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见证汽车业颠覆性巨变 | 评论

汽车   2025-01-01 12:04   北京  

2024年的国内车市“非常卷”,以至于党中央一年两次发话:7月30日提出“防止”,劝说搞恶性竞争的“卷”者强化自律;12月12日强调把“整治内卷式竞争”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九大任务之一。
“非常卷”,无疑是2024年车市给社会大众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象。不过,汽车界和经济界的人士应该意识到,2024年,更是中国和世界汽车工业转型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业结构发生颠覆性巨变、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树起一座高大里程碑的一年。所以,笔者认为,“颠覆性巨变”才应是2024年最能引起汽车业共振的年度词汇。“很卷”始于2023年,2024年的“非常卷”是其升级版本,且在史上首次由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引发。
为什么说2024年的最大特征是“颠覆性巨变”呢?第一个标志是“电比油低”。自2009年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以来,经过长达16年的巨量投入、坚定扶持,中国汽车工业终于抓住世界汽车百年巨变的机遇,在新赛道上实现领跑,做到了“大而强”。当整个产业的技术、规模和效率积累到一定的程度,2024年2月,国内车市上便出现了“电比油低”的营销口号,新能源汽车的售价终于可以做到低于传统燃油车。此举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跟进降价促销,受到重击的传统燃油车也不得不降价应对。
第二个标志是新能源乘用车的月销量占比从7月开始,连续5个月超过50%,截至11月涨至55.5%,由此判断12月继续超越50%应该问题不大。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44.8%,已非常接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所要求的在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45%的目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这些数据无疑都是大幅领先的。
第三个标志是继2023年首次突破50%,达到56%之后,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又突破了60%,并在11月上涨至68.3%,逼近70%。这是1984年中国出现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公司以来,历经整整40年奋发图强,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本土市场首次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拥有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产供链主导权,终于让70年来前赴后继的中国汽车人的梦想照进了实现。
中国乘用车产业的发展主导权,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主导权,大多已实实在在地由外国品牌转移到中国品牌手中。1~11月,外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占比已降至34.9%;产业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巨变,合资车企总体上出现了1000万辆左右的过剩产能。以合资车企销量和利润为主的国内各大汽车集团,在2024年感受到的痛苦更为剧烈。在车市巨大的颠覆性惯性面前,中国市场上各主要外资品牌都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放权的尺度和中方获得的研发主导权都越来越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是惟一年度新车销量规模超过3000万辆、且高度国际化的单一汽车市场,占世界市场1/3。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巨变,自然会引发其他世界传统汽车强国产业结构的剧震。第三季度,德国三大车企的净利润同比下滑都超过5成,其中一家暴跌83.5%,主要原因都是在中国卖不动。面对2.5万名拉着横幅、吹着口哨、抗议资方打算关闭两座产能之和达50万辆工厂的工人,大众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说:“再也不会有来自中国的支票了。”大众是中国市场上份额最大的外资品牌,面对中国车市的巨变尚且如此,其他外资品牌在华处境可想而知。
在产供链条上,整车企业是链主。链主裁员关厂降薪,自会殃及池鱼。截至目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宣布的裁员规模已超5万人。即便是在中国被广泛认为应对速度很快的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企业博世,最近宣布裁员5550人;采埃孚也计划分批裁减约1.4万名员工。大陆、巴斯夫、马勒、蒂森克虏伯、舍弗勒、英飞凌、佛瑞亚、法雷奥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无一例外都制定了关闭工厂、裁减员工的计划或行动。可以预见,随着中欧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继续提高,这些巨头还将继续“瘦身”。
他们之所以如此被动,一是因为迟迟不愿从传统燃油车业务舒适区走出来,二是缺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有在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积累起来的雄厚经验和人才队伍;在智能网联方面,欧、日、韩都没有世界级IT巨头,而中国有。现阶段,中国是其技术上取经挖宝、配套上获得质优价廉零部件的地方。眼下的一幕幕,仿佛回到燃油车时代中国跟在他们身后搞合资产品,只是角色进行了对调。
2024年,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看,世界汽车工业传统格局坍塌重塑的进程已由“低速挡位”切换到“高速挡位”,更强的风暴也许即将到来。

文:秦淑文 编辑:焦玥 版式:齐萌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