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流通行业2024年不能忘却的“关键”

汽车   2025-01-04 17:01   北京  


编前:对于汽车流通行业而言,2024年是提振之年、洗牌之年、抽象之年,更是关键之年。始于4月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在8月进一步加码,为承受着供需双侧重压的汽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流通行业释放了空前利好。

受以旧换新政策影响,汽车消费热浪从“金九银十”延续到年底,活跃了车市氛围,惠及了新车、二手车以及后市场企业,为他们应对价格持久战和行业洗牌创造了喘息之机。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实现了销售份额逆转,“电进油退”的进程进一步提速,倒逼新车经销商、二手车商、后市场服务商加快转型步伐,重塑业务模式和盈利结构。特别是,今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导致关停并转成为常态,但在新能源车企主导的渠道变革中,找到了新的方向,擦亮了价值本色。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汽车流通行业尽管负重前行却孕育新机。

经销商

跌宕起伏中尽显韧性

-->关键数据


4000家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2024年4S店授权模式面临退网潮,全年预计退网的4S店数量将达到4000家,下半年将超过上半年。


1.50以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1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11,环比微增0.9%,同比下降22.4%,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处于合理区间。

-->关键事件

广汇汽车触发面值退市

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汽车,于8月28日从A股主板市场退出,转移至全国股转公司的退市板块进行交易。继庞大之后,又一家汽车经销商巨头驶离A股。退市前,广汇汽车的最终股价停留在0.78元,公司总市值为64.7亿元。

广汇汽车的退市既暴露出企业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即上市后多次收购扩张,虽曾使其成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行业排头兵,但也带来了资金压力和管理复杂度增加等问题。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过度扩张的隐患逐渐显现,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和风险。

这一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传统汽车经销商面临巨大挑战和转型压力。

近年来,广汇汽车虽积极布局新能源,但转型步伐不够快,未能有效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导致业绩下滑,最终退市。

经销商开启“油退电进”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节节攀升,“油退电进”大趋势下,传统汽车4S店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转型适应新形势关乎行业生死存亡。传统4S店模式类似于零售商“压货”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模式则截然不同。新能源车企普遍采取直营或类直营模式,厂家直控车辆定价,经销商不需要建立面积庞大的展厅,也不需要承担库存的资金压力。虽然单车利润缩减,但是风险相应也大幅降低。

今年11月,国内头部豪华合资品牌经销商——中升集团拿下50家华为智选车授权门店。有机构分析,问界品牌将在2025年为中升集团带来5万~6万辆新车销量。培养更多适应新能源汽车销售模式的人才,是4S店加速通过转型“阵痛期”的关键。

回顾汽车经销商一年以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分析,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态随宏观经济走势而变化。今年一季度,汽车市场迎来开门红,但二季度开始下行,至三季度末在“两新”(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持续回暖,年底出现强势翘尾。

今年经销商集团关停并转潮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严重内卷,经销商的全面亏损,不断失血。面对经销商生存困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于9月发文称,已向政府有关部门正式递交《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亦于10月29日召开“金融机构支持汽车经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专题座谈会”,商务部、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等行业主管部门到会调研指导。会上,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代表行业向主管部门和银行提出了解决融资问题等建议。

虽然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但总体而言,经销商群体积极应对,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可以看到,2024年车企在品牌管理和渠道战略上进行了一轮密集的调整。仅吉利旗下,就有领克和极氪合并、几何系列纳入银河旗下,此外还有上汽旗下智己和飞凡两大品牌的研发业务全面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二者的渠道整合箭在弦上。与此同时,比亚迪旗下腾势、方程豹宣布开放渠道,面向全社会招募经销商,加速渠道布局,这意味着二者放弃了纯直营模式,向“直营+经销商伙伴”混合的渠道模式转变。今年长城汽车全面To C战略悄然打响,聚焦“自营模式”的长城智选应运而生,长城智选将与经销商构成相互赋能的“双销”模式。阿维塔开始由直营模式转变为经销商模式。

郎学红解读,一方面,车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在经济上行期,往往孵化出很多新品牌;但当经济下行,车企为降本增效,会采取集约化的并网策略;一些经销商还会将大型门店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局部装修经营不同品牌。

另一方面,多种渠道模式并存,车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适时调整策略。比如纯直营模式的腾势、方程豹,现阶段的直营门店的发展速度已经无法达到厂家的销售目标,需要引入更多加盟经销商来加速线下布局,激励经销商持有一部分线下库存,减轻车企资金压力的同时,提高车辆交付的效率。长城汽车以传统渠道模式为主,直营门店建设相对滞后,其智选模式能帮助品牌更直接地触达用户。

“渠道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各种销售模式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合不同的渠道方式,上述车企的种种改变,正体现出了汽车流通行业直面风险的韧性和化解风险的灵活性。”郎学红说。

除了加速新能源转型,加紧布局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汽车经销商还可以通过布局非新车业务、强化存量客户资源的方式自救。以中升集团为代表,瞄准的是高集中度的存量市场,将二手车零售业务作为重中之重。中升集团的维修钣喷服务、汽车清洗美容服务、车险续保服务等也都已实现全品牌运营,并带来了新的客户增量。

回顾2024年车市,价格战轮番上演,车企和经销商唇亡齿寒,共同对抗市场残酷的考验。而即将到来的2025年,被公认为进入最后生死存亡的汽车行业“大决战”,更加猛烈的暴风雨似乎已经在到来的路上,汽车经销商必须以加倍饱满的精神状态披荆斩棘,才能乘风破浪。

二手车

年交易量2000万辆近在咫尺

-->关键数据


1771.39万辆

1~11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771.39万辆,同比增长5.74%,与同期相比增加了96.16万辆,累计交易金额为11652.43亿元,预计全年交易量将接近2000万辆。得益于下半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四季度二手车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关键事件

二手车出口全面开花

相比今年二手车市场国内表现差强人意,在政府各项利好政策加持下,出口业务虽然虽未走出摸索期,但呈现喜人景象。

5年前,我国在10座城市试点二手车出口,2019年仅有3036辆出口,之后两年突破万辆,2022年跃升至6.9万辆,同比增长超350%。2023全年达27万辆,预计2024年有望冲击40万辆大关。今年2月,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公告,在全国范围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各地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行业规模化。

天津市创新推出二手车出口跨境质保服务,让海外消费者在车辆出现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客服从而得到有效的售后保修指导,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二手车出口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设置“二手车出口专用牌照额度”,推进二手车国内交易体系建设,推动二手车出口规模提升。

浙江省印发《浙江省进一步促进二手车出口意见》,鼓励企业建设自有滚装船队。

广东省着力加强二手车出口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各地出台多样化政策,包括许可证申领无纸化等便利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田甜介绍,自2019年启动以来,中国二手车出口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出口量也节节高升,二手车已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准新车出口(平行出口车)占比较大,约在60%以上。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新车出口大涨的带动,真正二手车出口量虽也有所增长,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2023年二手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占了约一半,由于燃油车单价明显低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出口金额占比也低于新能源汽车,2024年也是延续这一格局。目前,二手车出口较多的是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阿联酋、乌斯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二手车拍卖龙头汽车街上市

5月31日,国内最大的二手车交易交易服务提供商汽车街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4年的汽车街,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拍卖模式推动二手车行业变革,主打“领先的网络布局+仓储式的拍卖车辆归集预展模式”,主要业务包括车辆归集、专业的评估检测、独立检测、实时竞拍、结算交割、拍后服务等。其作为连接二手车买家和卖家的交易中介,以线上线下同步拍为核心,经过十多年在国内的实践,衍生出品质拍、打包拍、机构拍等丰富的拍卖模式。

汽车街IPO全球发售1500万股,每股发售价10.20港元,募集资金总额约1.53亿港元,所得款净额约9088万港元,其中在香港公开发售获433.34倍认购,成为了港交所主板市场今年上半年的“超募王”。

不同于传统二手车交易平台,汽车街更强调科技导向,力图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平台创新和发展。在汽车街股书中透露,拟将约15%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作进一步投资于研发,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持续支援公司的数字化举措。

截至目前,汽车街已取得42件软件著作权,获得6项拍卖相关的发明专利。例如,基于先进的数字科技手段,汽车街结合自身的业务场景特点开发了多项技术,以提升产业链的管理效率和流通效率,包括通过ADMS系统和库存管理系统,赋予上下游二手车管理能力;通过NLP技术提升评估效率和准确性;自研的评估产品为车辆收购、拍卖保留价核定和交易场景提供价格场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买家画像和关系图谱。

汽车街的上市,一方面预示着我国二手车市场跨入规模交易时代,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数智化技术在二手车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对规范行业标准、优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效率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

受新车频繁降价、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趋势等影响,今年二手车市场整体表现稳中有升,未能实现年交易量突破2000万辆的目标。

得益于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四季度二手车市场活跃度快速回升,其中11月二手价格回稳显示出终端需求正在缓慢恢复,车源量为97.3万辆,达到全年新高,随之而来的是多个细分市场保值率回升。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全国范围内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的申请量合计达到580万份,其中,报废更新超270万份,置换更新超310万份,反映出广大消费者正在积极参与到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活动中,且置换更新量逐渐领先于报废更新量。在此背景下,二手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上半年,新车价格战严重打乱二手车经营节奏,不仅交易量出现连续多个月的下滑,交易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库存周期延长,车商普遍亏损,盈利比例仅有5%,收车渐趋谨慎,经营挑战加大,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下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如及时雨一般,推动二手车市场回暖,多地政府将二手车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畴,带动二手车市场渐趋活跃。随着汽车置换更新活动进入尾声,12月二手车市场会迎来更多优质车源,叠加年底购车热潮,交易量预计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国内最大二手车企业澳康达面向全国布局,各家经销商集团均向二手车业务投入极大资源和精力,海尔等资本大鳄跨界而来掘金二手车市场,汽车街成功IPO为行业注入强劲的拍卖动能,二手车企业经纪转向经销模式大势难挡,这些都给行业下一步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美国相比,2023年我国新车交易量有3009万辆,二手车交易量只有1841万辆;美国新车交易量为1500余万辆,二手车交易量超过3800万辆。以经销商为例,我国4S店二手车交易量市场份额只占14%,而且超过70%是以旧换新车源;美国4S店二手车交易量占了1/3,以旧换新车源占41.6%。在利润贡献方面,中国4S店二手车只贡献了4.3%的利润,而美国的4S店二手车利润贡献超过17%。在田甜看来,未来我国新车和二手车的销量结构将与美国趋同。

同时田甜还指出,与汽车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二手车行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市场混乱,监管不到位,一些不法商家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低;二是部分地区政策不能完全落地,例如发票跨区不能互认等;三是车辆维修、交易等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很难获得足够的信息;四是我国二手车售后服务保障不够完善;五是评估标准不统一、不规范。

针对二手车企业如何应对市场挑战,田甜提出四点经营建议:第一,降本增效。优化采购渠道,减少公司硬性成本,提高整备效率,精简售后服务。第二,聚焦专注。聚焦精选车源,提高专业性和市场竞争力。深化服务,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二手车评估、检测和售后服务。第三,开源节流。增加新的流量渠道,开拓新的收购渠道,增强物流管理、成本管理。第四,维稳当下。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意见。

维保后市场

打破壁垒 拥抱革新

-->关键数据


50%

受春节因素影响,一季度,汽车维修行业景气指数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二三季度景气指数总体展现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为50%。今年车主驾车需求继续降低。进入夏季后,自驾出游需求显著增加,叠加年中电商活动影响,有效提振了消费热情,从而带动景气指数环比上升。


103万人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当前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有3000所,但进入汽车产业的毕业生比例仅为28.3%,职业本科的毕业生仅为32%。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有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就占了80%,相当于82.4万人。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从事新能源汽修工作人员不足10万人,仅有24.7%的技工能够从事电池检测及维护工作,不到5%的技工对辅助或自动驾驶有所了解,但不能完成相关维护工作。与此同时,现有维修工中仅有24.2%的人取得了电工证书,具备新能源汽车维修上岗条件。技能人员的短缺工种主要是电池检测及维护、充电桩故障维修、大数据分析、辅助和自动驾驶。

F6大数据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能够提供三电维修的门店占比从0.2%增加到1.3%,按1万家调研样本计算,仅有130家可以提供此服务。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检测和控制软件、车机软件和域控制器等,仍掌握在车企内部或电池供应商手中,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汽修工的稀缺性。行业专家呼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加强顶层设计。目前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体系尚处起步阶段,社会化维修力量存在诸多不足,应推动相关技术信息公开及电子健康档案建设。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负责人、京津冀汽车后市场产业学院秘书长王利福强调,对于未来汽修人才的培养,总体目标是“复合型”,即既能修传统燃油车,还要能修新能源汽车,但是目前行业里这种“复合型”人才数量很少。需求不等人,市场也不等人,未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源头入手,即在学校层面,在人才培养层面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压力。

-->关键事件

“虎猫狗”等独立售后融入主机厂体系

5月17日,神龙汽车与京东汽车在京东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用户可以在神龙的京东旗舰店购买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系列车型的原厂配件。

6月24日,通过“售后快修快保授权+配附件产品供给合作”的方式,上汽大众与天猫养车深化合作。上汽大众对符合条件的天猫养车门店颁发授权合作证书,授权其可以承接上汽大众的售后保养业务;上汽大众先期为授权门店直供原厂机油、刹车油、机滤、火花塞等油液保养类配件;天猫养车技术学院则按照上汽大众原厂施工标准进行培训;授权门店在天猫养车App端设有专门标识,用户到店获取原厂保养服务会在上汽大众系统与F6系统中实现同步。按照规划目标,今年落地100家合作服务门店,全力打造覆盖全国的门店网络体系。

7月,经过两年磨合,途虎养车与深圳市东风南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迎来战略合作升级。仅上半年,双方新签约8家途虎养车店,东风南方共有快修连锁店15家,其中加盟途虎养车12家,“品牌展厅+途虎养车”新模式店达9家。

近年来,以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维保企业日渐崛起,依靠连锁模式迅速扩大规模,抢占售后市场份额,让曾经风光无两的4S店备感压力。随着竞争格局悄然变化,4S授权体系与独立维修厂逐渐形成竞合关系,竞争来自对客户的争夺,而合作就在于当4S店单店利润得不到保证以后,经销商需要通过与独立维修体系、维修连锁以及网络平台合作的方式,拓展自己获取客源的渠道。而站在车企角度,由于本品牌4S店服务网络的减少和下沉市场的空白,也需要联合具备一定实力的维修连锁企业,为保有客户继续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

去年,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售后维修培训、发展汽车绿色维修、提升汽车维修数字化服务能力,更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保护车主权益。

今年是《意见》得以全面贯彻的首年,也是汽修行业深受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影响的一年,随着油电车型销量格局、燃油车品牌和新势力品牌竞争格局的逆转,行业利益格局也逐渐被重塑。一方面,车主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正在转变,养车修车的决策趋于更加保守和简约,同时互联网平台凭借透明化、标准化、便利化等优势日渐崛起。另一方面,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将突破3亿辆大关,平均车龄增长到7.1年,由于燃油车销量持续下滑,长期以来占据汽修行业主导地位的车企及其4S体系的强势地位遭遇挑战,大量车主从4S体系流向独立售后体系。车企为迎合这一趋势,对待独立售后体系的态度从过去的封闭抵制到合作共融。

F6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显示,国内汽修门店累计产值下滑1%,累计台次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超半数门店维修台次同比负增长,说明维保行业短期内的业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稳定性、连贯性均受影响。

从车主的消费行为分布来看,近年来,共享出行方式的普及叠加愈加完善的交通基础建设,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车主驾车出行的需求。同时,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受续驶里程限制,车主长途出行的驾车需求或受影响。因此,今年车主行驶累计里程增长未达到预期。

不仅如此,车主的消费意愿也在下降。单次进厂只消费1个项目的车主占比,由2021年的62%增长至2024年的66%,而消费4个及以上项目的车主占比由11%下降至9%。

对于修理厂而言,从单一维保项目转化到毛利更高的项目,挑战会越来越大。2022~2024年间,单车年均维保价值始终稳定在2500~2600元区间。与2023年相比,2024年有72%的车主消费金额并未出现增长。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维保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车主消费需求的增长放缓,或许能够激发售后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其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积极布局,2024年独立售后的市场份额已接近70%,较2023年再度提升5个百分点。独立售后由于其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更高性价比的价格策略,近年来越来越赢得消费者青睐,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售后商家仍需通过不断丰富和优化保养服务来维持自身优势,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而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有望达到1100万辆,同比增长42.2%,且渗透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50%。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厂台次的不断增加,售后市场中在更换齿轮油、冷却液、贴膜等与新能源汽车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上,门店渗透率逐年提升。2024年,能够提供新能源汽车特有的三电维保的门店渗透率为1.8%,即1万家修理厂中仅有180家可提供此服务,但未来几年有望成倍增长。

汽车金融

行业急盼金融活水来

-->关键数据


3万亿元

2024年,借助以旧换新和金融助力消费政策影响,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近5年复合增速达14.87%。

-->关键事件

“高息高返”车贷被整治

汽车经销商向购车客户推销的汽车贷款利率越高,经销商从资金方如银行处拿到的返利就越高。这种“高息高返”的车贷在2024年愈发泛滥,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高息高返”是银行与汽车4S店互相借力的结果,银行也借此抢占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大量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其将导致新车售价越来越低,助长价格战加剧,进而影响二手车价格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链条。在政策的引导下,预计“高息高返”将逐渐淡化,行业最终将回归理性。

年初,以旧换新、消费补贴等政策激发了新一轮购车消费热情。其中,新能源汽车凭借绿色环保、经济、智能的特性,成为市场新宠。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自主确定自用新能源汽车等的贷款最高发放比例,进一步为汽车消费的提振提供金融保障。

与国内汽车金融产品日渐丰富相呼应,金融也伴随着汽车出海热潮走出国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多元金融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深耕8年,该公司总经理汪涛介绍,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在印尼市场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这也要求中资汽车金融公司面向电动汽车本身的盈利性深度探索,中国汽车只有将制造和销售都在海外平稳落地,才能真正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行业资深人士穆海龙分析,从汽车金融从业主体看,2024年,汽车金融公司频繁出现高层更换现象,截至目前,已有8家公司进行了高层调整。这表明市场发生了剧烈变化,汽车金融公司急需转型。商业银行也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白高息高返不能作为长期战略,开始从汽车金融产品向产业链金融产品逐步布局,平安银行已在这方面做出示范。2024年是商业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开始崛起的一年,也是汽车金融公司深感焦虑的一年,两者虽都依赖过往发展惯性,但发展方向已截然不同。

面向2025年,罗兰贝格首席研究员斯元华认为有四个值得关注的潜在机会,分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资产、二手车和海外市场。另外还有值得行业关注的四个要点:一是汽车金融要回归本源,产业链金融业务有利于增强生态黏性,提升竞争壁垒;二是终端新能源用户需求已经变化,破局需要勇气,也需要精细化客户运营;三是以直租/经营性租赁为代表的资产经营类金融服务将兴起,底层驱动为资产经营业务的高利润水平;四是AI全面赋能产业降本增效。

当前,国内汽车金融不再频繁通过0利率贴息金融方案吸引客户,而是回归本源,成为助力更多人提前购买汽车或者升级车型档次的工具。2023年我国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50.5%。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4年汽车金融渗透率将与2023年持平。

车险

油电替代显著 新愁叠加旧憾

-->关键数据


6624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车险保费收入6624亿元,同比增长3.25%,市场份额50.23%,承保盈利158.57亿元,车险市场的盈利水平正在逐渐改善。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前10个月,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达907亿元,同比增长52.74%。

-->关键事件

《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

征求意见稿中多项规定均与新能源车险价格密切相关,特别是扩大了新能源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有助于新能源车险保费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还鼓励行业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的保障责任,有序增加产品供给;优化调整新能源商业车险基准费率,并建立新能源车险兜底保障机制。

比亚迪车险开售

6月18日,比亚迪车险正式开启线上投保。比亚迪进军保险业,对整个保险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这将促使传统保险公司加快创新步伐,更加重视科技在风险评估和服务优化中的作用,不仅将改变传统保险和汽车产业的格局,也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优的服务。


车车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磊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保险原保险保费规模收入8800亿元,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1200亿元;2030年,车险市场规模达万亿蓝海,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接近5000亿元。

2024年,汽车保险市场在重塑与变革中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保费规模持续创新高;第二,新能源车险竞争加剧,从市场份额看,头部保险公司的新能源车险份额比燃油车更为集中。2024年上半年,人保、平安、太平洋保险三家的新能源车型份额合计占据75%市场份额,较传统车险高出6个百分点。第三,新能源车险的定价难题。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风险因素与传统燃油车存在较大差异,保险公司在制定保费时难以准确评估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导致难以根据风险大小制定合理的保费。

不可否认,新能源车险保费贵、投保难、险企亏的困境依然存在,因为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依然过高。根据中国人保在2024年投资者开放日材料显示,新能源汽车车险的赔付率是传统燃油车的1.4倍,而出险频率更是传统燃油车的2.5倍,这些问题直接推高了新能源车险保费。

不过,比亚迪、特斯拉、小米等新能源车企的加入,给车险市场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车企开始意识到保险服务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大部分车企布局新能源车险业务,已经不是为了赚取佣金费用,而是通过一站式数字化保险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从投保到理赔的全流程服务。通过专属应用程序,车主不仅可以轻松完成保单购买和续保,还能享受便捷的理赔和维修支持。相信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包括新能源车险在内的汽车保险将会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文:郝文丽 陈萌 编辑:焦玥 版式:王琨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