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光

文摘   文化   2024-02-26 08:38   福建  

导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朴素平凡而又默默无闻的群体,那就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她们把教书当作事业,把育人当作信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甘素华老师就是这个时代的教师的缩影。回忆恩师,感念师恩!向人生导师们致敬!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光

内楼中心小学是我的母校。她坐落在龙海区海澄镇中心,南倚城隍庙,北望晏海楼,西接萃贤坊,紧邻月港公园,西北角对着孔庙、月港古街……海丝遗址遍布,文化气息浓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这里度过了六年的童年时光。当年母校的办学理念在今天看来并不过时,甚至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仍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今以当年学生视角撷取一二,让读者直观感受母校的办学思想,借此也向我的人生导师们致敬!


一本作业本的获益

1987年9月,我斜挎着妈妈用的确良布料缝制的书包,第一次迈进内楼小学。

上课了,进来的是一位女老师,个子不高,方脸短发,灰布衣裤,名字和她一样朴素无华——甘素华。

开始发本子了。甘老师指导我们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写下学校、姓名,要求我们要爱惜本子。我将新发的本子小心翼翼装入布包。放学了,蹦蹦跳跳地走在阳光斑驳的林荫小道上。中午回到家,一拿出作业本,糟了,生字本卷成弧形,边角也翘起来了!我反复抹平,作业本就是不听话,上学时间到了,我只好把卷角的作业本装进布包,赶着去学校了。

作业交上去了。第二节课,甘老师一进教室,就举起一本作业本,严厉地说:“看,海燕的作业本成什么样了!昨天刚发的新本子!”全班同学齐刷刷将目光抛向我,我顿感无地自容,偷偷抬起眼皮瞥了一眼在讲台上示众的那本作业本,快速地又将头低了下去,再没勇气抬起来。回到家,我赶紧找了两块红砖,将作业本压得严严实实,第二天,看它乖乖地平整了,才把它装进布包去上学。

可是,奇怪得很,作业本又卷角了!甘老师走到我的座位,拿起我的布包,若有所思。

放学了,她交给我一张打结的纸条,让我回家拿给妈妈看。我一路小跑回家,妈正在菜地里挥着锄头。她看完纸条后,沉默许久。几天后,妈给了我一个新书包,我把作业本平整地放进书包里。自此,作业本再也不卷角了。

甘老师还送给我一本上一届学生的作业本。一翻开,那字真漂亮!笔画到位,大小一致,行款整齐,卷面干净,每一课知识点整理归纳得很清楚。写作业前,我都会先翻开这本作业本,细细地看,努力模仿,学着整理。

甘老师让我把每课整理的内容抄到黑板上。渐渐地,同学们也跟着整理归纳每课所学。这个方法为我们中学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台脚踏风琴的幸福

甘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琴。一下课,男生们就呼啦啦到办公室抬脚踏风琴。记得她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是《上学歌》。

她先把歌词和简谱抄在黑板上,踩着脚踏风琴范唱:“12 315-,66 i65-……”。我们一遍遍跟唱,唱熟了,她带我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读得有滋有味,她又坐下弹琴范唱。两只脚交替使劲踩踏琴板,双手在琴键上灵活翻飞,我们扯着嗓门跟唱。下课时,又三三两两地被请到办公室,继续唱。见到别班学生在办公室被老师呵斥批评,心里庆幸我们应该是最幸福的学生了。

还记得开学第一天,与甘老师初次见面,胆小腼腆的我总是躲着老师的目光。一下课,同学们勇敢地围着老师聊天,一层,两层,三层……而我只是怯生生地呆坐在位子上,好奇地看着老师。甘老师看到了我,挤出孩子圈,来到我面前,以鼓励的眼神看着我,还和我亲切地说起话来。后来,我渐渐能鼓起勇气与老师说话,甚至敢在音乐课上独唱,和着琴声跳舞,性格逐渐活泼开朗。每次歌咏比赛,甘老师都鼓励全班勇敢上台。在她的精心编排下,我们的节目总是夺冠。

这一台脚踏风琴,给予了我们农村孩子艺术熏陶与启蒙,也培养了我们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个性。我想,后来能识谱唱歌不走调,能保持对声乐的兴趣,应该说是得益于甘老师的影响。

一束干花的期盼

转眼到了三年级。甘老师突然说要外出培训就没来上课了,大家都哭了。过了几天,来了个代课老师。她一进来,就开始捧起书面无表情地读课文,还经常读错,读完就让我们自己读,不懂自己查,然后就坐在讲台边看着我们,也从不提问。我当时想:如果是甘老师,她会怎么说?会让我们怎么读?会布置什么作业呢?

在思念甘老师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学生从瓷厂出发,循着田垄,一路采撷浅蓝色雏菊和雪白的满天星,用细绳扎好,摆放在她的办公桌上,期待着她回来就能看到我们的礼物。

一天天过去,那束花已成干花。它寄托着我们的思念,我们的期待,随后转化为课堂上的努力自学,和甘老师在时一个样。当时我们想的是:甘老师是那样的爱我们,我们可不能犯错误,一定要让她为我们的进步骄傲!

终于,日思夜想的甘老师出现在班级门口!阳光斜照进来,矮小的身子像罩着一圈光晕,她笑盈盈地说:“孩子们,我回来了!”我们班兴奋地鼓掌,拍得手都疼了!拍着,笑着,眼里流出了泪水,她也一起笑着,哭着。我们跑上去争着拥抱她。

这一幕在我幼小的心灵烙刻下永不磨灭的记忆。直到今天,很难再有类似的场景让我震撼!师生五十一颗心会如此相融,源于无私的师爱与无言的默契。

一句话的力量

从一年级开始,甘老师对我们的习惯培养最是严格。听课要专心,坐姿要端正,写字要方正,词语要读出感情,每个字都要发音标准而响亮,特别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一点都不因为我们是闽南人而降低要求。除了学习习惯,文明守纪勤俭节约等品行教育等方面也非常严格。她很少发脾气,不过再怎么调皮的学生,在她面前也变得乖巧懂事,不管什么样的家长见到她也马上毕恭毕敬。

记得班上有个叫慈慧的同学,考试老是不及格。那天她一拿到考卷,就趴在桌上不再抬头。甘老师并没有责备或嫌弃她,走到她身边说了句悄悄话。慈慧无精打采地走上讲台,默默地将黑板擦干净。甘老师转头一看,惊喜道:“慈慧把黑板擦得多干净呐,瞧,她做事真认真!”慈慧一扫刚才的沮丧,脸上漾起久违的笑容,兴奋地跑到座位上坐直了听课。自此,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一下课就开始抢黑板擦,大扫除就抢着提水,扫地就抢着倒垃圾……而甘老师每天都会发现并表扬她的优点,从“你真有力气”到“你的字越写越好看”,到最后:“祝贺你成绩进步了!”

从慈慧同学的转变中,我看到了教师语言的力量。


教育是什么?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光,再去照亮别人。也许,人的一生就是在追寻光,发现光,成为光,最后散发光的过程。那么,就让我们保持心中的光吧!因为我们不知道,谁会借着我们的光走出黑暗,我们的言行、思想,就是一种鼓励,一种动力,一种唤醒,而这些,都会成为照亮孩子未来的光——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甘老师早已退休十几年了。如今,在老年大学里,她自编歌曲,教大家唱歌;经常写诗,用微信发给我共赏。很多学生经常与她联系,见面聊天逛街游玩,生活一如既往地充满阳光。一位充满温度的好老师,值得我们铭记!

在我的母校,像甘老师这样平凡朴素却又伟大可敬的好老师还有很多,正是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教育智慧,当年的内楼小学才有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


作者简介:黄海燕,龙海作协理事,八零后教师。感恩即得福,惜福即享福。


龙海作家
文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