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凌晨,急救车的呼啸声打破了抢救室的片刻宁静。一名76岁女性患者因腹痛、休克从阿里地区连夜转诊至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危急时刻,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扎西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消化内科王强副主任医师联合多学科团队,仅用6分钟完成急诊ERCP,顺利疏通了患者胆总管下段梗阻,并成功安置胆管支架引流。目前,患者在平稳恢复的过程中。
近十年来,北京协和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通过“团队带团队”“师带徒”等方式精准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急救车刚一停稳,转诊医生就把病情危重、神志已经淡漠的患者迅速转移至抢救室内。医生询问家属病情后发现,患者4天前就开始腹痛,当地CT提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可能,内科保守治疗未见好转,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生命体征不能维持稳定,休克征象明显。医生立即予以静脉液体复苏、充分抗感染处理,迅速完善术前检查,并同步请消化内科紧急会诊。
▲王强副主任医师在ERCP操作
消化内科总值班旦增旺姆床旁会诊后,第一时间向消化内科扎西教授及北京协和医院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消化内科王强副主任医师汇报病情,综合评估后,大家认为患者“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诊断明确,而且患者已出现感染性休克,感染进一步导致了严重的血小板减低,仅为2*10^9/L,是当地正常下限的六十分之一,并因凝血障碍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表现,病情十分危急。内镜下解除胆道梗阻是下一步治疗的关键所在,但在休克、意识障碍及凝血异常的情况下,操作风险极高。如果不尽快行内镜下胰胆造影术(ERCP)通畅胆道,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消化内镜团队联合急诊科与患者家属共同决策,确定立即进行急诊ERCP。
▲扎西教授在ERCP操作
在扎西教授、王强副主任医师以及内镜护士索朗央宗、赤列旺姆的紧密协作下,患者胆总管下段梗阻顺利疏通,胆管支架引流安置完成,整个治疗过程仅用时6分钟!而通常情况下,类似手术的平均操作时间是20分钟左右。术后,患者转入ICU病房,目前在平稳恢复的过程中。
延伸阅读
胆石症又称胆结石,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可导致胆绞痛、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老年人发病率高,是西藏地区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因常见于:缺乏运动、油腻饮食、不吃早餐、遗传因素等。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胆管结石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胆管结石阻塞胆道、继发感染,典型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常伴发休克及意识障碍。AOSC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需急诊胆道减压引流治疗,否则病人可能在短期内死亡。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内镜插入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造影导管,在胆管或胰管内注入造影剂,做X线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微创的肝、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治方法。ERCP是内镜诊疗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操作之一。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消化内镜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又被称为“钻石”级别的内镜诊疗技术。
文字/山其君
图片/援藏医疗队提供
编辑/王敬霞
主编/段文利
监制/吴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