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妗啊,我们又来了……”
不知从何时起,老姐不再只是我的老姐,她成了我们当地的抖音网红,成了粉丝朋友们口中亲切的“阿妗”了。也不知从何时起,“阿芬小院”成了很多粉丝朋友的打卡点。看着老姐的人气日益提升,感受着小院的烟火气日益变浓,我心中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粉丝朋友一声亲切的‘阿妗’,是我一生挚爱的‘老姐’”。
抖音平台“抖”不出老姐的许多故事,就让我用文字来“抖”一“抖”吧!
在抖音开始流行的年头,姐夫的外甥女郭艺贞,参加了龙海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电商直播人才培训”,掌握了一些拍抖音的技巧,可是,却苦于没人成为她抖音的主角。老姐知道后,自告奋勇说:“阿贞,你要是想拍,就来拍我和菜园子吧!顺便帮我推销一些蔬菜和水果。”
就这样机缘巧合,抖音平台上多了一个“阿芬农人”抖音号,一个外甥女和一个“阿妗”的抖音故事,从此开始了……
阿贞没有任何专业拍摄道具,只靠一部手机,拍摄山脚下的一亩三分地。起初,她只是单纯拍摄老姐真实的田园生活:插秧、种菜、摘芭乐、养蜂等;后来这个抖音号就慢慢成了“吃”的主阵地——煮锅边糊、炒木瓜米粉、煮高丽菜饭、煎姜粿等。在拍摄过程中,老姐纯天然上镜,纯本色出演,凭着她的勤劳能干、爽朗真诚,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慢慢地,老姐的粉丝越来越多了,人生经历也越来越丰富了:
2022年4月,老姐参加“龙海区高素质农民直播电商培训”,获得了“个人最佳主播奖”。那是从未上过学的老姐人生中的第一本证书和第一个奖杯!
2022年5月,漳州电视台专程到“阿芬小院”采访老姐。她成了家里第一个且唯一上漳州电视台的人。
2023年2月,拥有100多万粉丝的厦门“乾动力美食”主动上门拍摄,为老姐制作了一期“姜粿”的美食推送,从而推火了老姐的个人手艺品牌——“阿妗姜粿”。
2023年4月,《闽南日报》专门发表了一版“兴农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老姐的外甥女郭艺贞有幸登上了报纸,老姐成了《敢闯敢试,打开人生另一扇窗》的故事主角。
2023年6月,老姐再次参加“龙海区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电商直播人才培训暨短视频创作大赛”,不仅二度斩获团队冠军,还捧回了个人三等奖。
……
就这样,老姐“阿妗”在当地的人气越来越旺了,“阿芬小院”也成了榜山镇雩林村三个网红打卡点之一。虽然我们小院并不营业,但每逢节假日,亲戚、朋友、同事,还有许多忠实热情的粉丝、厦漳各地的网红,都喜欢到小院里来走一走。摘摘水果、煮茶聊天、烧烤喝酒、唱歌跳舞,末了再吃一吃“阿妗”煮的大锅饭、炒米粉、锅边糊……感受不一样的田园生活。小院里时常飘出袅袅炊烟,飘出浓浓饭香,更飘出阵阵欢声笑语!如果说老姐接触抖音,缘于巧合;那么她与粉丝的情意,那绝对是缘于彼此的真诚。也不知从何时起,老姐每晚睡觉前,都必须要在本子上记下每日粉丝更新的数量。再忙再累,她都不会忘记。就这样,一本皱巴巴的本子上,写满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数字——从起初的六千多到现在的九万多。在那一个个没有温度的数字里,我却分明读出了她对粉丝的一份份温情。老姐还时不时请我当“翻译”,让我帮她回复评论,她说这是对粉丝的尊重。就在那一条条评论里,我读出了粉丝对“阿妗”手艺的赞赏,对“阿妗”性格的认可,还有对“阿妗”真诚的关爱……
有粉丝评论:“阿妗真是黑瓶子装酱油——看不出,真厉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对此,作为妹妹的我颇有同感。老姐没上过学,但是却能说一口略带“本地腔”的普通话。她不识字,但她自有一种与生活链接的方式——听。收音机、电视、手机成了她的老师。她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听收音机或手机播新闻、讲故事。因此,老姐能够用普通话跟人家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十几年前,在北京工作的大哥跟着领导到厦门出差,工作之余,大哥邀请领导到家里做客。身为小学教师的我,躲在一旁不敢吭声,倒是老姐,很自然大方地跟领导交流,俨然成了一名“外交家”。老姐画得一手好画,这也是人人夸赞的地方。这得拜她的天赋所赐。小时候,她就特别喜欢画古风仕女图,经常照着烟盒上的阿诗玛女像画,照着日历本上的四大美女画,甚至照着供桌前的观音菩萨像画……她逮住了一切可以画画的机会,越画越好,后来在我们村还小有名气。如今,“阿芬小院”门口那些画像,就是老姐涂鸦、再由邻居画师帮忙润色的杰作。有粉丝说:“阿妗是淳朴、善良、勤劳、乐观集于一身的女人。”看到粉丝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我打心里也为老姐感到高兴。的确,老姐个子虽小,但却勤劳能干,这跟她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听爸妈说,姐姐4岁时,就开始当“小保姆”照顾弟弟了;6岁时,就学会做家务了;8岁就下田干活了;13岁跟着妈妈去扫马路了;16岁去饭店当服务员;18岁去龙海鞋厂打工……结婚生子后,她又开始在石码镇西湖路摆摊卖菜削荸荠……风里来雨里去,生活在老姐脸上刻下了沧桑,同时也赋予了她一身的本领,她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手。接地气的丰富生活,还造就了老姐朴实善良、豁达乐观的性格。因为吃过苦,所以她总是很乐于帮助别人,很乐于奉献。雨花斋、玉泉岩,常有她煮素锅边糊免费与大家分享的身影。因为吃过苦,所以她认为生活就应该自己加点糖。凡是有她在场的地方,那必定是笑声一片。就说国庆节前夕吧!老姐在田里喷农药,后退时不小心掉到一个坑里,把脚给崴了。去医院拍片,左脚掌末端骨头折了。医生问她怎么摔的?她乐呵呵地说:“我掉坑里了。”医生被逗乐了!回家后,她拄着一根竹棍子走路。姐夫叮嘱她少走,她还自嘲:“我现在可是丐帮帮主了,不,不对,是铁拐李!”一句话逗得姐夫哭笑不得。老姐脚受伤的那段日子,也闲不下来。每次回家,我总能看到她坐在椅子上忙这忙那的身影,一边干活,还一边“听生活”。一天,我听她手机里播放着《红楼梦》的插曲,我以为她只是在听音乐而已。可是,好一会儿我才发现,天哪,老姐居然在听《红楼梦》的评析。我不敢相信,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居然会对此感兴趣。我试探性问:“你听得懂吗?”没想到,她滔滔不绝地跟我说起了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等各个角色的性格、命运如何,后面还冒出了个“秦可卿”。我着实被震住了。老姐简直就是一朵“奇葩”!也许粉丝们就是被“阿妗”这种善良真诚、勤劳豁达的性格所征服,所以,他们对“阿妗”也特别真诚、特别关心。农忙时节,知道“阿妗”忙不过来,他们会主动来帮忙割稻收拾。知道“阿芬小院”可以让大伙儿自由采摘购买芭乐,他们会乐意从大老远赶来给“阿妗”捧捧场,带几斤芭乐、几包锅边糊回去。知道“阿妗”脚骨折了,坐得腰酸背痛的,有的特地拿药过来给“阿妗”推拿按摩;有的专程买大骨头、中草药让“阿妗”熬汤;还有的甚至隔三差五来帮忙扫扫院子,做做农活,陪“阿妗”聊聊天。知道“阿妗”的姜粿又“上市”了,大家是赞不绝口,买了又买……老姐幸福地享受着粉丝朋友们对她的关爱和支持,我们一家人也幸福着她的幸福!
现在,老姐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阿芬小院,她把小院打理得越来越温馨。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茅草屋”,一个简陋却干净的灶台,两把咖啡色的太阳伞,三五套舒适的小桌椅,再加上那满园恣意生长的绿色果蔬,一切显得那么和谐惬意!
你看,夕阳西下,瓜棚下的藤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着,灶台旁的三角梅欣然怒放着,空中不时飞过几只归巢的鸟儿。老姐又和一群粉丝朋友们在小院子里,天高地阔地聊着、笑着、吃着,真是风景这边独好! 许惠玉,网名遇见,1980年出生。毕业于龙溪师范学校,现任教于龙海区榜山中心小学。虽然朴素,但是真诚;虽然平凡,但是温暖。一直很信奉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