医院复查,说是已经转移到肝肾和骨子里了。但是医生告诉我们还有一种T3T4同位素治疗办法能够治愈父亲的病,于是我们又把父亲送到福州进行治疗。然而这次治疗对父亲身体的伤害更大,白细胞直接降到4000,父亲的身体彻彻底底的垮掉了,后来听说那位给我父亲治病的医生对我爸的治疗用药是试验新药,等于是充当小白鼠,但是那位医生后来据说也是癌症不治身亡。父亲是很聪明的,他告诉我,他也希望身体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但是"神仙难救无命人",无法治疗,我们回家吧!至此,我们才知道原来父亲是舍不得我们伤心,他也故意瞒着我们,他知道自己的病情。

回家后,父亲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已经时间不多了,他开始从容的安排后事。他告诉我,我母亲身体健康不好,他安排了将近二十万元给母亲养老,还有我两个姐姐、哥哥各有一万元,他的治疗费和身后的开支都从他的存款里开支,不用我们兄弟姐妹负担一分钱。而老房子分给我哥哥,我母亲住老房子直到老去,而我住新房子。父亲因为我比较守成,本来是要把新房子分给我哥,我说不用,老房子比较值钱,分给我哥哥,父亲看我这样坚持,也就顺从了我的意愿,但提出要我哥哥把店面一半让我使用,存放摩托车。后来,父亲在病重时才告诉我,他的安排是哥哥住新房子,我住老房子,然后他要再花十几万帮我翻建。那时,我才真正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后来父亲的病日益严重,父亲把我叫去,告诉我,他没有欠任何人一分钱的债,如果他往生后有人提出欠钱须还,那一定是骗钱的!

父亲从发现身体难受到去世,总共才5个月时间,真是走的太快了,我们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真希望有灵丹妙药能够治愈我父亲的病。但是,那是无法实现的良好愿望而已。直到现在,我在心里总还感觉没有照顾好父亲,很对不起父亲。从我能赚钱到父亲去世,从来都没有为他花过一分钱,尽过一份孝心。伤心唤不回父亲再世,唯有回忆永远铭记!把祝福送给父亲,天堂没有痛苦和忧伤,愿父亲在天堂永享快乐和安康!


                母亲

领袖伟人也好,凡夫俗子也罢,每个人都是母亲辛苦怀胎十月,历经彻心锥骨的阵痛,才使新生命哇哇坠地降临人间的。也就是常说的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也就有了母亲伟大、伟大的母亲这样的情怀。母亲仙逝于二O二一年十二月,也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

我是凡夫俗子,母亲也很平淡无奇。我和众生一样,也有对母亲深深的感恩和不尽的怀念。也正因为如此,我在母亲仙逝后,也提笔为母亲的在天之灵诉说一些过往尘事,让母亲知道她的孩子们并不因为她已离开我们而忘记了母爱。

母亲洪秀德和父亲洪志成同是南安市英都镇霞溪村人氏,系同族五服外通婚。虽不是青梅竹马,但因我外婆举家到角美镇石厝村谋生,父亲也因祖父早逝而到厦门、角美一带讨生活而同病相怜,缘分天成,从而结婚生子,在角美有了立足之地。

因为闽南传统重男轻女的关系,母亲和父亲共育有五女俩儿,在连生四个女儿后,连生了俩儿子,父亲坚持儿子多多益善,囝多不被欺,但是在最后生下小妹后,父亲便也放弃了想法,于是母亲便也结了扎,从此不再因生儿生女而苦恼。

 我家五女俩儿,长女出落得聪惠伶俐,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帮母亲做家务事,因而甚得长辈、邻居的夸奖。然而俗话说乖囡难养,大姐因自己一个人去河边帮家里洗涤衣物时落水失救而夭折,时年八岁。后来母亲每每说起大姐都不胜伤感和嘘嘘,后悔要是不让大姐去河边也就不会早夭了,真是追悔莫及!

那时因为父亲重男轻女的观念,加上孩子较多,生活困难,又有宗亲因不育而向我家讨要孩子,于是三姐就送了亲戚。但因为三姐体弱多病,怕养不活,于是以四姐换回三姐,总算让孩子都能活了下来。正因为这样,后来四姐还对父母亲有了些许埋怨,为什么要把自己送人抱养?!但在长大懂事后也就原谅了父母亲的情非得已,在她找到如意郎君,生女育儿后也理解了父母亲的生活不易,也就和父母亲姐妹弟弟们常来常往,现在四姐一家夫妻恩爱、子女贤孝,母亲也是安心无憾了。


早年母亲嫁了父亲,因为都是穷二代,且都背井离乡在角美镇讨生活,结婚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生活一穷二白,财产一无所有。然而母亲父亲凭着吃苦耐劳、夫唱妇随,也凭着父亲的聪明才智,家里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因为骨子里就有的敢拼才会赢的劲头,甚至家里的状况渐渐成了左邻右舍的羡慕嫉妒恨,也因为我们是外乡人而遭受了不少的白眼,好在父亲的外交能力尚可,加之我们上山下乡落户的桥头村干部也比较善良和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对我们一家有了不少的照顾,也不要求我们一家强制参加村里的农耕,只让我们用钱买口粮。而我爸爸那时因家里人口多,一家人嗷嗷待哺。母亲虽不是大家闺秀,但因为从小没有从事农业,不懂耕种,只能发挥贤内助的作用,我爸从事理发、收购水产品去南靖山区贩卖(后被打成投机倒把进学习班)裁缝制衣、牙科诊所,而母亲也操持家务、帮忙车缝衣服等等下手工作,一家虽然辛苦,但在母亲的勤俭持家有道的安排下,生活渐渐的富裕了起来,也在后来落实回城政策后,在角美镇区老街购置了房产,一家人的日子欣欣向荣。

在桥头村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母亲除了操持家务之外,她最喜欢的是看社戏乡剧。而母亲每次去看戏,都要带上我,拿点零钱,在社戏开始前就买了我喜欢吃的蚵仔煎、蚵仔饼、菜头粿等好吃的东西给我解馋,也就是母亲看戏我赚吃,那时的幸福感真是超级百分百!
而母亲回娘家或者到角美镇赶墟,都要带上我,只要去了,每趟都能吃上油条、馒头、肉包子、豆浆、面线糊等好吃的东西。那时只有自行车载客,67公里的路我总是乐此不疲,哪怕有时打不到自行车的,宁愿和母亲步行走5公里小路去赶墟或者去处婆家做客都满心欢喜、不辞辛苦。以至舅舅的儿子都眼红这外孙去外婆家总有好吃好喝的招待,因为那时物资不丰富,他们这些内孙只能看着眼馋了。更用闽南民谚调侃我红钳狮,白目眉,没人请,自己来,意思是我这外孙总喜欢白食,我有恃无恐的回应他鸟仔飞过墩,外公外婆疼外孙,若不是为了公妈代,阮是三年都不来一趟
后来长大点了,在读小学四年级时,为了帮家里赚点小钱,在暑假时,我就开始学着用父亲自制的木制冰棒保温箱在左村右社卖起了冰棒,母亲看到我这大热天的别人躲家里、大树下乘凉吃冰棒,儿子却懂事想赚钱,于是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犒劳,后来家里又生产汽水、果味汽酒,我又用自行车载着去各村小卖店批发,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同时也心疼我才十三岁小小的年纪就知道为家里做事减轻负担。

直到后来我初中毕业后不想读高中,就在父亲牙科诊所当学徒,自学牙科理论和技工实践,但是19854月解放居委会一个通知龙海县政府招录通讯员的消息改变了我的命运,父亲坚决不同意,说我两三年后最少每个月可以自己赚一两千元,何必去拿几十元的死工资,可是母亲一直坚持孩子长大了,要让他去闯,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父亲也就不再说话,让我去石码吃起了皇粮。再后来就是1991年我的终身大事,那时父亲反对的特别厉害,说我们家条件好,是居户口,又是在政府单位上班,一定要找个门当户对的。可是母亲又发话再次挡住了父亲的身份说,母亲说,孩子长大了,他的终身大事他自己确定了自己负责,不要干涉我的自由。母亲的话再次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因为母亲比较宠爱我,只要我认为好的她就全力支持。母亲在我工作后、成家后都一直关注着我的经济及生活,父亲在世时,家里经济好,母亲也经常周济我,总心疼我工资低生活不易,在婚后分家时,本来母亲和父亲要将老房子分给我,将新套房分给哥哥,父亲还偷偷告诉我,他手里有钱,会帮我把老房子拆除新建,这样就比哥哥分的房子更值钱。而我告诉母亲父亲,我在石码工作,在角美有房子住就好,还是把老房子分给哥哥吧,于是母亲父亲也听从了我的意见。遗憾的是第二年我父亲就病倒了,新建房子的事也就落了下来,后来我母亲的日子也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而日落西山,没有了父亲老来伴,子女们的赡养总是差人意,以至生活质量下降了不少。及至后来母亲的身体又出现了脑萎缩、老年痴呆症,母亲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差。
母亲终于还是走了,虽然我们百分心疼、万分不舍,但都不能留住母亲的健康陪伴,她永远离开了我们,愿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够无怨无忧,愿母亲在极乐世界健康快乐!

作者简介
作者洪明鸿出生于一九六九年六月,出生地龙海角美,籍贯泉州市南安英都。一九八五年参加工作后,曾在县政府办、科委、乡镇部门多个岗位工作。本人自幼喜爱阅读古文书籍、四大名著、封神榜、七侠五义等文学小说作品。比较喜好古体诗文,常有触景生情的应景诗作。
 


                             

龙海作家
文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