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灭火》面对金融危机,该如何应对?
财富
财经
2024-09-27 08:33
江苏
这本书是美国两任财长和一任美联储主席合作写的书,主要回首、总结、如何应对美国08年次贷危机,并给出了一定的思考。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保尔森,大家并不陌生,曾任知名投行高盛的CEO,并且深度参与了中国处理粤海危机的过程;他在小布什任期内的第三个财长;第二任财长,中国人略微陌生一些,是奥巴马任期的第一任财长:盖特纳。盖特纳的履历非常丰富,为基辛格工作过,后在美国财政部工作多年,财政部期间,他协助管理了巴西、墨西哥、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03年当选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并且是FOMC的副主席之一,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在次贷危机前,多次警告,狼来了,很可惜,没有人听。可以说,虽然盖特纳尚未就任财长以前,因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重要地位,他也多次跟保尔森和伯南克合作处理次贷危机。这三个人,要么是拥有丰富的理论储备,要么是拥有丰富的经济危机处理经验,说是黄金组合,恐怕不为过。但是,纵然是这样,他们在处理次贷危机时候,也是如履薄冰,甚至最后心有余悸。原话是:在危机期间所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是秉持着这种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来推动的可以说,美国财政部(包括美国两党政客)和联储,付出了超长的努力,使用了超常规武器,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花费数年之久,才堪堪把美国从泥沼里脱出,一直等到川普上台摘果子,说自己创造了繁荣。我们看一眼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就知道了。次贷危机以前,美国各大金融机构主要是隔夜或日内的回购(国内术语),因此,联储的资产规模不多8000亿美金,次贷危机之后,快速跃升到2.2万亿左右,接近原来的2.5-3x;你认为就结束了?
2015年,危机都过去6-7年,联储非但没有缩表,反而从09年的2.2万亿左右进一步飙升到4.5万亿左右,也就是又扩张了一倍!国内在报道英文新闻的时候,经常会阉割,或者叫断章取义,我也是看本书才知道伯南克的施行零利率的时候,有这么一句:美联储在2008年12月将目标短期利率基本降为零,并将在未来7年内保持不变
总而言之,金融危机,或者说重大金融危机,就跟消防员面对重大火灾一样,消防员的素质/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其装备水平(武器清单)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授权,面对火情的千变万化,必须赋予消防员便宜行事的权力,不能到了现场再申请这个,申请那个,如果不是主观故意,不能对他们进行追责。
另外,消防员面对某一类火灾的战斗经验也很重要,不同类型的火场,有不同的处理技巧,山火有山火的救法,化学品有化学品的救法,民房有民房的救法,摩天大楼有摩天大楼的救法,如果没有见过,一直使用老方法,很可能事倍功半,无法控制火势。当然,救火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明明一桶水就能浇灭,为了彻底扑灭以及防止死灰复燃,可能需要2-3桶水。救火的时候,或斤斤计较,或前怕狼后怕虎,最后的时候,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现代经济,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了;信用说白了就是信心,你对这个事情信不信。相信它,它就法力无边;不相信它,它就不值一文。因此,重大金融危机通常都伴随信心重创,乃是丧失。如何快速修复人们对于经济的信心,这是非常困难的。美国政府部门往经济里倾注了如此多的流动性,花费了数不尽的美元,美国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才从2010年的10%,到2016年才稳定在5%以下。所以说,金融危机的应对,有多么艰难,一劳永逸,马上见效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比日本应对泡沫的做法,就是对比日本央行的资产规模1998年4月,BOJ总资产是800,652亿日元,2023年底是7,499,632亿日元,接近25年才从1到了9.5左右。甚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甚至在2006年前后,BOJ都缩表了,虽然缩表不代表流动性收紧,但是,我们看从2013年左右,日本央行才是真正开始放下节操,享受缺德人生,10年左右时间,从不到200万亿飙升到2023年的750万亿。
因为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太低了,通常是几十年才发生一次,美国在30年代大萧条以后,此后70多年才发生过一次次贷危机,75年,哪怕刚出生的小P孩,此时已经年逾古稀,几乎没有人能完全感受这两次大的金融危机。因此,不管是对于政客,监管机构,甚至是从业人员和民众来说,都是低频事件。这也是各国应对经济危机滞后、不力,甚至错误的原因。当然,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好,股灾也罢,都是万恶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毒果子,社会主义是没有经济危机的,反正无初中学政治课,课本上是这么教的。我为啥记得住呢?因为我问老师为啥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灾荒时期,算不算?最后被老师批评说就你话多,赶出了教室。一直到后来老师升职做了教导主任,负责行政管理责任,我才有机会继续学习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