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贾科莫·普契尼逝世100周年。
当他在1924年去世时,
《图兰朵》尚未完成。
这首图兰朵与卡拉夫的二重唱究竟该如何收场,
成为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热议的话题。
每一个版本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让这部歌剧有了开放式的结尾。
或许,对于一生都在打破常规的普契尼来说,
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在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有一座名叫卢卡的小城,靠近塞尔基奥河汇入利古里亚海的地方,风景十分秀美。由于建设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墙一直被保留得完好无损,这里被意大利人称作“艺术之城”。城市的中心是一座始建于1063年的圣玛尔定主教座堂,拥有一座下棕上白的美丽钟楼,是整座城市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1739年,27岁的贾科莫·普契尼成为了这座教堂的管风琴师,随后又开始担任教堂的音乐总监——这个职位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作“教堂音乐大师”。在那个教堂同时也是城市音乐中心的年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掌管整座城市的音乐生活。在此后的124年里,卢卡的教堂音乐大师都姓普契尼——贾科莫的子孙后代安东尼奥、多米尼克与米歇尔陆续担任这个职位,整个意大利北部都知道卢卡小城有一个声名显赫的音乐世家。当米歇尔的儿子(同样叫贾科莫)在1858年出生时,城市里的所有人都相信他就是教堂管风琴的下一任主人。
然而当米歇尔·普契尼在1864年以51岁的年纪去世时,幼子还只有六岁。米歇尔·普契尼显然希望独子日后能继承自己的职位,延续这个音乐世家跨越五代的传奇,给他起了与曾曾祖父同样的名字就是例证。家族里的亲戚纷纷对幼年失怙的小贾科莫施以援手,就连当时意大利王后玛格丽特也亲自授予他奖学金,使得他顺利接受了意大利最好的音乐教育,从教堂附属的神学院到卢卡当地的音乐学校,再到整个意大利最好的音乐学府——米兰音乐学院,一条通向下一任圣玛尔定主教座堂音乐总监的道路似乎已经为年轻的普契尼铺就好了。
未曾设想的
歌剧之路
然而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艺术才是最盛行的。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16世纪末,歌剧艺术在意大利诞生,就连opera(歌剧)这个单词也是从意大利语来的,而朱塞佩·威尔第的成功更是启迪着年轻的音乐家投身到歌剧创作的事业中来。
当普契尼在米兰音乐学院就读时,他的老师之一就是写出了《歌女乔康达》的歌剧作曲家庞切利,而他的同屋舍友就是日后《乡村骑士》的作者马斯卡尼。有趣的是,两位年轻的音乐学徒都曾参加当时意大利乐谱出版商松佐尼奥举办的独幕歌剧比赛,普契尼用他的第一部歌剧《仙女们》投稿参加首届比赛,却因手稿不合规而被取消比赛资格;马斯卡尼则在第二届比赛中凭借《乡村骑士》夺魁。不过两人此后的职业生涯却大不相同,马斯卡尼再也没有写出比《乡村骑士》更好的作品,而普契尼却走上了一条上下求索的艰辛道路,在确认了歌剧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音乐风格后,他的家乡卢卡失去了姓普契尼的教堂音乐总监,这个世界收获了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图兰朵》剧照 摄/凌风
在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里,普契尼绝对算不上高产,从罗西尼、威尔第到多尼采蒂都是一生中写下数十部歌剧的工作狂人。然而普契尼却因一项数据而冠绝同行,那就是杰出作品所占的比重。除了早期的两部歌剧之外,普契尼的每一部歌剧作品如今都有着很高的上演频率:以时间先后排序,从最早的成名作《曼侬·莱斯科》开始,到《波希米亚人》《托斯卡》与《蝴蝶夫人》三部创作生涯中期的杰作;他的晚期作品《西部女郎》《燕子》与《三联剧》虽然受欢迎程度稍逊,但也都在如今的歌剧舞台上占据着稳定的上演频次,而他未完成的《图兰朵》在歌剧艺术史上的地位已经无需多言。换句话说,普契尼凭借数量少得多的作品,就取得了在意大利歌剧史上仅次于威尔第的地位,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挑战意大利
歌剧传统
从19世纪后半叶一直到20世纪初,意大利井喷式地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歌剧作曲家,这当然是因为罗西尼、贝利尼、威尔第、多尼采蒂等一连串作曲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因为全国上下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新的歌剧院急需大量的剧目。
与同时代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几乎从不间断的创作方式相比,普契尼的歌剧之间总是有漫长的间隔。他在挑选歌剧题材方面极为谨慎,不仅经常花费很长时间进行选择,也会在已经为某个题材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选择放弃。此外,与普契尼合作写剧本也是一项苦差事,剧作家会按照普契尼的要求反反复复地修改剧本,直到作曲家满意为止。当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态度,让他的所有歌剧作品都维持在极高的水平线上。
其实,如果横向比较与普契尼同时代的作曲家,会发现除了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莱昂卡瓦略的《丑角》以及焦尔达诺的《安德烈·谢尼埃》,几乎没有任何人的任何一部作品还在今天能有上演的机会,就连上述的三位作曲家也都只有一部作品能在如今的舞台上见到。这足以见得普契尼的作品在艺术质量上断层式地碾压同时代的作品,是那个时代意大利歌剧的唯一代言人。正如出版于1919年的《歌剧全书》作者所说:“普契尼是我们这个时代意大利歌剧最重要的人物。如果威尔第有继承人的话,那么就是他。”
将普契尼的歌剧与其余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管弦乐团的精妙运用。意大利歌剧一直以来都更加强调歌手的作用,管弦乐团仅仅担任伴奏。然而德国与法国的歌剧作曲家很早以前就开发出了乐团的更多功能:它能够提供丰富得多的和声进行,为歌剧注入更多推动力量。与威尔第同岁、比普契尼年长45岁的瓦格纳很早就发现了主导动机的用法,意大利人却对此视而不见。敢于将德国与法国歌剧里的手法引入自己的创作里,不惜挑战意大利歌剧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是普契尼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最好的
结局
尽管在幼年接受教育时得到了许多亲人的帮助,但因为父亲过早离世而家境贫寒的普契尼还是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谋生。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当地的酒吧以及一些声名狼藉的场所演奏钢琴挣钱,并染上了抽烟的习惯。他总是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用来买烟,而这个恶习最终导致他在晚年罹患喉癌,并死于手术后的并发症。不过,也许正是因为经济上窘迫的童年,才使得普契尼十分渴望获得财富与地位,而他决心放弃家传的教堂职位转而创作歌剧,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歌剧作曲家无疑更为光鲜,收入也更加体面。当21岁的普契尼第一次在现场聆听歌剧时,他被威尔第笔下的《阿依达》所震撼,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未来属于歌剧舞台。第二年,他就来到了意大利的歌剧首都米兰,开始了对歌剧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
尽管此时得到了意大利王后玛格丽特的资助,普契尼依然手头拮据,而他的舍友马斯卡尼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两人经常要违反规定在宿舍里做饭,据说当一个人下厨时,另一个人就会大声弹钢琴以掩盖锅碗瓢盆的声音。当我们观看普契尼的《艺术家生涯》,看到一群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是如何在昂贵的大城市里艰难生活时,自然会猜想到作曲家一定是把自己曾经的生活写进了作品里。
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艺术家生涯》剧照 摄/罗晓光
1884年,普契尼结识了曾经的同班同学纳西索·杰米尼亚尼的妻子埃尔维拉,后者跟随普契尼学习音乐,两个人之间随后发生了轰动整个卢卡的婚外情,在这个以传统与宗教虔诚著称的地方引发轩然大波。从此以后,普契尼很少回到故乡。杰米尼亚尼本人有着混乱的私生活,最后是被曾经与他有染的女性的丈夫杀死,此后普契尼也终于得以与埃尔维拉合法成婚。普契尼本人出轨频繁,与许多当时著名的女歌手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1909年,埃尔维拉公开指责普契尼与家中的一位女佣出轨,并直接导致这位女佣自杀,而尸检结果却证明了这位姑娘的清白。这起惨痛的事件对普契尼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有学者认为在《图兰朵》里自杀的柳儿,其实就有作曲家现实生活的影子。
当作曲家在1924年11月去世时,《图兰朵》尚未完成。普契尼在布鲁塞尔接受实验性质的新疗法后因并发症逝世,当消息传到罗马时,剧院里正在演出《艺术家生涯》。歌剧演出立即就停止了,乐团改为演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来安抚震惊中的观众。至于《图兰朵》后来的命运,人们如今已经很熟悉了:围绕着如何补全普契尼的遗作,从最开始阿尔法诺的补全版,再到21世纪颇为流行的贝里奥版以及国家大剧院邀请作曲家郝维亚补全的版本,每一个版本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让这部歌剧有了开放式的结尾。这首图兰朵与卡拉夫的二重唱究竟该如何收场,成为了整整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热议的话题。
或许,对于一生都在打破常规的普契尼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文:徐尧
本文除署名照片外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褚慧超
美编:张琳琳
排版:阳洋
欢迎关注《国家大剧院》杂志
一起开启艺术的梦幻之旅!
订阅热线:010-66550836
广告热线:010-66550837
编辑部热线:010-66550830
扫码购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