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8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摘   2024-07-13 11:41   陕西  

本篇为《古文观止》第1卷第8篇,全书共12卷222篇,路漫漫其修远矣,进一寸是一寸的欢喜,加油!


原文音频:




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标题解读:鲁庄公十年,齐桓公讨伐鲁国。庄公准备出击,鲁人曹刿朝拜,君臣两人经过一番敞开心扉的对话后,曹刿认为鲁国可以参与该次打仗。

曹刿请求参战,他和庄公同乘一辆战车,战于长勺。结果鲁国三万大军击败了齐国三十万大军,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的人正是曹刿。


战争取胜的原因:

首先是取得了民心。曹刿因为听到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就话后才同意打仗的,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诉讼案件都能够以求其实,狱无冤枉。”

曹刿据此判断庄王还算勤政爱民,本职工作干得不错。国君能尽心于民,则民宜尽心于君。有人民支持,这个仗才能打!

曹刿的判断完美印证了前文季梁“夫民,神之主也”,也就是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的治国理论

民心向背决定着政权兴替,国家存亡!

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政权的好坏,只需看其社会治安情况的好坏,讼庭里案件的多寡,监狱里有无冤案就可以知道。

二是把握住了战机。曹刿避实就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的这套军事理论可谓把人的精气神拿捏得死死的了,他利用时间差乱其节奏,弱其体力,给自己创造最佳时机,完后一鼓作气将对方打趴下,最终拿下战役。

把握时机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比如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总归是越早越好。

越早,人的精力越好,学什么也都来得快。其次,早种树早乘凉嘛,道理大家都懂。

三是细节决定成败。齐军逃跑后,曹刿没有立刻同意庄王的乘胜追击要求。而是先下车观察齐军车辙的痕迹,见其辙乱,知其是仓皇而逃。

接着远望齐旗的形状,见其旗靡,知其丧失斗志。据此推断齐军没有埋伏后,下令追逐,可谓是慎之又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细节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也常常因为对细节的疏忽受到惩罚,比如重要场合迟到,电器老化引发灾难,书写数字点错小数点等等。


每一次不经意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错,因此要养成观察和处理细节的好习惯,谨慎处之方能防患于未然,心存敬畏才能很好的驾驭生活!







战争的起因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野外打猎,见一大猪,侍从说是“彭生”,彭生前文说过,就是替齐襄公杀害鲁桓公的那位猛士,他因此事最后被襄公处死。

襄公看到“彭生”后,肯定心虚,大怒之下用箭去射,大猪如人站立而叫,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来,回宫养伤。

公孙无知是襄公叔叔的儿子,因其父亲早逝,故备受齐僖公的宠爱,给他的侍奉、赡养和太子一样,因此性格上飞扬跋扈。

襄公继位后,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公孙无知心生怨恨,于是趁襄公受伤,带人私闯宫门,杀死了襄公并自立为君。

月余后公孙无知亦被国人杀死。

当初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后,还多次欺负大臣,诸弟害怕祸患牵连。

公子纠逃亡鲁国,纠的母亲是鲁王之女,管仲、召忽辅助他。公子小白逃亡莒国,鲍叔牙辅助他

襄公一死,公孙无知一死,国不可一日无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这个消息后, 分别从鲁国及莒国跑步回国。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确保公子纠登位,便在中途射杀公子小白,小白装死瞒过管仲,公子纠因此放慢了脚步。

结果公子小白快马加鞭先赶回齐国,继承了皇位即齐桓公。成王败寇,公子纠因此死在鲁国。

齐桓公即位后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放下了管仲 的“一箭之仇”并对他委以重用,之后管仲竭力辅助齐桓公整顿军队,发展生产,促进外交,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庄公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本文就是鲁国应对战争危机的记录。



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正确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译文音频:




谢谢您的时间,请点个赞看加关注不迷路!




简爱简语
简爱和你一起读书,学习,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和感悟,希望遇见更多灵魂相吸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