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6臧哀伯谏纳郜鼎:昭德塞违,临照百官!

文摘   2024-07-09 14:26   陕西  

本篇为《古文观止》第1卷第6篇,全书共12卷222篇,路漫漫其修远矣,进一寸是一寸的欢喜,加油!


原文音频:



标题解读:鲁国的臧哀伯进谏鲁桓公关于放贿赂鼎器于大庙之上的事情

  臧哀伯就是前文臧僖伯的儿子,鲁桓公叔叔的儿子,鲁国大夫。

鼎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由于鼎很大很重,结合自身功能,意思大概有四层:

表示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比喻王位和帝业,国家政权的象征。如:定鼎、问鼎。

比喻喧闹、混乱。鼎是煮食物的大容器,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

鼎又有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郜史硕父鼎是郜国初封时武王赐予的祭祀重器,为国之象征,鼎上的铭文详细记载着郜国受封的庶民、臣仆、车马、戎兵、田地等,以此昭示主权。


郜国,周代诸侯国,姬姓,伯爵。周武王姬发灭商,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于郜国,都城郜城,在今山东省成武县。


西周时期,郜国周边为姬姓诸侯国,西临曹国,东临鲁国,皆兄弟之国,相安无事。


春秋初期,郜国成为宋国附庸。


公元前713年,齐、郑、鲁联合讨伐宋国。郑国军队攻入郜邑,把郜邑土地让予鲁国,鲁国放回郜君,郜国成为子爵小国。公元前640年,郜君向鲁国朝贡。


春秋时期,存国约400年的郜国被宋国消灭,郜史硕父大鼎就成了宋国的器物。

宋国的太宰华督,宋闵公的八世孙。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宋闵公的六世孙,孔子的六世祖


一次,华督在路上碰到孔父嘉的妻子,见其“既美丽,而且光彩动人。” 于是就起了贪念,想占为己有。


孔父嘉因支持宋殇公打仗,得罪过太宰华督。于是华督就派人在京城散布谣言说:“宋殇公继位不过十年,却发生十一次战事,百姓苦不堪言,都是孔父嘉导致的结果,我要杀死孔父嘉来让百姓安宁。


结果孔父嘉被杀。宋殇公替孔父嘉说活,也被华督杀害


华督弑杀宋殇公后,害怕诸侯伐己,就把郜史硕父鼎送给鲁国,鲁桓公就把郜鼎置于太庙之上。


臧哀伯认为将贿赂来的器物放在太庙,“非礼也”,这种灭德立违的行为,对百姓起不到教化和引导作用,反而容易助长百官大大方方接受贿赂,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安定团结。

鲁桓公没有听从谏议,这也很符合他的人设,因为他就是靠弑兄上位的,和他讲礼仪如对牛弹琴!

鲁桓公的结局很惨,可以说是死于妻子文姜之手。

文姜是齐僖公的小女儿,齐襄公的妹妹,出嫁前,兄妹两就有私情,这也太违反礼仪了吧。

婚后十几年的某一天,文姜和丈夫鲁桓公第一次回娘家探亲,两人旧情复燃。而且从不避讳,以至于议论纷纷。

消息传到了鲁桓公的耳朵里后,鲁桓公把妻子狠狠骂了一顿。文姜哪能受得了这种气,于是就把被骂之事告诉了齐襄公。

同年四月初十,齐襄公以设宴款待鲁桓公为由,将鲁桓公请来共餐。席间,齐襄公使劲劝酒,终于将鲁桓公灌醉。

当鲁桓公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之时,齐襄公即派公子彭生帮助鲁桓公上车。

彭生遵循齐襄公的事先安排,在鲁桓公上车过程中,顺势将鲁桓公勒死。

鲁桓公死于至亲手下,也是报应!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

故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原文: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纮,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译文音频:



谢谢您的时间,请点个赞看加关注不迷路!



简爱简语
简爱和你一起读书,学习,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和感悟,希望遇见更多灵魂相吸的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