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在海南

民生   2024-10-28 23:39   海南  

一到海南将到来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有一批人完成了半年的海南建设,把汽车后备箱里的大米、干豆腐、大酱和笨猪肉换成满满的椰子、香蕉、芒果和海鲜鱼干,他们又要回东北避暑啦!


“海南——东北第四省”的段子流传已久,在“身上穿貂不如海南有房”的戏虐下,“每每国家提一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海南的房价就涨一波”竟然也成了网友们的谈资。


为此我们特地分组行走海南那疙瘩,却果真真不管是环海还是深入五指山腹地,锅包肉、炖粉条的香和“干哈”的苞米渣子味口音遍地飘扬,让人错觉“少数民族东北族”。



可中国南北这么广,有沙滩的地方这么多,为啥偏偏就是东北人“占领了”海南岛?


01.为什么是东北人和海南?


第一枪


这得先从解放海南的第四野战军说起。


第四野战军前身叫“东北野战军”,人称“东北四野”,由东北民主联军发展而来。解放战争时期,这支由林彪率领的百万猛虎从东北的黑山白水势如破竹一路南下,1950年4月中旬,由第40、43军的主力部队分东西两路从雷州半岛南端登岛,击溃国民党,进而解放了海南岛全境。


海南岛登陆战役


南解放后,有两件事让野战军的东北人在海南落地生根。


一是部队驻守,像1955年成立的南海舰队就有撤番的第44军,而海南军区也由第43军1961年改属而来,今天海南的驻扎部队也都是原四野的部队。另一件就是海南的农垦运动,部分四野战士转业扎根。国人重家,有着家文化的军人家属便也相继从东北去往海南。


至此,海南有了第一批东北人,没到过海南的东北人也多了“海南亲戚”,这也为后来的东北人南下海南打下了基础。


第二枪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度的计划经济跟铁饭碗埋下的巨雷炸了,从南方烧到北方,作为当时国家经济半壁江山的东三省首当其冲。


资料图


20世纪末的下岗潮中,东北下岗人数最为严重。1997年刘欢唱着“再苦再难也要坚强”,1998年末,东北三省下岗人数便占了同期近四分之一,同年春晚小品《打气》中黄宏的那句“我不下岗,谁下岗!”让人笑中带泪。

这时东北街头多了不少包子铺、修鞋、修自行车铺,下岗邻居之间为了避免内卷,只能出关。出门办事找熟人靠关系,所以咱东北老乡能想到的最好选择便是“南方亲戚”。


彼时,海南打出重振重拳,一方面需要人力建设,另一方面又正好楼市崩盘。


海南曾属广东,但因其特殊的南海战略地位,经济一直不是主拳。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遍地开花,南方成了试点主阵地,海南的经济发展才被提上日程。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国内最大的经济特区。国人一看海南面积比深圳大,地理环境也比深圳好,怎么看都比深圳前途无量,便从四面八方冲来发家致富。


资料图


海南房价开始猛涨,工厂没挖好地基,房价就翻了几番,大家索性“炒楼花”。“那时候在1楼刚签了合同买到地皮,上6楼加价就卖了”,淘金者们击鼓传花,楼没盖拿着图纸到银行变现赚的盆满钵满,积占的全是全国账。


房价火速蹿升,三年翻4倍,地价更是一年翻几十倍。600多万人口的海南诞生了2万多家地产公司。1992年,北京人均居住面积不到7㎡,海口市报建面积算出的人均居住面积却超50㎡,泡沫高过了泰山。


中央警报,1993年6月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资进入房地产,国务院亦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一路高歌的房地产热被釜底抽薪,霎时,“天涯、海角、烂尾楼”成了海南的三大景观。


海南房价从1993年的7500元/㎡暴跌到了1997年的1000元/㎡,300元/㎡的“白菜”遍地。



一大叔给我们讲道:“东北不共和国长子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家底,下岗也补了钱,卖房的瞄准了就搁东北大搞包机免费游,大伙一听可神气,结果都来海南被割韭菜了,可谁也没想到今天还有赚,呵呵。”


海南从1997年着手处理积压房,到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东北人就消化了其中的97.6%,东北邻居们住进了一栋栋的海南高档公寓。


第三枪


2010年,海南获批国际旅游岛,炒楼花变成了炒旅游。“十来分钟就能到沙滩,三层楼高的椰子树,芒果嗷嗷甜……”,画面感十足的话语在东北老乡间传开,房地产商也趁势打出“哪个东北人没有套海南房?”的宣传标语,这激发了后面一批批南下海南寻梦热带风情的后继者们。



海南:热带风情


“我12年本来在秦皇岛当兵的,但我哥们三番五次给我说海南好我就来了,没想到就在这安家了,兵也没再当下去!”


与此同时,房价二次暴涨,大量北京大爷、上海大妈和广东的师奶阿公等也抱着现金跑到了海南,他们听多了大渣子味儿的东北口音,回家后口口相传,“海南遍地都是东北人”的名号便在大陆传开了。


02.东北人在海南的文化碰撞


海南全岛940多万人,东北人不下100万,主要分布在东线沿海区域,在交通、住宿、旅游、餐饮……只要有商机的地方,就有东北人。


以“哈尔滨三亚市”为例,“80万人里有30万东北人,三套房子就有一套是东北人的。”


先上图:

三亚市海棠区龙海风情小镇


这是我们入住的地方,白天,看着个个大背心、大裤衩、大拖鞋,走起路来全身抖,那“赶浴场、泡汤,出门穿的跟肉球一样,进屋脱得就剩个裤衩,呲溜下水”的画面顿时浮现脑海,舒坦。


夜幕降临,小镇迎来高光,一整条街的饭店门口都摆满了餐桌,白天的各类东北菜馆也摇身一变几乎都成了烧烤摊,连东北旅馆都加入进来。夜市上座率那是杠杠的,全是举着酒瓶,“咱走一个儿”唠家常的东北银。


龙海风情小镇是海棠湾国家海岸开发建设安置当地居民最有特色的建筑群体,占地面积52.04公顷,安置龙海、海丰、椰林等3个村委会的上千户村民,但从16年开始投入使用起始这里的旅店、菜馆甚至是人都压根没有一点儿当地的影子。


避开火热的风情小镇,在静谧的天涯区槟榔村我们发现了房子按栋计算的东北人。


槟榔村是黎族村落,因旅游开发从穷山村一夜富了起来。这里家家户户都是独栋小三层别墅,每家门口都停着至少一辆汽车……


槟榔村


在村里我们得知这里很多村民会以合作的方式与外地人共建房屋,即村民提供土地,外地人出资金,建两栋,然后一家一栋,彼此通过签订合同进行约束保障。


如此,村民和外地人便各自有了美轮美奂的独栋大别墅。一位50多岁的东北籍旅店老板娘告诉我们这种合作建房的情况在当地比较普遍,像她现在的民宿就是用“买”的房子改的。


槟榔村民宿


除了“房子”,海南还有遍地的东北馆子和东北司机。


餐饮上,找个椰子鸡就犹如在东北菜的海洋里捞针,扒到深巷里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家,进去服务员开口也是:“吃点啥,咱这里有最正宗的东北菜!”,味道也和服务员的口音一样少了海南风味。想吃正宗的,还是去西线和中线走走吧。


一口猪年味东北菜,三亚东北人和旅客必打卡


出行上,参考北上广标准,略带心虚地问道:“师傅,一天能拉600块吗?”,结果东北大叔一句:“才600啊~你这不是逗我嘛~随随便便!”三亚司机供远小于需,出行价格也比北上广高一头,几公里的单子人司机都觉得费事。


从中免免税城上车,我们一说回龙海风情小镇,师傅就说:“哎呀,这么近你们咋不走路呢?还费这点钱!”,一路他都在心疼没能在尾单碰上好生意。在海南,尤其是三亚的司机,他们会和景区、酒店或者商店合作,给它们拉客,赚游客消费的分成,旅店老板告诉我们:“这收入可比单纯的拉车高多了。”


火花


东北人攻城略地,海南男人却在老爸茶里悠哉悠哉地享受当下:一双拖鞋,一杯红茶,一支笔,一张七星彩走势图,摸摸脚趾喝杯茶,杀头尾捡三定,五块钱能坐一天,嘴里百万千万的生意,老婆却在外面奔波赚着两千多的月薪。


爱评头论足的德行东北人到哪都没变,一讲海南男人,他们就说:“海南男人懒,但海南女人是值得表扬的。”在海南,无论是码头鱼市,还是餐馆地摊,甚至遍地开摩托拉客的都是海南女人。


老爸茶店铺的海南男人,五块钱能坐一天


东方花园夜市的采访中,本地人笑言:“要是海南男人都像海南女人一样勤快了,那海南还会发展成现在这样?不坐火箭才怪!”,边上满是酒味的男士连连点头:“我们海南男人都跟海南女人一样的话,还有东北人做生意的份?”


其实也不是海南人懒,这只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海南女人勤快能干,完全不输客家和潮汕的女人,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们没有大陆人那种要追求大几百万的车子、大几百万的房子和大几百万的存款的心态,她们只会觉得赚的钱能养家就够了。


勤劳的海南女人


在八所镇的一家早餐铺,一位服务员讲道:“十多岁时在东莞的电子厂打工,工资两三千很高,这边才五六百,但广东的冬天冷得受不了,在海南家里吃家里住天气暖和水果也好吃,拿个五六百的工资也够,所以我觉得还是海南好,便没呆完一个冬天就回来了”。


海南人都很爱自己的家乡,即便他们在互联网上了解到北上广的繁华与富裕,聊天中眼里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自身也深知留在海南的差距,可无论地产中介、司机、渔民或者种地人,很多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却从未出过岛,“(留在)海南挺好!”是当地人比较多的回答。


上万的房价和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两千多的工资,这打破了海南人平凡度日的安逸,逐渐倒逼他们把饮酒喝茶聊彩票的时间用来工作,加上南北人犹如天地的性格差距,双方便在线上线下battle埋汰。在陵水,滴滴月收入6~8千的海南男人向我们吐槽:“太累了,我每天都要工作8小时,我想回家!”


东北人与海南人battle,但岛内的东北人之间因为生意也是大眼瞪小眼。


“现在生意比前几年难做多了!来了海南的东北人回去一个带十,十个又带百,来了海南个个都开车开馆子卖水果,抢到我们东北人自己都干架!”,卖水果的王叔说道:“现在都挤兑得不成样,三亚的东北人都跟下饺子似的,没办法,我就跑西边来了。”

卖水果的东北大叔


“所以啊,别个看我们东北人都听口音,看着高大壮就是东北人是不对的,在海南,只要看眼神,你瞅一下,东北人眼里都透着怒火。”,他补充道。


入乡随俗?东北人是不可能的!


不仅广场舞,东北人在海南不看本地卫视,只看老乡节目,为了满足百姓娱乐,海南当地还和东北地区合作专门引进和设立针对东北人的项目。


十年前,三亚广播电视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天涯之声”轰动一时,制作团队中,总监及大部分主播及工作人员都由黑龙江方面委派,节目每天从清晨播放到次日凌晨,像《时光点唱机》、《天涯畅游》、《叶文有话要说》、《心事了无痕》等在黑龙江和三亚两地同时直播。


天涯之声节目列表


一时三亚不少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和私家车上,大家时常锁定“天涯之声”,很多听众还直接打电话到直播间参与互动,因为三亚当地各部门的支持,该频道还一度成为了两地的便民服务平台,有事找它准能事半功倍。


不仅节目,几十年的发展深耕,海南不仅可以刷东北的医保、社保卡,哈尔滨甚至把属地管辖制、不得越界管辖的警务站都开到三亚了,为两地的便民服务点个赞!而且在海南,会发现当地国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中遍布在海南出生、长大的东北面孔,所以在海南听见学生们一口一个“干哈”要淡定。


“想看/了解东北人,到东北超市就行了”,东方市的例子更加一目了然。



东北超市,东北人的专属


东方市区较大的市场有第一市场、第三市场和东北超市,它们明显分为两派,像第三市场卖的菜都是以海南本土产的为主,摊主和消费人群都是清一色的本地人,而东北超市正好相反,里面的生鲜区、蔬菜区、水果区、早餐区还有摊贩上摆着的白酒、大手串大金链子和花花绿绿的服装,无论样式还是招牌,还有吆喝讨价的场景,百分百纯正的东北三省味道。


大金链子、大手串


东北人去东北超市,本地人去其他两个市场,像是他们默认的“信念”,相互看不上也相互不掺和,各自都完全保留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喜好,这和历史上人口迁徙在生活、文化的交融演变完全不一样,没得演变,只有照搬和同化。


03.候鸟迁徙的东北人


“东四省”的名号敞亮,可这不过是所谓的“东北”老年人的功劳。


东北人是在海南养老的


东北人在海南的数量庞大但选择定居的数量占比非常小,下岗潮让东北人在海南完成了抢滩登陆,但现在大部分东北人都只是来海南“猫冬”的。


东北冬天漫长,气候寒冷,很多老年人患有风湿病,呼吸道疾病,气管不好,很难熬,加上气候因素,东北的时令蔬菜水果匮乏,且价格高,生活成本也高,可海南却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东北过冬


海南很多民宿甚至小区,主要的客户群体是来海南疗养的老年人,一般都是1-3个月的短租。我们遇到的很多司机跟民宿老板娘在10月-次年3月都会接父母过来避寒,4月前后海南一热,再送他们回东北避暑。


在海南过冬


槟榔村的东北人说他们大多数不喜欢购买海景房,因为海边潮湿,这个小山村空气好,环境也清幽安静,适合养老。院子里的东北大叔讲道:“冬天在东北都不下楼,身体行动也不方便,但来海南,1月份都还坐轮椅,3月份拐杖一扔就能在地上跑了,天天穿个喇叭裤下楼到处都是好玩好吃的。”


槟榔村:悠闲享受的东北老人


朋友亲戚相互介绍,东北老人便寻宝似的来到了海南。作为广东人的我一开始很不解的问了位大妈:“为啥都是南方,咋就不去广东?”


“唉呀妈~广东冬天冷,湿冷骨头都疼,受不了,东北要收暖气费,再去广东不白花钱了吗?”,她答道。


人手一貂也难有海南一房


在海南,大多有房的东北人并不是土豪,只是时间刚刚好,也可说是在两波房价低谷捡了漏。海南房价现在连西线均价都过万,像东方市均价一万三,而出行连车都打不着的五指山也要五六千。


“东北老人的退休金大多也才三四千/月,一两千的也不少,‘海南一房’谈何容易。”


东北超市小吃摊


逛东北超市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吉林的阿姨,她儿子在昆明做公务员,丈夫在这边跑车,因为疫情,她也是第一次来海南并在这里过年。她说这边消费高,买不起也没有房子,闲着也要花钱,索性干几个月,暖了就回去。


海南的东北人,有房的大多是自己或者子女在前面抄底买的,更多的还是租房短暂过冬。在海南的各行各业,我们发现了不少像阿姨这样打短工的东北人,他们有在餐馆做服务员,在酒店做前台,在房地产、旅游社做中介,也有批发蔬菜水果来卖的生意人。


打短工,过个冬


他们过个冬,精打细算,很多都和亲朋老乡一起合租,三亚、海口的消费高他们就往西线或者中线走,不少人房租加生活开销一个月才花费一两千,而且自己打点零工干点轻松的杂活,收入虽然低,但是加上退休金,在海南也过得舒服滋润,不仅够用,偶尔还有结余。在东方市东北超市和五指山新城区遇到的大爷大妈都乐呵呵地说:“四五月一到,大家都走了,没得生意,我们也回去,冬天再过来”。


结语:


东北人与海南,碰撞出了无数欢乐的段子,但于生性欢乐的东北人自己却是无奈的,“东北不仅气候冷,身子冷,也让人寒心”。从下岗潮的心酸到振兴东北多年的寂寂无闻,东北没有企业家,更没有能吸引人的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东北人离开东北,共和国长子的骄傲消失在记忆里。


去年在延吉采风时遇到的一位大娘,她说:“我孩子在南方,等我和老头子退休了,我们也去南方。”


微海南
在这里读懂海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