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鹏大众再携手,看充电领域新趋势

汽车   2025-01-07 12:00   北京  

“前路漫漫,勿忘充电”,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新一年的充电市场也出现新一轮热潮。

1月6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双方在国内超快充网络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相互开放各自专有的超快充网络,使双方的用户都能接入一个拥有2万多充电终端、覆盖中国420个城市的超快充网络。双方还将探索共同建设联合品牌的超快充站,加速充电网络建设,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就在不久前,特斯拉也宣布中国首批V4超级充电站即将落地;广汽集团旗下子公司广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能源”)发布2025年度“双万桩计划”;极氪汽车公布面向2026年的超快充桩布局计划……新年伊始,超充市场迅速升温。

新年纷纷立新flag    


根据小鹏大众此次达成的合作,双方的充电网络将通过各自的车机系统、手机App和充电设备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从而为双方客户提供更多充电场所,满足不同充电场景的需求,显著提升客户的充电体验。

“通过与小鹏汽车在充电领域的战略合作,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打造目前中国覆盖范围最大的超快充网络,进一步优化客户的充电体验,使电动出行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偏远城市和地区,都能轻松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生产和零部件负责人、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诺一表示。

广汽能源在发展充电设施“双万桩计划”的同时,还宣布启动“三连倍增”战略,到2027年进入行业头部阵营,全面进军充电设备销售市场,未来三年设备销售目标突破100万台。据悉,广汽能源将携手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采取自建、合建、加盟、融租等多种合作模式建设超充网络。

极氪汽车近日公布的超快充桩计划也显示,预计2026年将在全国建成2000座极充站,1万根极充桩,极氪汽车App充电地图接入第三方充电桩突破180万根等。

虽然车企在补能领域都在加速投入,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从而催生的对补能的需求,当下的市场存量仍不能满足。同时,消费者对充电桩的性能要求也在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联合能链智电发布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大部分用户对于充电时间较为敏感,96%的用户会选择充电效率高的快充桩,新能源汽车用户对于快充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为此,各车企纷纷加大投入,积极推进超充布局,各大电池厂商也开始升级技术,能够满足快充需求的4C、5C电池落地上车。

技术持续进步 开放合作成为主流    


车企除了在补能领域加大投入之外,还积极进行合作。

2024年4月,华为宣布成立超充联盟。至今已经有阿维塔、北汽、比亚迪、长城、广汽、奇瑞、赛力斯等十多家车企加盟。2025年1月3日,鸿蒙智行表示,旗下充电枪、超充站分别突破百万个、500座。其中充电枪为105万个、华为充电站525座,华为超充已覆盖31个省份及122个城市。

2024年12月,小米宣布与蔚来、小鹏、理想达成充电补能网络合作,“蔚小理”充电桩将入驻小米汽车充电地图。目前,“蔚小理”合计有约2.9万根充电桩。通过此次合作,小米汽车用户将能够在充电地图上很容易获得这些充电基础设施的空闲情况、充电费用及位置信息等。

同样是在去年12月,宝马中国与国家电网升级合作,自2025年起将大幅提升现有绿电充电的覆盖区域和充电量,计划到2027年BMW、MINI车型在国网充电桩实现100%绿色充电。

与此同时,在技术的发展上,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型标配了800V快充,超充桩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华为的全液冷超充技术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便可续驶200公里,真正实现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该技术采用高效液冷散热系统,使得充电主机最大功率高达720千瓦,超充终端的最大功率也达到600千瓦,使得车辆以接近“一秒充一公里”的速度进行极速补能。特斯拉即将落地国内的V4超级充电支持400V-1000V的车辆电气架构,进一步提升了兼容性和充电效率,最大充电功率乘用车可达500千瓦。

2024年,国内充换电补能基础设施逐步提速。国家能源局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1235.2万台,同比增长50%。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多种模式加快发展    


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建设速度持续加快,而且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新变化。

“国内充电桩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竞争壁垒,目前已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

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正在由之前的“各自为战”向着联手合作发展,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企业之间自发组建的联盟,都为用户带来更多便利。“这些合作与联盟等新模式的探索,对于方便用户、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都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对于这些补能基础设施而言,合作及联盟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能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补能体验。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局面还有差距的,实际充电的体验感犹存不足。

“特别是在自驾出行路上,有时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充电站,但因为是不同品牌,接口及技术参数不同而不能通用,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新能源车主张咏告诉记者,这也是节假日路上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的根源,只有打破各个品牌之间的壁垒,才能最大发挥补能基础设施作用,也避免资源的浪费。

“新能源车企及品牌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以及多种形式推动补能网络的建设和应用,都是破解这一壁垒的良方。”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包括小鹏与大众、小米与“蔚小理”,以及充换电联盟等形式,都是破除壁垒,充分利用补能基础设施作用之举,从这方面看,共同建设胜于单干,共赢也胜于独享。“在这样的实践中,行业技术标准也会逐步形成,推动补能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提速。”曾欣认为。

推荐阅读

◆2025国际汽车业八大猜想

◆六个关键词看2025车市新动向

文:赵建国 编辑:齐萌 版式:刘晓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