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诠释。海南省乐东县的“白沙河谷”,作为一家私人博物馆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白沙河谷”私人博物馆座落在乐东县佛罗镇的白沙河旁,展馆200多平方米,目前陈列展品3800多件,其展品与海南的地域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是富有本土历史、文化传承的一家私人博物馆。
说到这家私人博物馆,不得不说一说博物馆的主人袁金华。这位被称为收藏界“痴人”的馆主是乐东县佛罗镇人,退休前是该镇邮政局的局长,据他本人介绍,读书时比较喜欢历史,因寻找老祖宗留下的明宣德炉,他慢慢地喜欢上古物,但真正走上收藏之路是从1974年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各地农村,跑遍黎村苗寨,以自己微薄的收入,不断收集各个时期的各类文化古物。38年来,共收集了各类古物3800多件,还有一批古资料及相片。随着古物的增多,一方面把自家的房子都占满了,另一方面古物养在深闺无人知,于是,他决定办一家私人博物馆,不仅有地方安放他的古物,也有空间让别人分享他的古物,更好地传承灿烂的古代民族文化。为此,从1992年开始,他开始筹集资金,投入博物馆的建设,由于资金问题,他只能一点一点的建设,至今20年仍在建。为了收集养护古物和建设博物馆,他把家里价值800多万元的祖传花梨木卖了,目前仍负债600多万元,然而,博物馆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影响力越来越大了。他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没有白费,至少保护了民族古文化,特别是海南黎族古文化。的确,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贡献是巨大。
走入博物馆,陈列的古物涵盖从古至今生活在海南的黎族、苗族、汉族人的衣物、饰品、农具、器皿、文字、图画等。袁金华将这些古物分为山文化古物和海文化古物,有关黎族、苗族历史文化古物列为山文化主题,有关汉族历史文化古物列为山文化主题,并在室内展厅中分开展览,一边是山文化,一边是海文化。他的收藏品是丰富的,有些收藏品在海南乃至全国都是孤品。对于他来说,这里的每一件古物都代表着不同历史,每一件古物的收集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每一段曲折的故事都凝聚着他的艰辛和精心。
博物馆里最为独特的古物黄花梨鹿皮鼓,长有60多公分,有28支直径为30公分长的穿钉,鼓面是鹿皮做的,最为稀罕的是连穿钉都是用黄花梨制作的。1997年,袁金华得知在白沙县的一个黎族村里有这一黄花梨鹿皮鼓,他立即赶到该村,但因黄花梨鹿皮鼓是主人的祖传之宝,主人坚不同意卖,且态度十分坚决,袁金华没有打退堂鼓,多次往返该村,后来主人有所松口,但又说,这是全村敬拜祖宗时用的,卖给他,村里的人会不同意。此时,袁金华暗暗高兴,自己已找到突破口。于是,他买了3箱五粮液、2头猪又一次来到该村,请全村人喝酒,不胜酒力的他陪着全村人喝,村里的人醉了,他也喝模糊了。最终,他在酒桌上解决了购买黄花梨鹿皮鼓的问题。虽然花费了10多万元,但他为自己能得到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物兴奋不已。
博物馆里最具有地域收藏价值的南海神针,是袁金华历经20年打3次欠条购回来的。南海神针是一座石雕图腾柱、高约5米多,由6 段规格大小不同的石绞柱和两个计时影盘组成。据推断,白沙河两岸原为隋唐时期的延德县古城遗址,“南海神针”可能是因当时的白沙河出海口的地标,以此作为航海出口的指向柱,并以二块计时影石盘构成南海计时指向神针。1989年,在佛罗镇的白沙河出海口挖渠的村民,挖出这一组古物,袁金华得知消息后,在他的潜意识里,觉得这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物件。后来找到这位村民,可是对方一口开出5万元的价格,没有那么多钱付,袁金华只好给对方打欠条,并交了5千元定金,并答应对方钱付完后再运石雕。10年过去了,袁金华还没钱付全款,待袁金华找到这位村民时,村民却开出了11万的价钱,如不交钱,就转卖他人。没办法,他又交了1万元定金,第二次给对方打欠条;到2006年,袁金华要把这座“南海神针”购入他的私人博物馆“白沙河谷”时,那位村民又一再涨价,将价格抬高到18万元,袁金华没办法,只能四处筹措部分款项后,第三次给对方打欠条。历经17年,袁金华总算把“南海神针”安放到自己的博物馆里。据说,至今他还欠人家的5万元。
博物馆里最为引人注目的“男根”,其外形如男性的阳物,高约1.2米,重200斤,据说是新石器时代海南黎族男性崇拜物。12年前,袁金华听说五指山山脚下一个黎族村里有这一“男根”,他找到了该村的“头人”,但“头人”认为这是村里的吉祥物,不愿意卖,为得到这个“男根”,他坚守在村里,每天和村里的人一起劳作,一起唠嗑,经过半个月时间的沟通交流,以诚心打动“头人”,终于取得“头人”的同意,以8万元成交。如今,这个“男根”已成为每一个来访客人争睹的宝物。
这一个个故事,展现了袁金华一段段的收藏风雨,一段段的收藏风雨,折射出袁金华一份份的执着,一份份的执着汇集成一件件的古物,一件件的古物展示了山海文化,诠释了本土的民族文明。“白沙河谷”成为一种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形式,一个解密本土文化的窗口,一道精彩的民族文化风景线。袁金华是民族文化遗珠的收藏者,也是民族文化遗珠的守护者,更是民族文化传承者。目前,已有10多家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体对他的“白沙河谷”私人博物馆及其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省领导对此专门做出批示,省县有关部门和负责人纷纷到此考察调研,尽其所能谋划对“白沙河谷”进行扶持,促其发展。袁金华苦苦守望的“白沙河谷”的春天即将到来……
拥有稀缺资源是幸运的,但不陶醉于私家把玩,或者传之后世的自家典藏,而是利用资源有效并愉悦地服务社会大众,丰富民众的智识与兴趣,让社会大众穿越时空体验历史。我想,这是袁金华38年守望积淀的崇高,更是袁金华38年守望成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